要做一个“付人”,不是富贵的人,而是付出的人。让荣华富贵成为付出的副产品,那就会越富越光荣。
我们为什么要付出
文/趙玉平
人们的慈善行为和几个心理过程有关: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件事上没有得到满足,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如失落焦虑甚至痛苦,此时如果在另一件相似的事上得到满足,那么这些负面情绪会得到环节,心理就会体验到幸福和快乐。这种补偿有可以分为延时补偿(主要是关注时间因素,过去没得到现在实现了)、角色补偿(主要关注社会角色,这个身份没得到那个身份得到了)、类化补偿(主要关注人际关系,自己没得到,类似的人得到了)、转移补偿(主要关注事件和领域,这个领域没成功,那个领域成功了)。
我们常说同命相怜,说的就是这个原理。自己经历过某种痛苦以后,再看到相似的人,就比一般人更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比如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家境贫寒,那么,看到同样是农村出来家境贫寒的孩子,我就很能体会他们的生活感受。
这个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主要是比较容易产生移情,为沟通交流打下了好基础。
做慈善事业会带来尊严的满足感。慈善之举会使一个人的心灵丰满起来、高大起来,有了足够的自尊去面对生活。
通过帮助他人,体验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内心感受到道德承认和价值实现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其实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帮助他们会得到什么,我只是想到能帮到他们就好。但是,回头想一想,它就像一个球一样的,只要你扔出去,弹到东西都会弹回来的。我给了他们钱,但是我自己得到了非常多的快乐。
做慈善,帮助的是他人,但是解脱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这种境界,道家叫做损,佛家叫做施。在感情上叫做付出,在人生中叫做舍得。
要改进物质生活,得学会如何“拿”;
要改进精神生活,得学会如何“给”。
管理也是一个道理,《水浒》中的宋江,表字公明,我们在管理学课上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好领导要做“送公明”。这个"送"字其实就是宋江整合天下英雄好汉最基本的技巧。送物质、送精神,要位置给位置、要感情给感情、要老婆给老婆,送得慷慨、送得及时、送得到位。这是学问,更是境界!
“会拿”是小聪明,“会送”是大智慧。人生的境界就是要在“付出”、在“送”中去领会。
我们的语言文字是很高明的,你看,财富的“富”、付出的“付”、负担的“负”,都是同音。按照音训学的观点,同音字是有内在联系的。它告诉我们,人生是可以荣华富贵的,但是要保证在富贵的时候,要有足够的付出。要用付出守住自己的富贵。否则,这份富贵就会成为负担!!我们看到很多富二代富三代,在享受财富的时候,没有想到去付出,那么这个眼前的享乐就不会长久。
要做一个“付人”,不是富贵的人,而是付出的人。让荣华富贵成为付出的副产品,那就会越富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