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消息传来:母女二人双双遇难 ·  14 小时前  
南国都市报  ·  雨雨雨持续到啥时候?未来一周海南天气→ ·  14 小时前  
环球时报  ·  虚惊一场?“撞击概率接近于零” ·  2 天前  
扬子晚报  ·  突发!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小朋友画廊:你可能有的质疑回应都在这里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29 22:29

正文


热 点


面对刷屏的公益事件,大家不再盲目的追捧什么,反而有所思考,小心翼翼的参与并且积极关注后续情况,这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件好事。

文|闵文、殷盛琳


今天上午,记者的票圈就被一个名为 “‘小朋友’画廊”的活动H5给刷屏了, “他们是自己的天才”、“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梵高”、“地球上的星星”……所有人都对这些充满惊喜的画赞不绝口,整个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大型“画廊”。

这个H5不仅用于展示画作,用户可以在线上看到来自25位“小朋友们”的36幅作品,还可以听到创作者录制的语音,感受创作者的心意。而且,这个H5鼓励用户用一块钱的价格,“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解释称,筹得的善款会用于给相关群体提供帮助。



截至下午两点二十分,这个项目已获得580万人捐款,总资金达到1500万元,远远地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意料。随着H5获得巨大成功,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纷然而至:

“如此巨额的善款到底如何使用,H5分享页面为什么没有更多的项目信息?”

“那些画真的是自闭症小朋友画出来的吗?有没有人进行代笔或者修改?”

“这难道不属于诱导分享吗?腾讯公益的H5突然刷屏,微信肯定也给了流量支持的吧?”


“一不小心”刷了屏

线上画廊H5突然在朋友圈中刷屏,惊讶的不仅是吃瓜群众,还有腾讯公益的策划者们。

据了解,他们原本计划在九月一日的线下互动站点发布该H5,但在项目准备过程中有合作伙伴非常喜欢,自己转发到了朋友圈却没有告知他们。结果这个简单的转发举动,在8月28日晚上迅速发酵,直到同事在朋友圈看到前来询问,他们才知道意外“泄露”了。由于转发量过大,今天下午他们已经紧急调用服务器分担负荷。



腾讯公益的程序员们说,其实这个H5的程序设计不复杂,他们只是尽可能突显画作本身的美,用最平实的方式将这群特殊“小朋友”的画作呈现给了大家。在互动方面,他们试着把参与门槛做到了最低:一元钱就可以“购买”电子画作,让更多人加入到支持这些“小朋友”的队伍中。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这群“小朋友”的画作,H5的创作者们说,他们一开始想选定的是小朋友,但后来发现,创作者当中更多的人已经是成年人了,一路走来,都鲜有被世界关注过。所以,他们希望能创造一个机会,让那些“大儿童们”通过自己的画和这个世界对话,让更多人关注、支持他们。所以,就有了“我的心里住了一个小朋友”这样的创意想法。


善款去了哪里?

腾讯公益表示,用户每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电子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相关善款将用于帮助这些受助群体。

记者发现,这个“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是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由具有公募资质的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负责善款接受。符合《新慈善法》“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 这一规定。同时,为确保更好的后续监督和执行,用户捐赠的善款不会进入腾讯公益,将直接存入接受善款的公募机构账户。

据了解,项目后续的善款使用情况,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众的监督和询问(查询路径:打开微信,我-钱包-腾讯公益-个人中心-捐款记录)。用户若关注了“腾讯公益”微信服务号,也会收到善款执行明细情况的及时推送。


画作有没有代笔?

记者联系到了WABC广州区的教学负责人罗老师告诉记者,在作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和老师是不会过多干预的,他们坚持以原生艺术概念做指导,让创作者尽量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点,而中间关于绘画技巧的部分,老师会在黑板或者旁边的草稿纸上进行演示教学,但不会上手去修改画作。

“你们在网上看到的孩子们的所有作品,每一笔都是他们自己亲手画出来的,老师们没有改动过一个角落!”



在南京天成艺术中心凤栖苑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做过志愿者的露露,曾亲眼见证过“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画过程。

“他们作画时很专注,不喜欢被人打扰”,对于网友质疑的代笔问题,她说在自己的志愿经历中并未见过,“整个创作过程是完全开放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创作”。


如何落实善款?

罗老师告诉记者,此次筹得的款项都将给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并由腾讯公益共同监管,WABC并不会直接拿到善款。而想要使用资金,WABC就必须撰写详细的项目计划书进行申报审批,才可以分批拿到资金。

WABC在全国十个城市中都在做这个“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每个月每个城市都会就项目进程作汇报,将活动参与人数、时间、具体情况等资料汇总到总部,然后WABC总部再形成项目回报书交给爱佑基金会,以此获得资金发放。如果其中WABC未能达到项目要求,或者出现任何活动漏洞,爱佑基金会也会停止对WABC发放资金。

因此,这次筹得的1500万元善款并不会直接给到画作作者手中,而是将会用于WABC各城市艺术中心的艺术疗愈课程以及社会融合活动的开展,比如场地使用、教室培训、物资购买等,再由他们向画作作者提供免费的课程和活动。



这不是诱导分享吗?

目前,由于h5页面过于火爆,部分用户打开活动页面之后出现了停止访问的情况,而原因赫然写的是“诱导分享”。

这次刷屏级的公益事件由腾讯公益引起,主要传播平台又正好是微信朋友圈,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腾讯内部肯定给了这个H5一定的流量支持,不然怎么其他的H5疯狂传播就会被限流、关闭,而腾讯公益的H5就一点事都没有,这难道不是“双标”吗?

对此,腾讯公益负责人表示他们的H5是完全符合微信传播规则的,并没有提供额外的便利,做公益能够让更多人知道本来就是一件好事,根本不存在什么“诱导分享”的罪名。

同时,腾讯公益向记者表示,本次H5中使用的画作,公益组织和作者已签过授权协议。


如果只探讨艺术性,未免太狭隘

作为原生艺术的“拓荒者”,郭海平已经深耕于原生艺术领域11年,他曾四处寻求资助建立了国内首家精神病人艺术中心。接受有艺术天分的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智力障碍、癫痫的患者,进行相关艺术创作及作品拍卖。

对于网友关于本次大火的“小朋友画廊”作品涉嫌代做的质疑,郭海平表示,在当下的环境中,大部分公益机构请艺术志愿者协助这些“精神障碍”的儿童完成作品的现象很普遍。“我认为腾讯这次活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公益层面,要上升到讨论‘艺术性’不可能通过几次活动就能完成。”郭海平说,要想探讨“精神障碍”儿童是否在艺术上更具天分,需要一个生态环境的持续支持,才能对此做出判断。

在其接触过的自闭症或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喜爱艺术的人不少。但较为尴尬的是,大部分普通人并不能理解他们的表达。“我们总是用常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样世俗意义上‘有天分’的人很少,要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做出评判来。”

郭海平认为,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生命的开放”创造条件,而非狭义的探讨天赋。对于由此可能引发的“过度消费”,郭海平表示出忧虑:“大家只是将关注点放在形式和活动上,而没有真正学会理解尊重他们,更没有深入了解他们生存发展中可能遭遇到的挑战”。在刷屏的爱心和“网络狂欢之后”,从事多年原生艺术公益的郭海平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去追问他们的处境以及我们作为“爱心者”存在的不足,“追问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公益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