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ITICS策略
中信股票策略团队最新观点与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CITICS策略

港股,贵吗?- 香港新加坡路演反馈

CITICS策略  · 公众号  ·  · 2017-09-15 23:22

正文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信策略团队

杨灵修/秦培景/裘翔





投资要点


事项: 中报季后,我们在新加坡和香港进行了为期2周的路演,拜访了海外 投资者,并参加了中信里昂(CLSA)在香港举办的年度策略会:


港股,贵吗? 今年香港市场的表现,在全球范围都属抢眼,代表市场整体 水平的恒生指数已从去年到现在累计上涨了30%,从底部累计上涨了5 0%,恒指点位在27700徘徊,已接近15年(A股牛市)时的高点。估 值方面,恒生指数估值已恢复到12.5x(TTM),如果对比历史,恒指估值 也已是5年的新高。 所以,港股,贵了吗?

历史能提供参考,但新的变化在发生,1年前我们提到的逻辑,在1年内 得到市场的验证。 1年前“互联互通”机制下的沪深港通总额度的限制取 消,我们在“互联互通,迈向统一中国市场”的报告中指出,市场机制的 的变化,将使香港市场彻底摆脱估值洼地的局面。之前香港市场作为典型 “离岸市场”,内地经济的下行风险往往伴随汇率风险释放,两钟风险叠 加,使海外投资者抛售“中国相关资产”,港股估值能跌不见底。过去几 年,内地经济又处于从“高增速”向“中低增速”的换挡期,也使“洼地” 现象难以改变。但南向资金的参与,使港股市场有了“估值底”,整个估 值中枢抬升(详见去年10月11日报告《港股市场2016年10月投资策 略—互联互通,迈向中国统一市场》)。今年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旧经济” 的盈利复苏超预期,盈利和估值的共振,推动市场反转,并创新高。

从2个维度出发,再看港股。 从海外资金角度,对比其他国家,香港依旧 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场,美股标普500的市盈率在23x(TTM),纳斯达克 市盈率在40x,英国法国德国主要股指的估值分别为17-25x之间,而这 些国家股指对应的盈利增速也只有2%-10%。新兴市场的代表国家,如印 度韩国的市盈率分别是23x和15x(盈利增速也只有7%-9%),所以全球 对比,港股依旧不贵;从内地资金角度,相对于内地A股,H股依旧有 20%左右折价。

弱势美元的环境下,资金配置新兴市场,未来3-6个月海外资金将在边际 上更重要。 过去3个月,美元的贬值幅度是超市场预期的,美元指数从 120跌回到92。弱势美元,往往驱使全球资金对新兴市场的配置需求提 升。内地企业盈利基本面的改善,海外投资者对内地的兴趣和关注变大。 但对南向资金而言,去年的这个时间点,配置生逢其时,如今美元弱势下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时间上并不是配置型资金建仓的最佳时点,当然也有 之前获利资金在年末锁定收益,等来年再做布局。我们认为,未来3-6个 月,海外资金对港股的配置变化更为重要。

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这对海外资金配置内地资产尤为关键。 银行净利润 在港股板块中占比达到40%,而17年中报给投资者最大超预期的就是银 行板块。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始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资产质量改善在年 中逐渐中资机构投资者的共识,而外资仍对较高杠杆率和房地产风险担 心。钢铁煤炭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出清效果明显,盈利改善突出,高 风险贷款基本实现了逐步退出。供给侧改革对银行报表的影响将可能要持 续到2018年。整体判断,银行业风险集中暴露时期已经过去,资产质量 步入稳步修复期,这对海外资金能持续配置香港尤为重要。

牛市中“安全边际”,两点思考。 估值已上升的情况下,下一阶段我们认 为更重要的是在牛市中寻找“安全边际”,而这一安全边际可来自两个方 面:第一,盈利的拐点才开始,将有持续性,未来还有更多空间;第二,本身具有后周期属性的行业。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