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
套
牢你的
股票代码
回复给
我们
,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李德尚玉 张威
从2月23日下午开始,全国各地银监局局长、银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等,陆续回到北京。2月24日上午,他们齐聚北京
金融街
银监会办公楼会议室,聆听中央组织部门宣布新一任银监会主席人选——23日深夜回京的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接替尚福林,成为银监会第三任主席。
(视觉中国供图)
这是一个略出乎市场意料、亦在相当部分业界人士预计之中的重要金融监管部门人事任免。郭树清今年将满61岁,4年前从证监会主席赴任山东。65岁的尚福林在掌舵银监会五年多后卸任。据熟悉高层人事安排惯例的人士分析,尚福林可能获得类似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安排,未来在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任职,但这尚有待权威部门正式确认。
据有关媒体现场目击报道,23日傍晚19时33分,郭树清乘坐始发自上海、经停济南的G148次高铁,于当晚21时12分左右抵达北京南站。2月24日一早,他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到中央组织部门报到,随后在组织部门有关负责人陪同下,到银监会参加会议,与尚福林完成人事流程上的工作交接。
对郭树清而言,金融街一带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地点。
此次接任银监会主席,他即将面对的,是10年黄金期终结之后、规模巨大、挑战颇多的
中国银行
业,更为复杂的,则是中国及全球宏观逆周期环境下的金融监管多重使命与挑战。
从地方官员到重归金融监管,曾经短暂担任过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此番轮作银监会主席,被部分业界人士解读为,这或是某种过渡性安排,他的下一步职责,或在2018年政府小换届之际更加明确。2016年以来,现行“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声日隆,有关超级央行或混业监管的建议不时被提及,在诸多可能的金融专业干部人选中,郭树清和黄奇帆均是市场人士反复热议的人选。相对而言,曾在80年代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后在央行、省级岗位、国有大行、证券监管等多个领域经受历练的郭树清,被业界视为可以在未来金融或经济改革中担当重要角色的人选之一。
不过,这些猜测与分析,目前均未获得权威证实。
对于郭树清成为银监会主席,某地方银监局局长坦言,“郭很专业,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务经验,可称为懂行。”
郭树清曾在央行、建行、证监会等金融机构磨炼多年,多位熟悉郭树清的人士都评价其低调平和,符合中国监管官员谨言慎行的一贯要求。为此,在金融大监管改革的推进中,业内人士评论,郭树清的履历背景不排除在日后的监管改革中被委以重任。
重回金融监管系统的郭树清集“官产学”于一身,阅历颇为丰富。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整体论改革者”的参与者,郭树清见证了当初的经济体制改革设计,又有多年的政府工作经验,同时,也不乏金融监管、机构阅历,这赋予了他超越于具体专业行业,更具系统性的逻辑思维。
在2010年接受《财经》专访时,时任
建设银行
董事长的郭树清曾预测:
下一个30年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更受制于人力资本、知识财富和生态环境等新的增长条件,
与之相联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因此,未来内容广泛的社会变革将取代狭义的经济改革而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资料显示,郭树清生于1956年8月,是内蒙古察右后旗人,18岁高中毕业后在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他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郭树清在北京任职多年,其研究生毕业后先在中国社科院马列所从事研究工作。先后担任过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不同于多数金融监管官员没有主政地方的经验,郭树清在任山东省长前曾于1998年至2001年期间挂职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郭树清正式踏入金融领域,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1年10月,郭树清接替尚福林出任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第六任主席,任职18个月,是中国证监会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主席,但其在任期内大力推进包括完善新股发行改革、退市制度、推进新三板、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建设OTC市场、转融通、加大QD/RQFII海外机构投资额度等70多项改革,几乎“7日一新政”。
被业界人士称为“真正的改革者”。
2013年3月,郭树清从中国证监会主席转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执政山东四年期间,郭树清曾在2015年接受《财经》专访,谈及自己在山东的工作情况,他表示,
首先是简政放权,向社会公布并实施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省级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
郭树清在山东省农村地区落实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企业改革,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并将国有资产部分划入社保,开全国先河。
外界注意到,近年来,在简政放权、国企改革、收入分配、医疗卫生、财税体制和金融等多个方面,山东的改革创新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文化、教育、科技领域和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山东也进行了极为重要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
作为银监会第三任主席,郭树清将面临不同于前任所面对的局面,利率市场化终结了银行稳吃利差的好日子,宏观经济下行将银行业带入风险期。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不良贷款率基本保持稳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平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26676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6.4%,较上季末上升0.8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08%,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某地方银监局副局长表示,新任主席上来的压力,首先还是信用风险的管控。
作为监管者如何将银行业的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监管来说是重大的挑战。但是这仅凭银行业一身之力远远不够,如何协调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应对,对监管是一个艰难的考验。
上述地方银监局局长表示,郭树清此时接手银监会的挑战,其实不是他的挑战,是共同的挑战,去产能、去杠杆,这些是整个社会都面临的挑战。
不过,面对信用风险的压力,监管人士们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上述银监局副局长认为,办法肯定是有的,并非素手无策。
“这个力量体现在:
第一,我们整个拨备水平还是蛮高的,应该说消化存量不良是很有能力的;第二,从监管上倡导银行业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的渠道逐渐多元化,丰富渠道也是强化风险处置,
提升风险处置效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手段上包括批量转让,以及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处置等,银行业已经着手并卓有成效。”上述银监局副局长说道。
面对挑战,也正是施展才华的契机。2015年,郭树清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说道:“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微观基础必须进行改造。”
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国内经济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区域和行业走势持续分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银监会需要加强政策预调微调,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优化金融资源供给、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
防控金融风险今年被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如何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是郭树清工作清单上的重要事项。
当前,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正在持续向银行业传导,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外部冲击风险不断积累。中央更明确提出要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