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3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计量圈里这AI到底是谁? ...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哪吒2》杀疯了!有望破影史纪录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在客家和潮州人的传统中,正月初七的饭桌上少不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精分了!北京首付跌没了,深圳业主却联手抬价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2-30 20:20

正文


作者 | 诺桑布里庵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19年底,中国楼市越来越朝着“精分”的方向发展。


先是多地以引进人才为名义花式放松调控;随之是深圳一小区业主联手抬价,一套1000多万的房子一下子被做上去到了1500~1800万,但随后业主微信群披露,这帮人被禁止交易,而住建局一纸“紧箍咒”把房价涨幅限定在了5%,乌龙事件,大型车祸现场。


到了月底,30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已经放开落户限制,紧接着又有爆炸性新闻说北京二手房价已经连跌两年半,部分楼盘跌幅接近20%首付跌没了。


还有那个磨人的LPR,以后利率基准要从上下浮百分比变成LPR加减一个固定点数,这玩意对贷款者和银行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众说纷纭。有人说加减固定点数其实是为银行保住了利润空间,但从今天盘面来看,银行股没什么反应。


一天之后,新的《证券法》颁布了;注册制说来就来,跟着中国版“集体诉讼”也有了雏形。然而股民又开始担心了,自己手里一堆垃圾股会不会成了集体诉讼的“目标样本”。


这个12月,事情真的不少。种种信息提示,市场正在悄然变天。


记得中国某私募大佬说过一句名言,“放到10年、20年之后看,A股市场上90%的股票都要归零。”这振聋发聩的逻辑也许正在走向证实。而楼市,未来是否也会遵循着同样的“二八”乃至“一九”法则呢?



1

这两年,二手房市场经历了什么?



看图说话:先看4幅重磅干货,最近1年半北上广深各大城区二手房均价走势图。

以2018年4月为基点(100),由图可见,北京二手房价格各大城区在2018年下半年普遍又一波上涨,在2019年3/4月份部分城区有上涨(如延庆、海淀、东城、密云、通州、大兴等),部分城区持平(如昌平、怀柔、门头沟、房山等)。到了2019年四季度,几乎所有城区房价均出现下跌,通州、延庆、门头沟等城区跌势迅猛。

上海与北京不同。如果以2018年4月为基点,则上海各大城区房价普遍分化;2018年6/7月份除了崇明房价一枝独秀之外,黄埔、长宁、闵行等城区上涨,而奉贤、松江、青浦等区下跌。2018年四季度宝山区房价跑出。到了2019年小阳春之后,各区房价仍在普涨,目前并未出现普跌态势,且崇明的房价再度跑出。

至于广州,广州在2018年二三季度除越秀区之外各大城区房价普涨,后基本在高位维持。2019年初小阳春效应并不强烈,而2019年二季度之后轻微下跌。

最逆天的仍属深圳。深圳2018年中坪山与大鹏房价一波暴走之后,在高位维持。其它各大城区除了盐田之外,皆有普遍上涨。特别是今年三四季度,宝安、南山、福田、龙华等城区房价都有抬头之势。


事实上,最近两三年各大城市房价普遍上攻乏力之际,深圳仍能够维持一枝独秀,一方面是受“大湾区”概念利好,另一方面则是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未来憧憬。深圳目前落户条件宽松,来自全国的富豪盘踞于此,购买力真当不是盖的。


再看看二线城市。

至于二线(强一线)城市中,例如南京,除了个别偏远地区(溧水和高淳)之外,市内各大城区房价仍有明显的涨幅,其中2018年夏季以及2019年小阳春涨势较好。

杭州的情况类似。杭州在2018年二三季度以及今年小阳春涨幅明显,且各大城区一致行情。但到了今年三四季度,西湖、上城、下城、江干等四大主城区的房价进入跌势,萧山区的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的下跌,但整体上都没有跌破2018年4月的价位。


归纳起来,上述提及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的房子普遍抗跌性较强,而广州、南京相对平稳,而杭州和北京的跌势明显。各城市的不同城区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特征也各有不同,有的城市是市中心在跌(例如杭州),有的是郊区在跌(例如北京),而有些城市则是市区平稳、郊区补涨(上海和深圳)。


房价分化的特征及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逻辑,已经愈发清晰明确了。



2

哪些房子“首付跌没了”?



这几天网上盛传北京有许多小区的价格扑街,距离2017年的高点跌去20%,“首付跌没了”,这些是不是真的呢?


答案:是真的。有图有真相。


先来验证一下最近炒得最热的房价扑街的融景城。融景城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紧贴西五环外侧,距离最近的地铁站苹果园站大约1km多一点。

数据来源:链家二手房成交价格记录(下同)


这里在2017年4月曾经高见7w+的价格,两年后已经跌破6万。在今年11月最新的成交记录中,已经看到5万出头的低价,距离高点跌幅接近30%。虽然不是同一套,但就单价计算,如果考虑税费,亏损20%应该是妥妥的。


下面看望京。望京也是二手房降价的重灾区。望京新城小区,建设时间在2000年前后,房龄20年。毗邻望京SOHO,有两条地铁线交汇。这里在2017年一季度价格曾经逼近8万,一年后在7万左右,而目前价格普遍在5-6万之间,甚至跌破5万。


用5万与8万相比,也基本上跌没了一个首付的空间。

同样是望京,国风上观,典型的改善型住宅,在2017年一季度普遍价格在9-10万,一年后跌破9万,而目前成交价最低已经跌破7万。7万与10万相比,也是妥妥的30%,一个首付。

上面这些都是真实的成交价格。可见,北京许多小区二手房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即便严谨意义上讲,2017年一季度买入的那波人,未必都在现在卖出浮亏变实亏;但跌幅是明显可知的,一旦要出售变现,只能比这些更低。


记得那些年,“京沪永远涨”是多少人永不变的图腾,政治与经济中心、产业发达、人口流入、已经定居的人们繁衍后代……无穷无尽的“刚需”,源源不断的购买力。


但是今天,看了北京这一年下一个台阶的房价,“永远涨”的神话,无情地破碎了。一个冷冰冰的问题是:刚需都去哪了?



3

刚需都去哪了?



在上一篇《楼市寒冬?只不过是你一厢情愿》那篇文章里面,我们提到的中国楼市的一个奇幻模板——鹤岗。


鹤岗地处黑龙江高纬度寒带,一年之中有半年在冰天雪地中度过,曾经是一个煤炭重镇;但是随着去产能与环保政策的深化,那里的产业开始凋敝。今年8月份,鹤岗爆出“白菜价”的房价:一套正常有房有厅的单元房,总价只要个位数字。


当时人们都以为扑街了。但是没过多久,那里的房价居然开始涨了,而且一涨就是百分之二三十!


后来有记者跟进报道,发现原来是一些全国各地的流浪者去哪里买房,与其寄蜉蝣于天地,还是有个安身落脚的小窝更好,哪怕是高纬度寒带地区,哪怕是异地他乡。何处是故乡?此处安身,便是吾乡。


而百分之三四十的涨幅,说来也简单。一套原来5万的房子,涨到6万,就是20%了!


什么是刚需?刚需只有在买房这两个字上是“刚的”,其它一切都可以商量: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甚至去哪个城市买,都存在变数。可繁可简,可讲究可将就:这就是刚需。


刚需是没有节操的。在安身立命与高昂的价格之间,“刚需们”会做出基于自身条件的选择。现在西部城市开始大力抢人,就有人去那里落户。从前选择北上广深是为了发展,如今选择成渝郑西是为了安居:这才是刚需。


高抛低吸游刃有余的都是有钱有闲的富人。懂楼市的人有一句老话,叫做:跌市无刚需。


用交易行当里面的一个术语,刚需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既然这样,那么能够影响价格的price maker是谁呢?


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请愿的姿态上,我只好把这部分能够影响楼市价格的人叫做“炒房者”吧。事实上,“炒房者”不是固定的一群人。


当房价暴涨引发普遍焦虑的时候,刚需就是“炒房者”的一部分;当棚改制造大量货币的时候,那些被拆了房子手握重金的棚户居民,就是“炒房者”的一部分。当市场成交清淡,有些死多头担心自己手里的房子贬值的时候,他们会和一些媒体自媒体联合起来搞事情,你们有没有发现进入12月,忽然所有地产号都开始鼓吹买房子吗?他们都是“炒房者”。


炒房者对楼市的作用在于:影响边际价格。


市场机制告诉我们,房价不是一群需要房子的人和一群有房子的人做在一起商量出来的;房价是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喊价和询价定下来的。一套本来1000万的房子,你一口价1500买下来的,紧跟着其它业主也会把价格调到1500;这时这套房子就被你炒起来的。


至于你喊1500的原因,也许是你有钱,也许是你怕喊低了买不到,也许是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又或者是你喊出了1500买下来,房东私下给你250,这多出来的500就全当利润,平分。


总而言之一句话,制造业转移、年轻人没有希望、经济增长乏力,这些都不是房价跌的必然理由。在有些情况下,只要一直有人买,并且不停地抬价,房价可能一直都不会自然下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