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化与开放性
共享经济
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具有
平台化、高效化、开放性和分布式
的特征,整合了多种要素及资源配置机制,是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举措。
共享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其
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化发展模式
。传统经济过程中不乏平台建设,但平台具有一定门槛和限制,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供给者不够广泛,对多方需求者的吸引力不足。而共享经济利用多方市场平台建立起了新的信用体系与合作机制,实现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增强了规模效应,还覆盖了更广阔的生活情境,提供了更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成为高效活力的经济模式。
(2)高效化与分布式
从共享经济的演进和内在逻辑看,资源上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单一资源固有的时空束缚,能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收益。同时,由于闲置资源零散分布特征与需求方零散分布式属性相一致,闲散资源的供给方能够及时根据需求者的时空需求提供和调整资源供给,促进了供需的高效耦合。
共享经济的资源共享及高效使用的内在理念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
狭义上,共享经济是以个体之间的分享、交换与协作方式等行为为基础,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商品、服务、数据和知识等共享的经济模式。
因此,共享经济的本质是
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人的交互
。共享经济不仅实现了经济行为上的共享、交换与协作,还对个体行为理念和行为本身带来了潜在颠覆性的影响,共享经济在促进多元主体的有机协同、合作互惠与相互信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
公众参与社会经济过程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
,受经济利益驱动,更多社会个体或团体将自己所有的空间、物品或服务共享出来给有需要的个体或团体;
其次
,有需求的个体或团体受寻找更多更低价格的商品或服务的驱动,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共享经济过程;
再次
,共享经济构建的( 移动 )互联网、智能手机 APP 提供了活跃的开放式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
最后
,随着共享共用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更多居民对于参与规划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4)利益主体多元化
共享经济能有效推动公众参与从较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促进参与主体多元化,但也
加剧了利益博弈的复杂性
:①在开放式平台和分布式整合的影响下,不仅吸引了更多利益主体的参与,还纳入了大量长尾分布的群体参与,而这部分群体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特征;②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利益主体可以同时兼任多个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角色,并且可进行更快速的时空转化;③由于多方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参与,参与商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过程的主体种类增加,同时共享经济催生了新的商品与服务类型,增加了新型利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