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与市场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系列公号,定位于跟踪把握全球和中国宏观金融基本面重点和趋势,解析市场热点,求解政策应对方案。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是第一财经旗下的非盈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为致力改善经济政策。第一财经是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集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正在公示!滨海新区拟规划这些道路... ·  11 小时前  
手游那点事  ·  2025春节档最大赢家:超8000万日活之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与市场

2018全球经济展望丨智库观察

全球宏观与市场  · 公众号  ·  · 2017-12-27 19:16

正文

作者:MICHAEL SPENCE/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来源:Project syndicate

翻译:黄慧红/第 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毛志遥(实习)/第一财经研究院



导语

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基线”依旧,没有重大的动荡就在眼前,但未来数月和数年全球经济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的背后其实是市场对于成堆债务的担忧,这将加大经济系统在面对破坏性冲击时的脆弱性。





人们常常会问像我这样的经济学家一系列问题,如企业、个人和机构在投资、教育和就业方面的选择及政策预期。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如果我们有充足的信息,还是可以从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洞悉趋势,做出合理预测的。

对发达国家而言,2017或许是对比鲜明的一年。一方面,很多经济体加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国内和国际上的政治分裂、两极分化和紧张局势局面也不断加剧。从长远来看,经济表现无法不受到政治和社会离心力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市场和经济却已摆脱了政治混乱的影响,短期经济增长大幅回落的风险相对较小。

英国是一个例外,其当下正面临混乱分裂的脱欧进程。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治地位被严重削弱,目前正努力组建联合政府。这些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来说都不是好事,因此,法德两国迫切需要行动来共同改革欧盟。

货币紧缩引发的潜在冲击在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如果从发达国家持续改善的经济表现来看,逐渐逆转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似乎不会对资产价值产生巨大拖累或冲击。人们期待已久的经济基本面向上从而确认资产估值的上升的局面,或许已经近在眼前了。

在亚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领导力。这表明中国预计在未来将对不平衡现状进行有效管理,并实现更多消费和创新驱动型增长。印度似乎也将继续保持其增长和改革势头。随着这些经济体的不断发展,整个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将奋起直追。

在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方面,中国和美国都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创新成果商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利益,未来几年或将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中美两国还是那些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交流平台的大本营,这些平台得益于网络效应的加强和信息差异的弥合,以及可能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创造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这样的交流平台不仅自身有利可图,还能为广告、物流和金融等领域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创造大量机会。因此,缺乏这种平台的经济体,如欧盟就处于了劣势地位。就连拉丁美洲也有其大型创新国内电商平台Mercado Libre和数字支付系统Mercado Pago。

在移动在线支付系统方面,中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国大部分人的支付方式都已经跳过支票和信用卡阶段,直接从现金支付变成了手机在线支付。中国的支付平台系统非常强大。

11月份中上旬的“光棍节”是每年一度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盛宴,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购物活动。中国领先的在线支付平台支付宝拥有强大的云计算,能每秒处理高达256000笔支付。此外,支付宝平台在扩大至其他金融服务领域(从信贷评估到资产管理和保险业)也有广泛空间,支付宝正通过合作伙伴,有条不紊地将业务扩展至亚洲其他国家。

未来几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必须努力向更具包容性的增长方式转变。在这里,我预计,中央政府将在推动转变的过程中退居次要地位,让企业、地方政府、工会、教育和非营利机构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尤其是出现政治分裂和政治体系危机的地区。

这种政治分裂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剧。自动化可能将保持甚至加快劳动力市场需求侧的变化,不管从制造业、物流、医药和法律等领域都是如此,但供给侧的反应则要慢得多。因此,即使工人在结构转型期(以收入补助和再培训的形式)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劳动力市场的错配仍有可能继续恶化,进而加剧不平等,进一步导致政治和社会的两极分化。

但是, 我们仍有理由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首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维护相对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方面仍有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她是一个例外。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政府究竟是打算退出国际合作,还是只是想重新谈判,从而赢得对美国有利的条款。但至少现在比较清楚的是,我们不能指望美国成为变化中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体系的主要发起者和建造者,从而公平地管理这个相互依存的体系。

在缓解气候变化影响方面,情况也是如此。美国现在是唯一不承认《巴黎气候协定》的国家,尽管特朗普政府退出了该协议,但协议仍继续生效。甚至在美国国内,很多城市、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都做出承诺,表示自己将履行美国的气候义务,不管联邦政府加入与否。

我们这个世界在气候问题上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目前世界对煤炭的依赖性仍然很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印度对煤炭的需求高峰将在十年后出现,在此之前都会一直增长。当然如果绿色能源更加快速地降低成本,情况可能会变得好一些,但全球要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实现负增长,仍需数年之久。

以上均表明,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基线”依旧,没有重大的动荡就在眼前,但未来数月和数年全球经济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的背后其实是市场对于成堆债务的担忧,这将加大经济系统在面对破坏性冲击时的脆弱性。经济的实力和和影响力将继续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在发达国家中,不管是就业、收入、政治和社会两极分化等方面都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当然眼下也没有明显的社会动荡风险。 如有侵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