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个段子,甲问乙:“你有《时间简史》吗?”
乙回答:“神经病,我有时间也不会去捡屎啊?”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
甲问乙的时候,甲从未想过乙会回答:去捡屎啊?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两个人根本不是一个认知频道的人。
认知层次不同的两个人,很难沟通。
在期货交易中同样如此:认知层次越低的交易者,往往越固执,越难交流。
认知越低,盲区越多
就像寓言故事中井底的青蛙,一生都被困在狭小的井底,它的整个世界就是那
一方小小的井口和有限的空间。对它而言,天空不过是井口那么大的一块,而辽阔无垠、波涛汹涌的大海,远远超出了它的认知范围,成为了无法触及的认知盲区。
无论你如何生动地描述大海的浩瀚与壮美,青蛙都无法理解,因为它没有与之相关的任何经验和认知基础。
同样,《夏虫国》动画中的夏虫在夏天出生、成长,生命在秋天结束,它从未经历过寒冬的冰雪。在它短暂的生命里,温暖和生机是世界的全部,冰雪对于它来说,是完全陌生、难以想象的存在,是它永远无法跨越的认知鸿沟。
在交易市场,那些认知水平较低的交易者,就如同这井底之蛙和夏虫一般。
他们往往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片面的交易知识和技巧,凭借着有限的经验和狭隘的视角去看待复杂多变的市场。
他们固执地坚守着自己固有的认知,对于新的交易理念、方法和市场动态,常常表现出排斥和抗拒的态度。
因为这些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框架,进入了他们的认知盲区,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安。
这就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认知的匮乏让他们难以看清市场的全貌,却又固执地坚守自己的观点
,不愿做出改变。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与那些认知层次低于自己的人去较劲,因为这不仅无益于交易,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无谓的纷争。
认知越低,越固执
在人与人的相处以及个人成长的进程中,我们会清晰地察觉到:认知水平的差异,宛如一道鸿沟,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划分得泾渭分明。
认知越低的人,思维往往越僵化单一,常常被形容为 “一根筋”“死脑筋”,总爱 “钻牛角尖”。
这种认知层面的差距,如同隐形的枷锁,严重束缚着个人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的认知,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尺子,它在悄无声息间丈量着我们对外界的判断结果。当这把尺子的刻度有限、标准单一,我们所衡量出的世界也必然是狭隘而片面的。
低认知的人,凭借着有限的见识和固化的观念,对周围的事物做出简单粗暴的判断,无法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与现象。
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同被框定在一个狭小的框架内,容不下任何超出框架的存在。
马未都曾在谈及读书时,有过这样一番深刻的见解:读书一定要读杂书,不然营养不均衡。
这里的 “营养不均衡”,精准地指出了认知单一、僵化的问题。
只读一类书,就如同只吃一种食物,长此以往,我们的认知体系会变得单一且脆弱。
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被局限,思维方式也会逐渐变得僵化。
就像长期沉浸在技术分析类书籍中的交易员,可能会过度依赖技术指标来判断市场走势,而忽视了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其他重要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这种单一的认知模式,会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时,显得手足无措,做出错误的决策。
一个人认知越低越固执,这并非源于其性格上的固执,而是思维模式僵化所致。
当思维被固化在一个特定的模式中,人们就会习惯性地用固有的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拒绝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害怕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
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交易技巧和理念,最终在市场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打破认知边界
为了打破这种认知禁锢,解锁多元思维,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为了更好地理解交易中的认知差异,我们可以将认知水平想象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大小,代表着我们对市场的认知程度。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交易者来说,他们的认知圆较大,与市场接触的边界也更广阔。他们深知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白自己在认知上的局限性。
因此,他们会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扩大自己的认知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而那些认知圆较小的交易者,往往固守着自己的小圈子,仅仅凭借一点简单的消息或者几次交易的运气,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市场的全貌,变得盲目自信。
他们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对新的交易理念和方法嗤之以鼻,在自己的狭隘认知里打转,难以做出正确的、长远的交易决策。
在期货市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真正的智者,他们深知市场的无常,会谨慎行事,默默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他们明白,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地从市场中汲取经验,才能在交易中取得成功。而那些认知不足的愚者,却常常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仿佛自己就是市场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