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最后的靴子落地:朴槿惠弹劾案获通过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9 17: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活动详情点击了解


韩总统“亲信干政门”风波发酵一个多月,今日终于迎来“最后的审判”。当地时间下午3时(北京时间下午2时),韩国国会在全体会议上表决总统朴槿惠弹劾案。在300个议席的国会中,支持弹劾的议席达到234票,超过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最终获得通过。接下来,朴槿惠在外交、国防和行政方面将被停止执行职务,由国务总理黄教安来替代主政。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9日下午4时11分许,韩国国会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2票弃权,7票无效,通过弹劾朴槿惠的议案,赞成票数远超通过弹劾案所需的法定票数200票。


“朴槿惠静静站立,神情悲戚,她的身旁是涌动的人群。夜色下,每个人都戴着口罩,高举火把,攥紧拳头。”12月8日,《韩国时报》网站刊登这样一幅图片,宣告“周五迎来最后审判日”。




被弹劾停职后,朴槿惠只得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宪法法院的弹劾审判上。12年前,朴槿惠以议员身份投票弹劾时任总统卢武铉的当天,卢武铉曾对全民道歉,以退为进、凝聚民心。但在弹劾矛头对准自己的今天,朴槿惠没有公开表态做最后一搏。据韩媒报道,在弹劾案表决的前一天,朴槿惠像往常一样会见了青瓦台的主要首席秘书们,并叮嘱他们继续工作,不要让国家陷入混乱。她还说,要观察情况,冷静应对,不要忽喜忽悲,根据表决的结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至此,韩国已爆发了六轮烛光抗议集会,一个多月人数从三万增长到约两百万,不断刷新韩国游行示威的纪录。直到昨日晚间,仍有数千民众在大雨中聚集在国会门前,要求“总统立即下台”“国会通过弹劾”。


四年前的12月,很多韩国人冒着严寒出门为朴槿惠投票,助其以51.6%的得票率成功击败对手,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选票过半的总统。当时不少民众激昂地喊道:“我相信她会拯救整个国家。”而今,国会支持弹劾的234票中,有62票来自于朴槿惠所领导的新国家党议员,此刻她的心中必然是翻江倒海。



2016年12月9日下午,在韩国国会议事堂,国会议长丁世均敲锤宣告针对总统朴槿惠弹劾案的表决正式开始。


作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朴槿惠曾说过一句让无数国人动容的话:“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这样一位“嫁给国家”的总统,却在一夜之间从总统高位被推向悬崖。然而,此次的“干政门”风波与此前韩国政治圈出现的丑闻有着本质不同,可谓是超越政治问题的国家危机。


亲信干政冲击最大的一次


就在弹劾案即将表决之际,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12月8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总统朴槿惠的支持率仍在最低谷中徘徊。此外,有81%的受访者赞成弹劾总统,有14%的受访者表示反对。一个多月来,韩国民众对朴槿惠的支持率始终为5%左右。然而,这种现象对于韩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自1987年韩国施行选举制以来,五届总统无一例外皆以不太光彩的结局收场,或遭遇执政最后一年支持率暴跌,或最终成为无任何实权的“傀儡总统”。


上任总统李明博距离卸任不到7个月时,其胞兄李相得因涉嫌收受储蓄银行巨额钱财被捕。李相得曾在17届国会中任国会副议长,是韩国资深的国会议员。自李明博2008年上台后,李相得更是风光无限、权力通天。韩媒甚至用“上王”来称呼他,并造了“万事兄通”(韩语发音同“万事亨通”)这个词来形容其权力,意思是只要通过李相得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当时李相得的案件,也是韩国宪政史上第一次出现现任总统胞兄被捕事件,让不少韩国民众至今愤愤不平,“相比朴总统现在的情况,李明博下野后没有被抓也实在侥幸!”


第16任总统卢武铉因兄长问题成为韩国历史上著名的悲情总统。当时卢武铉的兄长卢建平被检方查出介入政府人事事务,利用总统的影响力收受贿赂,在卢武铉下台后被逮捕。被称为“亚洲曼德拉”的平民总统卢武铉则因承受巨大压力而自杀。第14任总统金泳三的三儿子金贤哲,在1997年韩宝钢铁集团丑闻一事中,涉嫌从企业家处收取非法政治资金20亿韩元被捕。卢泰愚政府时期,卢泰愚夫人的表弟和前长官朴哲彦因收受“老虎机”贿赂6亿韩元被捕。


由于此前的总统到后期总会发生“亲人贪腐门”事件,孑然一身的朴槿惠因而被韩国民众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带领韩国实现经济复兴——无论是在解决就业和提高民众福利方面,还是在促进南北统一问题上,当然也包括建立和不断增进与周边强国友好关系的问题上。对韩国民众来说,作为创下“汉江奇迹”的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最大的光环便是其政治清白。


然而,信任的天平却滑向另一极端。此次丑闻的主角崔顺实是一个外人——作为韩国牧师的女儿,她和朴槿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是一个毫无资格干预国政的人。或许因此,对韩国人来说,这次事件也成为历任总统亲信干政事件中冲击最大的一次。


“此次曝光的事件,其细节远远超越了我们能够理解的范畴。”韩国某大报资深政治记者金永全(化名)告诉《凤凰周刊》。“随着韩国Mir财团事务主管李成环的录音文件被曝光,显示了崔顺实与朴槿惠之间毫不避嫌的关系,崔更是直呼朴总统为姐姐,这种姐妹情深的关系容易令人怀疑总统会向其泄漏国家机密,崔顺实也有很大嫌疑介入韩国政府的人事关系部署。”


据韩国YTN电视台报道,最终的弹劾草案文书共有42页。 其中包括,朴槿惠在任职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宪法及法律行为,违反11条宪法和4条法律,构成弹劾理由。弹劾案指出,朴槿惠使崔顺实等亲信介入政策、国务会议、政府人事任免等政务并发挥影响力,逼迫企业捐款,对报道其亲信专横行为的媒体施压,“世越”号事故应对不力等,违反了韩国宪法相关规定。在违反法律规定方面,弹劾案将三星、乐天、SK等企业集团为Mir财团和K体育财团两大涉腐财团捐款视为贿赂行为,认定朴槿惠有受贿之嫌。


历任总统为何晚节不保


“与韩国历任总统在任期结束前后遭遇晚节不保的情况相比,这次还是有所不同。”据金永全说,这次的亲信“干政门”事件涉及国民对权力和违反道德所能够容忍的底线,这意味着朴总统已经丧失了全体国民的信任。“她有可能成为五任总统中情况最糟糕的一位。”


在韩国政坛,为何会反复出现类似丑闻,韩国总统又何以成为如此高危的职业?


“韩国总统的权力太过集中,只与少数亲信讨论国政,是专家普遍认为的症结所在。”韩国驻华使馆一位外交官私下向《凤凰周刊》指出,总统选举被韩国人称为“成王败寇”,各党派想要赢得选举需要许多人的努力。“一些人将选举称为‘扎营’(camp),意思是在选举期间安营扎寨,共生死、同存亡,如果选举获胜,这个阵营的人都将获得职位。”


这其中,职位的高低是由与总统的亲疏程度决定的——和总统亲近的人将获得更好和更有权力的职位。据上述外交官解释,这些人在选举时付出很多,所以在获得权力后,都会索取相应的回报。一般来说,在总统任职初期,即便他们做过违规的事情,但因为总统的权力很大,很多事不会暴露。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如果在竞选时做过贡献,日后也会被给予一个好位置,“这样的人多了也会引发各种事端,最终纸包不住火”。



2016年10月25日,首尔火车站,电视中正在播放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前日媒体曝出其亲信崔顺实审阅总统演讲稿一事,向全体国民发表致歉讲话。


政权的交替对韩国自上而下影响深远,无论是公务员系统还是企业,谁来当“一把手”都由总统决定。因而,每当一任总统快要卸任、下一届大选来临之际,各种政治势力早已开始角力,不同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之间会发生激烈博弈,各个党派为了谋求自己的政治利益,也会最大限度地揭露政敌。这样的体制中,总统任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被大量曝光。


金永全提到,在韩国,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公务员都很清楚,由于总统权力大,其身边的人有事拜托的话,即便知道可能违规或非法,也不得不帮忙,以免日后遭到报复。而累积了四年的这种负面情绪往往也会在总统卸任前爆发出来。“但以往来说,总统本人直接被牵连的事件从未发生过,(朴槿惠)还是第一次。”


“除了总统权力过大,韩国权力核心制度的设置亦存在问题。”韩国外交部一位高级别官员向《凤凰周刊》如此表示。据他解释,崔顺实批阅韩国总统发言稿的事件被曝光后,20个小时内青瓦台没能采取任何行动,这说明除了总统身边极少数的人外,青瓦台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于崔顺实干预国政的事全然不知,更没有任何头绪。“除了朴总统和秘书处的三人组以外,青瓦台没有任何人可以确认或者了解这个闭塞、密不透风的组织机构。”


“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至于这个人如果犯错,调查他/她将付出巨大代价,韩国的几个世界级企业也会受到牵连。”首尔大学政治系教授、韩国政治学会会长姜泰元向《凤凰周刊》指出,而总统位置一旦突然空缺,国家权益也会受损。“因此,总统一人的过失可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危机,这应当成为韩国人思考的重要议题。”


或许因此,面对一边倒要求朴槿惠下台的呼吁,新国家党院内代表郑镇硕批评称:“我认为如果是负责任的政治领导人,就不能向朴总统胡乱提出下野要求,这将严重损害1987年体制出现以来大韩民国法律和政治上的稳定性。一旦产生先例,在韩国这种帝王式总统制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大部分今后的总统几乎都将下野。”


既然韩国政界和专家都意识到问题所在,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在金永全看来,这一部分是由于韩国建国的历史不长,国人法治意识还不够成熟。他以美国举例说,美国是四年一届总统,但已经建国近200年,所以在民主主义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并且解决了这类问题。“在美国不仅是总统有权力,议会也有很大的权力,但韩国议会的权力比美国要弱很多。韩国人要意识到总统也是法律之下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年10月31日,“干政门”事件的主角崔顺实以嫌疑人身份现身首尔瑞草区中央地方检察厅。这是在欧洲躲避风头的崔顺实突然回国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弹劾之路极其漫长


“干政门”事件甫一发生,就有不少分析指出,除非总统本人主动请辞,否则除了弹劾以外,没有任何办法让总统下台。此前更多的预测是,朴槿惠会在接受调查后进行“有序退位”。执政党新国家党也积极动员该党议员反对弹劾,支持本党提出的朴槿惠明年4月提前辞职(她的任期原本2018年2月结束)的计划。但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想象,在强烈愤慨的民意之下,要求总统被弹劾的呼声愈喊愈烈。


姜泰元回忆说,从历史来看,金泳三等政治上老练且有权威性的总统一般很难被弹劾,不过“三金”(金大中、金泳三、金钟泌)之后,韩国再没出现过如此有权威的政客,总统被弹劾或者下台的可能性变高,韩国的统治危机也更为普遍。


按照韩媒的说法,弹劾表决通过后,朴槿惠将遭到停职,宪法法院则对弹劾案结果进行审理,时间最长将达6个月。明年6月之前,法院将作出最后裁决,若法院认定弹劾理由成立,60天之内将进行总统选举,届时韩国将首次实施夏季大选。不过,韩国的法官们被认为保守主义者居多,最终的宪法法庭也可能会推翻弹劾议案。


韩国在2004年首次出现在任总统被弹劾的事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当时两大在野党新千年民主党和大国家党于当年3月9日向国会递交了弹劾时任总统卢武铉的议案,理由是卢武铉的阵营在2002年底总统竞选期间收取非法政治资金、卢武铉发表的有关支持开放国民党的谈话违反选举法。3月12日,韩国国会以193:2票通过了弹劾卢武铉的动议案。卢武铉被停职受查,由总理担任代总统。之后国会改选,反对党大败。不过,5月14日宪法法庭推翻国会的弹劾议案,卢武铉即时恢复职务。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那次危机中,国会是对卢武铉所犯的一个情节较轻的技术性错误发起弹劾,当时韩国民众普遍对卢武铉表示同情。


“事实上,此前在野党的大部分人内心还是希望总统能交出权力而非真正下台。”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金世宪解释说,总统如果立即下台,目前无论是在野党还是执政党,都没做好大选的准备。“如果弹劾成功,一定要有人站出来为此承担后续责任。”



2016年11月4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就闺蜜“干政门”事件在青瓦台向全国发表第二次道歉演讲后,离开会场。她表示愿意接受检察机关调查,甚至愿意接受检方特别检察组调查。依据宪法享有刑事检控豁免特权的在任总统表明愿意接受检方调查,是韩国建国68年来头一回。


而不管弹劾最终能否成行,政坛斗争都将更趋激烈。韩联社分析称,朝野将先就代行总统职务的问题针锋相对。在野阵营不愿接受国务总理黄教安主政,执政党则认为此举会招致国政更加不安。即使由国会重新推荐中立的总理人选,各方也同样互不让步,在野阵营将主导推荐总理人选,而曾以此抗拒弹劾的亲朴派没有理由接受得尺进寸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野阵营将同社会各界合力继续敦促总统立刻下台。但执政党方面认为,若弹劾案已进入宪法法院审理流程,让被弹劾者立即下台有违宪法精神。尤其是,执政党认为在野党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让下届大选呼声最高的潜在候选人文在寅通过提前大选掌握大权,因而更是大加反对。


应当变革的总统制


既然历任韩国总统在任期结束前几乎都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总统”,为何不改变现今的总统制度?这或许也是此次丑闻爆发前夕,朴槿惠打出修宪牌的原因所在。朴的真实目的暂且不论,修宪的确成为超越总统本人的韩国国家结构性问题。


韩国数据政 治研究所所长郑光雄接受韩国《朝鲜日报》采访时表示,先不考虑历届国政的混乱,针对韩国修宪必要性进行的民调显示,41.8%的民众赞成修宪,高出持反对意见的38.8%。对于希望权力结构调整方向,33.5%的民众赞成4年总统任期制,分权型总统制占28.3%,议员内阁制占14.2%。


对于现行的五年总统任期制,一些学者认为其有利于民主主义政权交替,但也有批评认为它自诞生以来就是政治妥协的产物。高丽大学政治系教授林柏赫指出,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等领导人在1987年修改宪法时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且不得连任,是为了尽最大可能性保障其自身利益,这意味着即使在一次选举中失败,五年后可以东山再起。这种任期制也被认为是造成总统在卸任前后晚节不保的根本原因。


五年总统制同样给国家政策的执行带来掣肘。韩国西江大学国际大学院教授赵耘之对1988年到2006年韩国国会提出的3131项政策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政策从提出到立法,再到实际执行平均花费时间长达35个月。这意味着,五年任期下,国民直到最后也仅能看到总统任期开始时制定的一些政策进展。


“这也是为何我们常看到一些政策失去连续性的原因。一般来讲,现任总统并不会继承上任总统推行的政策。”赵耘之说,“对于独裁统治痛心疾首的韩国人当初将总统任期定为五年,并一直对此制度执着地抱有希望。但为了政策的延续性,现在到了修改这一制度的时刻了!”


10月24日,朴槿惠在国会就2017年度预算案发表讲话时称:“总统‘单任制’难以保障政策延续性、难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重点课题,外交政策缺乏一贯性。”她呼吁国会成立修宪特别委员会听取民众意见,并讨论修宪。但在野党认为,这是总统为了掩盖崔顺实事件的权宜之计。这次修宪在提出一天后立刻被“干政门”全面覆盖,因而被韩国人戏称为“仅一天寿命”。


从具体操作来看,要进行这样的改革需要总统提议、国会同意、国民投票等复杂过程。虽然修宪反映了韩国大部分的民意,但当前的韩国是否应该修宪仍存争议。反对声认为,崔顺实事件恰恰暴露了韩国总统权力私有化的问题,在没有弄清楚真实情况之前,政府不该触及修宪问题。


外交事务已受波及


对于若总统弹劾案获得国会通过,韩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俊赫12月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现在不宜提及相关事宜,但外交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做好本职工作。但事实上,由于“干政门”事件延伸出的一连串丑闻,已经波及到韩国的外事活动。


最新的消息是,正在筹备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可能延期到明年举行。据日本《每日新闻》12月9日报道,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该会议原计划本月底在日本东京举行,但目前韩国政局不稳,朴槿惠总统或代理人访日较为困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月8日在发布会上也证实,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会期目前无法最终确定。报道称,日本政府将依据韩国的总统弹劾案表决情况,正式作出决定。但是,即使会议延期到明年在东京举行,朴槿惠在上任后实现首次访日的可能性也很低。


更早的时候,韩国外交部11月8日宣布,朴槿惠将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外,原计划11月1日出国巡访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韩国陆军参谋总长张骏圭无限期推迟了海外出访日程。韩外交部某官员向《中央日报》担忧地说:“今后政府无论发布什么政策,其主旨和政策立项过程都可能会受到怀疑。像对朝施压这样须坚持不懈推行的政策也恐会受到严重影响。”


令韩国媒体略感安慰的是,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在11月10日上午9时55分许与朴槿惠通电话,重申韩美同盟依旧巩固和协防韩国的承诺,与其竞选总统期间抛出的韩国在安全领域免费搭车、韩国应分摊更多驻韩美军驻扎费的出格言论相去甚远。韩联社称,特朗普在当选一天后便与韩国总统通话比较罕见,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曾在当选2天、3天和9天后与韩国总统通话。


为与特朗普进行接触,青瓦台在11月16日任命国家安保室第一副部长赵太庸为团长,派遣高层工作代表团去美国。韩国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别官员向《凤凰周刊》透露,其实韩国早就派出人马与美国两个候选阵营进行沟通,确保不论哪一位上台,都能第一时间反馈韩国的声音。


上述官员坚称,朴总统的丑闻不会影响到韩国的外交和安全事务,尤其在“萨德”议题上,韩国方面的既定政策不会有任何变化。韩国国防部亦多次表态,称“萨德”的部署不会延期。


11月15日,“萨德”议题有了最新进展——韩国国防部与乐天Skyhill公司就即将部署“萨德”的星州高尔夫球场所有权转让问题达成协议,将以京畿道的一块国有土地作为交换。这意味着在近一个半月的谈判之后,部署“萨德”的关键障碍之一被消除了。经过一系列手续后,韩国国防部将在2017年初以租赁形式把该地提供给驻韩美军。


有媒体总结过朴槿惠创造的诸多“第一”:她是韩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也是东亚国家中的第一位女总统;“干政门”事件爆发后,她先后创造了民主化历史上支持率最低、示威反对人数最高的总统纪录;此次弹劾通过,她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位被弹劾的女总统,以及首位任期未满就下台的韩国总统。


回首一生,朴槿惠曾在其随笔集《点滴的人生》中如此写道:“人的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呢?我们希望留下的是什么呢?应该留下和最终能够留下的又是什么呢?需要很大的名气吗?很显然,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问题也只能是次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留下一个没有任何污点的清名。”


可惜一切不如人愿。当朴槿惠在青瓦台春秋馆发表《致国民书》、就崔顺实事件向韩国国民道歉之时,不止其本人,连其领导的新国家党也将被载入史册。


文/启笛 嘉沐

新媒体编辑/丰泽 马茹均

部分节选自《史上最大内政危机冲击韩国》,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6年第34期,总第599期。

《朴槿惠“下台倒计时”?“自卫反击战”成为“自杀式袭击”》

《部署“萨德” “引狼入室”?》

《渔人的葬礼:十五年前的灾难记忆》


点击“阅读原文” 获得凤凰周刊精美礼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