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秋叶大叔
我是不是你最爱的那个叔,有什么不一样?来吧,互相伤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PPT数据可视化,到底有多少种方式? ·  昨天  
秋叶PPT  ·  我问DeepSeek“普通人如何靠PPT赚到 ... ·  2 天前  
秋叶PPT  ·  春节AI写真摆摊3小时怒赚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秋叶大叔

不应该问如何做自己,而是问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做自己?

秋叶大叔  · 公众号  · PPT  · 2021-03-14 11:07

正文

昨天晚上,我和张小桃老师、台湾陈永隆老师、渔说唐总一起在萧秋水的微博连麦直播。


我们很难得没有谈知识付费,技能变现,而是谈如何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做自己,如何面对孤独,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务虚,但是我们只有回答好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先一句话点评一下大家直播的特点——秋水老师知性,渔说老师潇洒,陈永隆老师智慧,张小桃老师冷静,而我真实,大家看着我在直播间吃了两个青团和一个苹果,我觉得我太适合吃播了。


直播从七点五十到十一点二十,居然聊了三个半小时。

我们这种直播有一种在线访谈的味道,大家头脑碰撞,金句迭出,最终直播间人气也很旺,来了8.7万人。

我打开萧秋水的直播间商品链接,果然是空无一物,在今天这个世界,如此没有物欲的直播,实在太难得了。

我们到底在聊什么,我凭借记忆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当然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萧秋水 微博去回看。


01

人要怎么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人要怎么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萧秋水一开场就抛出这样一个大问题,渔说唐总说:人啊,满足了就无聊,没有满足就焦虑,这是读了叔本华的哲学啊。

作为一个创业者,唐总说别人看我辛苦,觉得我天马行空,跟不上我的思路,但我把创业当一种生活方式,利用一切资源,一切资源为我所用,很享受这种状态。

唐总还给了大家三个建议:
1、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认,不要觉得委屈。
2、把创业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习惯就好。
3、遇到什么麻烦,学会放下。

做到这三点,人生就容易活得通透。

陈永隆老师认为:生命是自己的选择,人生其实是自己的选择,放下还是不放下,要学会顺势而为,不要把生命停留在过去。人生受到的所有的苦难和挫折,都不是简单二分为好和不好,要用智慧让自己学会放下。

张小桃老师觉得人年轻不成熟的时候不知道怎样爱自己,但现在内心足够强大,和自己的关系就是放下很多纠结,好好爱自己就好了。

我说人和自己的关系,其实就是看一个人是失望时会怎样做,一个人在得意时会怎样做,一个人在不得不失去自己喜欢的人或物的时候会怎样做,你想清楚这三点了,其实你也就了解自己了。



02

如何简单的认识自己

似乎讲得有点玄学,萧秋水老师就问,既然都知道“人啊,认识你自己”,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呢?有没有比较简单的方法来了解自己?

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陈永隆老师说出了一段像诗一样的哲语:

要慢慢玩,要慢慢探索,不要太在意自己有什么缺点,要想到你的优点到老死都用不完,为什么要想那么多自己的缺点。

认清自己贴标签,就像火车一样找到自己的轨道。

火车一定要找到铁轨,轮船一定要找到海洋,飞机一定要找到天空,每个人都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海洋和天空后,自然能找到自己的优势。

哇,好赞!

陈老师还分享了发现自己优点的三个方法:

1、从小到大有没有在哪件事情上获过奖?
2、有没有任何兴趣特长被身边的朋友称赞过?
3、在你生命中什么你做什么事情会有热情?

陈永隆老师分享太精彩了,赛美老师全程疯狂做笔记。


萧秋水老师也分享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你认识你自己:让你身边的人,在一分钟内写出你的形容你的六个关键词,最多六个,看到大家眼中的你,你就可以更快了解你自己。

张小桃老师也分享她的书《你是孩子的光》里面的一个方法: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自己的情绪是因为什么,遇到的事实到底是什么,如果放在现在我比较平静的时候我会怎样处理,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样处理。如果经常这样就事论事做复盘,人也就容易认清自己了。

有人问给自己找标签会不会固化自己?

张小桃老师马上指出:标签只是一个词,既可以带来更多正向能量,也可以完全是负向压力,如何解读全在自己。

定位也不是确认你现在的位置,而是找到你的目标。

对普通人来说,“贴标签”不是一个定义,而是一种动力。通过贴标签来定位自己,想清楚你未来要去的地方,有了更清晰的目标,人就可以为之付出努力。



03

 怎么才叫做自己?

直播聊到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才叫做自己?

说到做自己,我说我有两句话。

人生的痛苦不就是来自做不了自己?人生的失望不就是发现做了自己也就这样吗?

真实的社会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要按游戏规则做人,什么时候可以按自己的自由来做自己。

我倒觉得不应该问如何做自己,而是问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做自己?

回到个人品牌也一样,做个人品牌也是做自己,但大家在问如何做个人品牌变现的时候,其实是想得到,那么问题换一下:

如果为了得到个人品牌,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又或者你觉得别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有了个人品牌,你愿意也一样付出吗?

萧秋水老师提出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很贪心,又想做自己,又不愿付出对应的代价,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边拿着父母的钱生活,一边又吵着要独立,要自由,要摆脱爸妈的控制。

陈永隆老师说:一个人越放大自己越难做自己,越缩小自己越容易做自己。把自己缩小,反而能够去做自己。就像拼图,一定有大有小。

一个家庭,一个做2分,一个做8分,就是圆满的10分。

永隆老师还问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想做自己,但你舍不舍得离开那个让你不能做自己的环境?

张小桃老师说做自己,就是有选择的自由。

我觉得很多人其实是害怕自由,他们希望有不承担风险和压力的自由,陈永隆老师说要有自由,先要足够自律。

是啊,有几个人能做到自律地生活呢?

赛美记录了萧秋水老师关于自律的看法,然而我又被大家发现我容易胖的原因。



04

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怎么克服孤独感?

人生有时候真的需要一段静静地时间,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理解的孤独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你在一群人中,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懂你,我也觉得人是不需要克服孤独感的,而是要理解:人越有智慧,就越可能孤独。

如果没有孤独,我们也许永远很难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

每一个成熟的人都需要面对孤独,享受孤独,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刻,人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

可能人开始成熟的标志都如赛美留言说的,越来越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了。


萧秋水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孤独,一群人的热闹,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陈永隆教授说自己是一个享受孤独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能回家吃饭的时候,坚决回家吃饭,很喜欢跟自己独处。

所以在疫情期间,他在上海隔离的时候,自己也能轻松的度过隔离期,相反,有一些人会在隔离到第十天就开始变得情绪异常。

张小桃老师也说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

享受孤独,不仅仅是享受一个人独处的物理空间,更是享受专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年轻的时候,需要热闹,需要他人反馈来看自己。而成家以后,需要给自己空间。就像是国画里面的“留白”,同时,空间不只是物理上的,还有内在的空间。

萧秋水老师用我们合写的一句话点题: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生活方式,我可以享受孤独,但我不会把自己的生活附加给他人。


05

怎样看待衰老和死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