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几位妈妈聚在教室门口闲聊,话题围绕兴趣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火朝天。
有一位妈妈静静听着,慢慢地眉头微皱,犹豫着接上话茬:“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报了兴趣班?我家还啥也没学,就一直让她玩。”
看着她满脸的困惑,我十分理解她此刻的心情。
不久之前,我也在上不上兴趣班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斟酌再三。
央视前著名记者柴静曾在书上表述过这么一个观点: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推翻,然后重建的过程。
的确如此,第一次当妈的我,在育儿过程中,也时不时地重塑一下自我。
儿子入园前,看着年幼的孩子跟着家长辗转学钢琴、学舞蹈,车马劳顿不说,身体也受罪啊!
没想到几个月,我家4岁的娃也不知不觉地踏上了兴趣班之路,而作为家长的我,观念也早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当时我坚持认为6岁之前就应该让孩子好好玩,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理念曾一度作为我育儿的座右铭,他认为:大自然、社会是活教材,孩子的童年就应该痛快玩。
这些年,我的确带他四处转悠了不少好地方,见过世面的好处是他乐观开朗,见陌生人不悚,爱主动打招呼。
所以,入园后比较快地适应了陌生环境。
第一个学期后,因搬家又转学一次,他在新的小区又很快就结识了几个新朋友,一起上学放学,东家串门西家串门,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小班生活。
暑假开始了,忽然间发现身边的小伙伴都越来越忙,有的学跆拳道,有的学画画,有的学围棋,当我们悠闲地找小朋友玩游戏时,常常找不着人,他们不是在上课,就在去上课的路上。
总结一下,家长们的想法大致归纳为三点:
危机意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早挖掘孩子天赋,掌握一技之长,没准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补偿心理”作祟,有的家长小时候特别喜欢弹钢琴,那时候生活清贫,家里没有条件,留下了终生遗憾。现在有条件了,一心要让孩子替自己实现小时候的梦想。
让孩子早日接受艺术熏陶,培养多一点生活乐趣。
将来工作之余,有一种爱好能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能让他们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下班后弹一首曲子,与朋友下个围棋,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我们现在很多大人,聚在一起就打牌斗地主,独自一人时就抱着手机打游戏、浏览网页虚度好时光。
前两个都有家长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之义,作为一个开明的妈妈,我更愿意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
心理学家认为:3~4周岁的孩子求知欲明显加强,会更积极主动地表达和探索。
大家看过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就会明白,这阶段的娃多么爱学爱问啊!
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接受各种知识信息的刺激,尤其是艺术——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的启蒙,发展孩子对自然形体、色彩、质感的感知。
不管孩子是否是天才,足够的信息在恰当的年龄最终会让孩子受益,例如:西方社会整体人群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比较高,正是因为从小让孩子浸染在艺术的氛围里。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感到愉快。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愉快”是关键的。
如果有一天,孩子兴趣减淡或者发生了转移,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会通过积极的方式鼓励他继续坚持。
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继续学下去了,那就尊重孩子的选择,坦然接受。
毕竟参加兴趣班,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发展个性,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促进交流,使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仅此而已。
家长不功利,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学习就不会有负担。
适当地参加几个兴趣班,是有利而无一害的,或许无意中还能找到了孩子潜在的天赋,套用一句俗语: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首先,家长要认为孩子开心最重要。
我的初衷就是让孩子换个地方玩,找到新的伙伴玩,从而少看一会电视,少粘一会妈妈。
既然是玩,肯定要他乐意的。
小男孩一直喜欢搭积木盖房子,自己平时在家,搭来搭去玩样并不多,正好当时原来住的小区有2个小伙伴报了个积木班,我们也去试听了课程。
第一次上课45分钟完全没问题,因为有熟识的同伴,说说笑笑同时,任务就完满完成了,心情十分愉快。
大概因为每次去都能和老朋友相聚,儿子自己记牢了时间,到点就去,风雨无阻。
其次,家长留心观察孩子真正的喜好,不盲目跟众。
我家娃平时听着音乐会肢体摇摆,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涂涂画画,新家刚装修过,墙纸上已经几次惨遭涂鸦。
唱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高兴的心情,他可以在家边听边学,画画涉及到色彩、线条的美感,系统地学习有利于增强审美意识,我倾向于让他学画画。
打听到一位同班小朋友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于是领着孩子欣赏了一遍那位同学的作品,咨询儿子意向之后,带他去试听。
学的是水粉画,老师也深谙孩子心理,在画画之前用图片给学生展示了内容,然后提问题让孩子回答,课堂气氛活跃,画的时候也鼓励大胆用色,鲜艳的色彩深受孩子喜欢。
平时在家怕弄脏一直小心翼翼,在课上可以大胆地画,孩子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所以画画又成了孩子喜欢的一门课。
每次上完课,老师还会简单装裱一下,更美观了,目前十几副画整齐地排满一面墙。
斑斓艳丽,儿子自己每天欣赏着,自信心大增,在家也天天画。
最后,遵循“课好、价钱合适、离家近的原则”。
课好,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有趣,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是关键,所以试听时家长一定要陪着上,替孩子把好关。
兴趣班自然是以营利为目的,但现在很多办学者抓住家长肯为孩子花钱的心理,价格虚高。家长要根据家庭情况衡量,细水长流,作好计划。
离家近是考虑时间成本,家长和小孩都轻松点,不必太匆忙。
我家孩子在试听过英语课和围棋课后没有报名,有的是因为老师并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的是因为高昂的价格让人怯步。
虽然现在大家都有一定经济实力,但消费还需理性。
所以目前我们就学习积木和绘画两种,下一个要学的内容与音乐有关,孩子自己选择的。
有一次偶然看见几个老师在打非洲鼓,非常有兴致,爽快地要求报名。
我乐意让孩子尝试,哪怕只有过一天学习和训练,至少增加了一次新的体验,也会有所收获的,不会是“白学”。
作者:戴小丽。80后妈妈 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是对生命最好的奖赏。
赞就是小堂的动力☺
在现在的时代
终身学习是通往自由的入口
期待你的孩子,能真正发现生命之美好的价值
夜聊一刻:对兴趣班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