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PNAS | ... ·  昨天  
生物学霸  ·  常用试剂----三光气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诺诚健华首次启动口服 TYK2 变构抑制剂 ... ·  4 天前  
生信宝典  ·  微生物组-扩增子16S分析和可视化(2025.4)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打工人”的高光时刻:成为谈判高手,你需要这三点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0-10-28 19:55

正文

销售过程中的谈判,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博弈,而 是通过沟通,达成双赢。所以,谈判的时候,需要有进有退,有来有往,就像打太极。 一个销售高手,一定也是一个谈判高手。 那么在谈判中,如何退,才能让双方都愿意,达成一个双赢的合作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所以,跟客户谈判时的退让,不是一味的退让,而是有原则有尺度的退让。

01

在谈判中如何更好地“退”?


第一个原则:退让要有度
现实中有不少销售人员,为了赶紧成单,一味退让,客户提什么要求他都答应。比如,把自己的提成,返点给客户。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一定是好事儿。
一方面客户会得寸进尺,提一些过分的要求,需要你自己承担,也坏了同行业的规矩;另一方面,你一味的退让,客户也未必就签你的单子。 他可能会因为你的过分退让,反而对你的产品产生不信任。


第二个原则:避免过早让步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往往越不知道珍惜。在跟客户谈判的过程中, 你过早的让步,容易降低你的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 ,甚至让客户直接对产品或服务产生怀疑。
比如你去买件衣服,商家要价300,你想着还还价,说200吧。结果对方一口答应了。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反而心里会打鼓呢,觉得这件衣服可能不值200,你给多了。甚至你可能还下价来也不买了。这就是对方太早让价了,让你心理产生了怀疑。


第三个原则:所有的让步,都要有所回报
有所回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客户提出条件的时候,你可以让步,但是,这个让步是有条件的让步。比如:你卖办公用品,客户要求你把电脑的售后延长一年,那你可以提出,他们公司其他办公用品,也都从你这里买。其他办公用品也从你这里买,就是你让给他低价的条件。
第四个原则:设置一些不影响根本利益的让步“砝码”
既要让步,还不影响根本利益,这个砝码可能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是一种赠送的增值服务。 比如:买一送一,买大送小,买产品送服务。这些赠送,对于商家来说,不会有太多的成本,但是,对于客户来讲,是一些难得的机会,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所以,客户也很乐意接受。


02

一支近乎神话的销售战队


上面介绍的几种谈判原则,出自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销售铁军第一批“大政委”——俞赛前。
2014年,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超过10000名员工成为千万富翁时,全球为之侧目,它的成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近乎神话。
但很少有人知道,帮助阿里巴巴走出最低的谷底,熬过世纪之交互联网寒冬的,是一支名为“中国供应商”的队伍。 这是阿里巴巴最早盈利的项目,后来被马云称作阿里的“铁军”。
马云是这样评价这支队伍的:
“你们是阿里巴巴的铁军。你们都有创新精神、艰苦精神、勇往直前的精神,你们所到之处都代表了阿里巴巴的精神。”

中供铁军成立初期

说到这里,我要给你分享一个故事。
你可能听说过销售方式中的陌拜,这种模式其实早就有, 但只有阿里巴巴这一家企业,把它当做了主要销售模式 。为什么?因为陌拜很难坚持下来。做销售的都知道,陌拜要一家一家的敲门,被拒绝,甚至被侮辱,那是家常便饭……但阿里铁军怎么就坚持下来了呢?
伟业网络,是原来李琪的公司,李琪重新回到阿里,他的销售团队也并入了中供铁军。伟业网络的这一波人,以前也没经过什么专业培训,所以他们做销售的路子非常“野”,阿里原本的销售团队,就曾经开玩笑说他们是“土匪”,不懂专业技能,“满嘴跑火车”。
不过,李旭晖认可他们,他说: “他们能打” ,这些人确实能打,在伟业网络,有很强的“狼性”和“要性”,他们敢冲、能打,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敢对自己狠,也能对自己狠。所以,能一猛子扎下去,把永康市场做起来,熬过了最开始的艰难岁月。


“要么死,要么做出业绩来” ,李琪这句话,逼着雷雁群和罗建陆大规模陌拜,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驻点永康一年后,“中国供应商”在永康的销售额,超过了“环球资源”,罗建陆和雷雁群也先后成为了中供著名的王牌销售。

03

“打工人”该如何冲破困境?


想必最近大家一定看了不少“打工人“的段子,这些带有自嘲意味的话语穿透力如此之强,迅速受到热捧。不管你是最普通的员工还是带团队的领导,只要你在为别人工作,那么大家都是打工人。

这个平实甚至有些土味的词语,有着强烈的情绪宣泄作用,作为一个出口,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工作压力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内卷“,这一套情绪出口仿佛都在指向一件事——社会是如此残酷,个人的努力得不到对等的回报。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开,很容易得到一个明晃晃的事实: 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勇往直前地拼搏过,甚至也没有下苦功夫努力过。有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摆布,得过且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