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宁波机构编制
“办事导航 贴心帮手”,这里是宁波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权威公开平台,您可快速尽览权威资讯,一站式查询公共服务事项,我们与您开启指尖上的对话,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湖北春节返程省内易拥堵路段汇总!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2025武汉元宵节灯会活动来了!每个都想去! ·  昨天  
武汉本地宝  ·  春节假期结束!武汉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昨天  
武汉本地宝  ·  中国互免签证国家将再+萨摩亚 ·  3 天前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  今晚,武汉地铁临时调整! ·  昨天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  今晚,武汉地铁临时调整!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宁波机构编制

宁波开启新征程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宁波机构编制  · 公众号  ·  · 2021-05-18 20:32

正文





红色精神 薪火相传



回眸百年党史

在宁波这片红色土地上

涌现了许多英勇悲壮

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铸就了一座座革命丰碑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党章守护者——张人亚

张人亚(1898-1932),原名张静泉,是宁波镇海中学首届学生(1915年7月初中毕业)。1922年4月,张人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上海最早的也是仅有的几个工人党员之一。他为保存、守护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中共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等党的早期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宁波支部成立

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的决定精神,成立了宁波首个党支部——中共宁波支部,有党员周天僇、许汉城、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石愈白)5人,周天僇任支部书记。从此,宁波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宁波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有了自己的地方领导机构。

中共宁波支部机关驻地——醋务桥启明女中旧址


中共宁波支部建立在湖西醋务桥启明女子中学内。启明女中是中共宁波地方组织建立之初,教育和培养革命骨干的新型学校,是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红色园丁”——柔石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现代著名作家。1926年春,柔石来到镇海县立中学(现镇海中学)任教。在镇海任教的时间正值大革命时期,他在这里播撒革命种子。1930年5月,柔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7日,柔石牺牲,与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等四人,被后人称为“左联五烈士”。

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

1942年7月28日,中共浙东区委正式成立。8月,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在慈北鸣鹤场成立。


1943年秋,中共浙东区委领导浙东军民坚持和发展了三北、浦东根据地,开辟了四明、会稽和金萧三块新的游击根据地,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进而成为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

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的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底,浙东抗日武装英勇抗击日伪顽军,共作战643次,毙伤日军官兵610人,攻克大小据点110余个,解放同胞400万(其中三北、四明地区200万),为抗日战争在浙东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浙东刘胡兰”——李敏

李敏,女,原名李雅琴。1923年12月出生于镇海县小港乡。1943年春,李敏担任中共樟水区委书记。她奔走在樟水两岸,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秘密发展武装力量,建立与扩大党的组织。1944年2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偷袭鄞江后隆,李敏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浙东人民赞誉她为“浙东的刘胡兰”。

宁波地区解放
1949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66师196团在姚城与65师193团会师,余姚解放。


5月24日,65师沿铁路路基向慈溪疾进,当天上午9时解放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


5月25日凌晨,65师195团与从西郊进入市中心的64师190团会师,宁波(鄞县)解放。

宁波军民在中山路集会,欢庆宁波解放


5月25日,21军61师181团从溪口南面直插奉化县城,奉化解放。


5月26日,66师沿甬江两岸向镇海攻击,经过激战,解放镇海。


7月5日,61师三面包围宁海县城,俘敌200余人,宁海解放。


7月8日,65师193团、195团,66师196团和军直炮兵团四路奔袭,进入象山县境,象山解放。


敢闯敢拼 实干兴邦



这里有亚洲现存
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这里是记载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当历史翻开崭新的篇章
敢闯敢拼的宁波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实干兴邦,敢为人先
宁波港对外开放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达宁波港。宁波港从这一刻起重新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宁波对外开放由此启航。

宁波港对外开放后,外轮陆续来甬


港口对外开放拉开了宁波市对外开放的序幕,推动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扩大了资源配置空间,带动了配套服务业和集疏运网络发展,从而为宁波经济注入了活力。宁波港就像一个强劲的马达,催动着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


邓小平发出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的号召
在宁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1984年8月1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邓小平同志发出重要的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1985年11月,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成立,谷牧担任组长。图为协调小组部分成员合影


36年来,“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成为宁波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对宁波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海内外“宁波帮”纷纷服务家乡、报效桑梓。

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
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继续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6月,省政府同意按市辖行政区范围,从当年下半年起宁波市的金融、外资、外经权限单列,1988年起全面实施单列。

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实现计划单列的批复


1994年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讨论决定宁波市等16个城市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宁波定为副省级市,不仅有利于加快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201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由此成为全国第15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也是浙江第二个、长三角地区第六个GDP万亿俱乐部成员。

宁波南部商务区。特约摄影师许海军/摄


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十三五“交出靓丽答卷
2020年,宁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08.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008元和39132元,202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箱。

宁波舟山港。特约摄影师黄友平/摄


五年来,宁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工业增加值由全国城市第12位提升到第9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首位。


五年来,宁波港口名城建设显著提升。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3位。


五年来,宁波城乡融合发展显著提升。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62.4平方公里扩大到629.8平方公里,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1:1缩小到1.74:1,城乡均衡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五年来,宁波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302天增加到340天,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49%。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环境资源有效保护,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五年来,宁波社会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7%,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3和第1位。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明城市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永不停步 共创未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新时代的宁波

激情涌动,生气勃勃

正以崭新的姿态

奔向美好未来






从“十四五”时期起,宁波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当好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高素质人才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创新型企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初步建成,成为长三角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

资料图



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基本形成“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服务业实现倍增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资料图



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 
世界一流强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高水平交通强市初步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总体确立,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目标基本实现,成为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出成果出经验出形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周恺瑞/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