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心理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两中心日常信息推送,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花YOUNG丰泽文旅之声  ·  丰泽公益培训班报名啦!可免费学油画、围棋、演 ...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昨天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2 天前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心理人

学术心潮 | 震惊!某同学心史期中考了100分,原来是……

北大心理人  · 公众号  ·  · 2019-04-18 21:38

正文

本文字数:2813字

阅读时间:9分钟




书名

《心理学简史——一本书解读一门不像科学的科学》


作者

颜雅琴 武汉大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谢晴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教于湖南警察学院。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字数:约22万字


学术性:★★★

可读性:★★★★★




说起心理学史,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或许是我院必修课“巴黎高师32讲”中“波波和他的朋友们”。


侯玉波老师(以下简称波波)

别看我现在每周布置一本阅读书目好像很多,法国高考对读书的考察可是直接给书本的名字,然后问第四百页的第五行讲了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blablabla

波波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blablabla


或许是长长长list中的参考教材和推荐阅读书目。


以及无从断句的必背内容。

“他认为感官的一端有细线,这些细线在另一端与脑内的某些有孔道的开口相连;外物刺激感官,拉动这些线,从而拉开孔道口的活塞,让灵活精气从脑流到肌肉,这样肌肉就发生动作……” [1]


[1] 唐钺:《西方心理学史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2页。



又或许,你会想起古希腊古罗马最原始的思想哲辩,中世纪笼罩欧洲的经院哲学,浪漫的文艺复兴和理性的启蒙运动,还有结束在科学萌芽和焦虑恐慌中的十九世纪,这些心理学史课件中摘录的原句。也可能你会回忆起好些令人不觉哑然的往昔,譬如安提西尼和第欧根尼的犬儒主义,高尔和施铺宰姆的颅相学,还有动物流体理论之上的麦斯麦术,这些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你觉得它枯燥无趣,抑或荒唐至极。


然而,《心理学简史》就是要告诉大家,心理学史既不是江湖怪诞的轶事奇闻,也不是教科书式的刻板教条——至少,二十世纪往后并非如此。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要强调“二十世纪”?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与哲学之子——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 [2] ;十九世纪末欧洲心理学随着“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远渡重洋,则标志着美国心理学独立自主发展的开端。随后二十世纪的心理学界以冯特及其学生的构造主义,和芝加哥大学机能主义之间的碰撞交流起笔,揭开此后三大学派鼎立、多方学说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些都是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与此同时,似乎所有的课本也都止步于此,而记忆、注意、感知觉等如今看来重中之重的章节,似乎都未有提及。


相信很多人也会这么想过:眼下我们正学习的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中记载的心理学,似乎存在着某种微妙的断层。


诚然如此。


波波在课上讲到,无论是哪个学科,只有相隔五十年才能被称作历史,载书成册。纵观心理学史著作则不难发现,最为经典的书籍大多成书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例如前面图上的三连)。如此推算,1990-50……emmm似乎正是行为主义在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难怪书中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描述基本都止步于新行为主义者(例如托尔曼、斯金纳等)的章节,对其后的人本主义思潮都只是简要提及,也就更不可能讲到大名鼎鼎的“认知心理学之父”奈瑟,和认知领域最终的发展壮大咯。


[2] 颜雅琴,谢晴:《心理学简史》,江苏: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8年,第26页。



《心理学简史》则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段尴尬的空白。 初稿于2018年夏天,本书的创作时间为作者拓开长达二十余年的视野,相较于传统的教材也具有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涵盖的知识范围更全面,包括认知心理学派的来龙去脉,甚至对更加现代的进化心理学等都有所涉及。 此外,书中叙述的视角也更贴近眼下的时代发展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未选取传统的心理学史讲述方式,遵从时间线从遥远的古代讲起,而是在第二章便直切主题,开始讲述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比于参考书目中冗长艰深的一大堆,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啊!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类似物,那你可能就要失望了。

——绝大部分时候,画风都是这个样子滴!


精神分析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性驱使的。我们要深层分析人的潜意识。


憋整那些没用的,心理学只要研究行为就行了。给我一打婴儿,我能把他们调教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大家不要吵吵,其实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你们都忽视了人本身的积极性,我们更应该注重人的价值。


咳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光顾着笑, 我们又将如何认识二十世纪的心理学?


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简史》也有它自己的答案。

书中详写的人物们,从冯特、铁钦纳开始,到进化心理学家艾萨克·马克斯收官,都是从大师们的人生经历入手,将他们的理论和经典学说贯穿其中。例如对笔者最为偏爱的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作者便丝毫不吝笔墨地讲述了鸽子专业户先生试图训练这些小鸟以实现制导的奇妙故事,顺道和斯金纳箱养女儿的传闻做了个呼应。

“是的,你没有看错,鸽子就是指那种鸟类。” [3]

[3] 颜雅琴,谢晴:《心理学简史》,第119页。


(图源京师的某次推送)


只不过,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自己开始理解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又是如何让他的小鸽子们变得迷信的。 你会知道行为主义为何如此盛行,以至成为“代替宗教的宗教” [4] ,也会理解它最后的日渐式微背后,更为深刻的缘由。

“时代发展迅速,人们心态普遍浮躁,需要这样简单粗暴而又立刻能见效的理论加以抚慰。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换起了人们对德国及德国式心理学的敌意,行为主义恰在此时出现,这门美国土生土长的流派正好符合大家的期望。” [5]

“这种条件反射跟巴甫洛夫用狗做出来的经典条件反射不同,它有主观性的作用。巴甫洛夫的狗只是被动地跟着铃声流口水,斯金纳的老鼠却学会了为了获得食物,主动按压机关。……他的理论的确比华生的理论温和了很多,至少肯定了主观(意识)的作用。……已经是智能机器人了。然而,机器人仍然是机器。” [6]

作为一本普及向书籍,能够如此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着实难得。

不吹不黑。

“语句诙谐、寓教于乐” ,这是《心理学简史》给我们的答案,也是它最为独具一格的特色。 作者将心理学知识藏在字里行间,并且,不仅是大段知识点的介绍,即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也经得起细致的考据和推敲。

例如,书中将构造主义一章的小标题拟为:“完美的靶子”。

而在这一点上——

“构造主义的一个巨大贡献还在于它充当了批评的靶子,新生的学派正是在构造主义提供的正统体系的基础上,超越了原来的边界而前进” [7]

精辟,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