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美国前总统世家,银行家尼尔·布什(Neil Bush)做客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国际金融博物馆,对话中美商业关系。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主持,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屠光绍、中国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美国中国并购公会执行会长王英分别做出了精彩点评。
主持人王巍
:布什家族的名字对当代中国人民是一个重要的标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伟大国家在200多年的交往历史中有许多的知名人物,我们都铭记于心,其中就有布什家族, 我邀请老布什总统的儿子,小布什总统的弟弟,也是 “小小布什” 的尼尔
·
布什来到博物馆与中国杰出的金融家,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先生一起对话大家关心的中美关系。
尼尔·布什:
首先要感谢主持人王巍,他是非常好的桥梁,帮助我们搭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把来自各种不同行业的观众以及我们的嘉宾组织到一起。所以,我今天很荣幸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进行演讲,而且今天有金立群行长,他是世界知名的金融家,他现在引领着我们的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非常感谢能够和你们身处在同样一个舞台当中。
布什家族对中美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我爸爸是老布什,我的哥哥是小布什,我就是小小布什了,这是大家总这么称呼我的方式。
我们的父亲一直致力于中美之间的关系发展,因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我在中国呆了6年,我们看到中国从那时开始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我其实来往到访中国已经有130多次了,我想我已经见证了中国在这些年当中的发展变化!
在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再回到中国,在这样的一个金融博物馆和在座的300位观众共同交流,大家都非常年轻,迫切地渴望知识,而且在各个行业当中都有所建树。美国人可以和中国人能够这样坐下来,在之前我是难以想象的,这是正向的一个发展,更多的人其实可以享受更多的机会,而且更多的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我父亲也一直强调这样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也希望能够继承他的这样的一个事业,也就是促进中美之间的一个自由发展,以及我们开展了包括中美之间的金融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度地推动中美之间坚实的关系的基础发展,而且,我们也希望两国之间关系能够共同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共同解决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想这是我的使命!
美国个别政客需要尊重中国的历史背景
中美两国在过去的1-2年当中发生了什么?其实,美国对于中国的态度是有变化的,所以很多的政客可能从他们政治的角度而言,会用一些负面的词汇,每四年都会有美国的选举,而这些政客可能就会用一些激烈的、负面的言词,我觉得这样是非常耻辱的。
中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而我们美国现在面临着中国的一个崛起,一个崛起的国家可能会对已经成功的国家造成威胁,有时政客
(而不是所有的政客)
就会归结为这样的一个 “修昔底德陷阱” !因为他们认为崛起的国家可能会对我们既有的国家产生很大威胁,无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
在接下来十年,我们如果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富有成效,非常密切,那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有时候,中国的形象是被他们恶意的去夸张化了,比如说在两年前的时候,当时我们就谈到了美国优先以及反移民这样的一些做法,甚至有反华的一些言论都出现在了美国。
父亲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父亲他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我小的时候就非常仰望他的职业生涯,他的政客生涯,他的商业生涯。比如说他对于这些各种各样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他都是我的英雄。我的兄弟乔治·布什,他比我大八岁,我的兄弟马文他比我年轻,所以,他们很少会抽时间跟我们一起玩。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统,他非常尊重他的总统职位,而且他完成了他自己的梦想,我觉得我对他也有着非常大的尊重,我非常尊重他所做出的决定。
尊重事实,尊重不同的文明
美国总统想要去解决中东的恐怖主义问题,但我们用军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可能最终并没有非常的成功,尤其是在中东的问题上。所以,我觉得要去尊重事实,要去尊重不同的文明;其实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要去朝着同一个体制去努力,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适应体制,所以,我希望美国的当局者,美国的人民,他们能够认真去思考中国当前的国情。在进行政府管理的时候,我们想要让国家不断的壮大,其实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给人们创造更多的机遇,要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国家的稳定,但有时候自由会遭到践踏!
中国非常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更好,所以,中国的明天也会变得更好,大家的收入也会提升,所有的事情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要追寻像美国梦这样的一个形式,我们要有耐心,要保持尊重。
金立群行长
:与布什家族的渊源
大家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我需要道歉一下的,我有点感冒,所以我今天的声音可能不是很美,今天很荣幸能够被邀请到此,和在座的嘉宾进行交谈。其实,我和布什家族有很深的一个渊源,不只是作为一个公民,更是作为公司以及政府的官员。
我见过你父亲好几次,我家里还有一张照片,是我去白宫的时候,和你父亲在他白宫的办公室里照的。我那时候可比现在要英俊的多了,你父亲也是这样。我今天应该把那张照片带来给大家看看,很遗憾。
保持冷静才是真正的自信
有时我们可能在彼此
(中美)
关系之间有一些障碍,或者是有一些不理解,两国的关系当中,即使是在丈夫和妻子之间可能也会存在这样的隔阂。但是,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保持冷静,而且要试图去理解另一方是怎么想的!我们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口水战
(
war of words
)
已经变成了货物战
(
war of goods
)
,
真正的贸易战,货物战,服务贸易战
(
war of goods and services
)
。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可以告诉大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很自豪,能够拥有渊远流长的5000年的文化历史,我们很有耐心,我们理解人类的本性。
如果我们遇到对方不理智、不理性和偏执的心态和行为,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有过激反应。我想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充满自信心的民族,才能够保持冷静,才不会有过激反应。反之,如果一个人反应过激,沉不住气,那就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中美合作要适应21世纪全球治理的趋势
我们希望美国有更多的布什。今晚我跟尼尔
·
布什对话,很荣幸,很有意义。尼尔和他家人一样也是非常出色的人物。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我和美国打过很多交道,多年来,我和美国的政要、学者、企业家等有很多来往。我从80年代就参与 “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
(China-US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的会议,也就是现在的SED
(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双方加强了沟通和理解。我们彼此都非常尊重。很可惜,当时的很多美国人都已经退休了。
其实,我们希望可以跟美国更好的进行合作,能够让我们双方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在这样的合作当中,我觉得有一些有用的做法就是我们可以去分享一些背景信息,来跟大家谈一谈。
我现在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中美关系的问题,因为我是亚投行的行长,代表国际机构,不太适合谈双边关系的问题。但是,我今天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围绕亚投行的筹建和运行,来谈谈涉及到和美国关系的一些事情,也许情有可原。为了让美国理解成立亚投行的目的,也是为了邀请美国参与筹建,我到白宫去了两次,到国务院去了多次,到财政部也去了多次。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和中国合作,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们需要加强多边合作机制,要去适应全球
21
世纪全球合作的趋势。我们可以向大家展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创造奇迹,就可以为亚洲,以及非洲、美洲和欧洲很多国家作出贡献,也会得到这些国家的更多支持。
“亚投行” 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国际机构
现在,我们亚投行从57个创始国开始,已经发展成为87个国家加入的多边国际机构,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接近90个成员国。那么,
既然我们的成员国来自世界上各大洲,不仅是亚洲国家,有些人可能会问我,是不是要改变亚投行这个名称, 因为亚投行的成员不仅仅是亚洲国家了。我说:不用!我们的名称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中的A,代表了亚洲
(Asia)
、美洲
(America)
、非洲
(Africa)
, 是真正的三A级机构,即Triple-A. 亚投行首先是注重对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们也应该超出亚洲的范围,支持其他地区的发展。亚洲不能独善其身,不能只顾自身,无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亚洲和欧洲,包括中、东欧洲国家,非洲,和中、南美洲国家,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和投资关系,支持这些地区的国家的基础建设,也有利于亚洲国家自身
(发展)
。所以, 亚洲要和其他各洲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对我们来说,亚洲当然是重头戏,但是,我们也希望邀请更多的国家参加亚投行。
有些人可能会担忧,
比如说
中国占了亚投行
30%
的股份;有些人很担忧,中国的股份怎么这么大?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中国股份多,是多出钱,多担当,多承担责任。中国不会因为是最大的股东就以老大自居,飞横跋扈。中国平等待人,和大家一起合作。我觉得,亚投行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一流的国际机构。
亚投行的决策过程是非常民主的,所以大家不要担心。新西兰决定参与亚投行的筹建,参加了章程的谈判。所以,有些国家的有关人员就向新西兰了解谈判的情况,打听虚实,获得一些必要的信息。新西兰人很诚实,他们不会随便泄漏亚投行筹建过程中的谈判的内容。当有人问他们,中国怎么样啊?谈判中是否很霸道啊?新西兰代表对他们说:“没有啊!我们没有觉得中国人霸道啊?讨论和谈判过程很民主。”这就使得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感到放心,以后陆续都参与了。我觉得这样非常好,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国家参与谈判和筹建。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多边发展机构,就应该包容,涵盖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如果你真的想为全世界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了狭隘的自己一国的利益,那么,商量一些大事的时候,逻辑就非常简单:如果是大家都支持的事情,你为什么偏偏要反对?如果是大家反对的事情,你为什么偏偏要坚持?所以,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并不复杂。这样的处事方式,就会使得大家对我们,对中国,非常放心。我们作为一个国际多边开发机构,自然要到国际市场上去筹资,就必须要有信用评级。这三个国际最重要的评级公司,即 惠誉、标普和穆迪评级公司在对亚投行进行考察的时候,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中国是最大的股东?中国是怎么控制这个银行的?中国有没有试图操纵这个银行?他们去问我们的副行长、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也向一些董事了解情况。他们得到的一致的回答是:“我们没有感觉到中国在控制或操纵亚投行。”事实上,中国按照规矩,执行章程和其他规则,通过董事会行使职责。中国是遵守国际规则的国家。
凡事刚开始时,总有些人会满腹狐疑。我曾经是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大家都喜欢读简
·
奥斯丁吧?比如说喜欢《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小说。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没有读过,是她写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书中有位人物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知道,自私自利是应该得到原谅的,因为这种毛病无药可救。”我要对简
·
奥斯丁女士说:“我想借用你说的话,稍作修改。我要说,你知道,猜忌是应该得到原谅的,因为这种毛病无药可救。”
积极乐观的面对中美贸易关系
其实,我们谈论到了贸易之战的背景,很多人都比较担心中美之间的关系发展,我是比较积极的和乐观的,尽管从短期看我有一些担忧,但是从长期看我是乐观的。我们需要才干和政治智慧,我们双方都需要有视野,有政治智慧,来处理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相信我们能跨越这样的一个障碍。
我参加了中美二轨对话,美方主席是基辛格博士,中方是唐家璇国务委员。我和基辛格博士一起开会,也和他单独见过多次。每次我到纽约,他总邀请我到他那里去谈谈。我记得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话,到今天我复述他的话都几乎一字不差。他说:“无论今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相信有一点是不会变的,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是不会变的。”
所以,在中国我们同样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去美国求学,去美国读大学,之后再回到国内分享见闻。很多美国人初次来到中国,看到的情况和他们印象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几乎是所有的人,到了中国之后,回去时的感受和到中国之前的感受大不一样。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接触和了解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和印象都来自于媒体,但媒体并没有很客观的报道。美国和西方大多数的主流媒体,一般不会公然撒谎,但是,他们会给你一个错觉,对某种事情的报道会有所取舍,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比如我们看到的这块背景板,上面有各种图案和颜色,有金色的、蓝色的、黑色的。如果他们只让你看到背景板上的一个黑点,不让你看到全景,告诉你,这是黑的。他们没有说错,也没有撒谎,但是,却无形中掩盖了其他方面,掩盖了全面的、客观的事实。这就是问题。这是西方媒体存在的问题,他们借用的也是一种视觉效果。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视野。
中国跟美国并不是敌人,中国不会挑战美国
我们可以设想几十年之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可能会和美国持平,我们可能赶上美国。但是,到那个时候,中国仍然会非常友好。因为我们可以进行更好的合作。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将会更加了解中国,更加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现在我们再怎么说,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友善的国家,人家也不相信,再多说也没有用。只有到那个时候,当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相信。因为那时候,中国仍然会非常友好,热爱和平。我们希望中国在经济上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中国跟美国并不是敌人,中国不会挑战美国,我们希望维持友好的关系。关于政治制度上的不同,我记得尼克松访华时,在周总理的宴会祝酒词中说:“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话,可能会很快被遗忘,但是,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将会改变世界。” 我记得周总理是这么说的:“可能资本主义更适合美国,社会主义更适合中国。”世界上的人们都喜欢民主,但是,民主有不同的实践形式,不能说只有西方式的民主形式才是民主。我能很自豪的说,中国也是民主国家,我从来就不同意中国不是民主国家的观点。中国的民主实践形式和西方国家是不同的,我们的民主形式更适合中国长远发展和基础国情。当然,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都需要不断进步,不断改善。我们中国在民主发展的进程中,今后还会不断地进步。所以,美国需要更多了解中国的国情。
我觉得时间会说服美国人,让美国人切实感到中国和美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需要时间。现在有一些中国的学者,有些中国人似乎有些癫狂。他们会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多少倍,好像中国就要怎么了。我劝你们不要在意这些话。王巍先生多次提到我是莎士比亚研究者,那我就引用莎士比亚的一段话:“这是一个痴人说梦的胡言乱语,充满了叫嚣和狂怒,不知所云,毫无意义。”
(出自《马克佩斯一剧》)
屠光绍总经理:
今天的这次对话是我经历过最棒的,也是最精彩的对话之一。中美关系是目前在中国、美国,乃至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在谈论两国关系的时候,必须要有历史的眼光,这样才会得出一个非常客观的结论。所以,这场活动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举办也是恰如其分的。
两位嘉宾的对话给我的启示有三点:
首先,两位都谈到了在他们几十年的工作或生活经历中与对方国家的紧密交流,并且交了许多朋友。我们可以想见,中美关系200多年,尽管有风风雨雨,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但是,纵观历史的场合,中美关系的融洽一定是有利于我们两国双方共同利益的,这就是我最深的感触。
其次,中美双方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比如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等等。我们也认为没必要完全求同。正所谓 “君子合而不同”,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 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是在合作共赢中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谈谈中美商业关系。我认为好的经贸关系可以造福于两国人民,不应该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分歧而影响中美的商业关系。我们要坚持把经贸关系作为两国关系的一个基石,这样有助于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顺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中投。现在美国是中投最大的投资市场,中投的投资完全是商业化的投资,是财务投资,我们并没有谋求去控制某个产业,也没有去谋求控制哪个企业。我们还会为美国的投资的增长,为美国的就业能够作出贡献,我觉得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行为。
今天,现场两位嘉宾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话,只要有了这种对话,我们就能增进我们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最终达成共识。在中美关系方面,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障碍,都要坚持对话,只有对话才是形成共识的最根本的出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