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
离开水了也会“溺亡”,
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是事实!
而且就发生在最近!!
今天要讲的小男孩名叫Francisco Delgado,
今年才4岁,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
和许多小男孩一样,Delgado整天活泼好动,
天生对各种运动感兴趣,尤其各种户外运动...
作为Delgado的父母,最喜欢看到的就是,
儿子每get到一项新技能时的喜悦表情和爽朗的笑声,
一家人整天围着小家伙转,每天都很充实,无比幸福...
最近一段时间,Delgado最开心的事,
莫过于爸爸教会了他游泳,每天看到动画片中小鸭子在水中自由的玩耍,小Delgado也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
就在上周二,天气出奇的好,温度适宜,
小家伙开始央求父母,非要去离家不远处的一个水坝游泳
...
这个天然水坝没有什么防护设施,更不会像正规游泳池一样定期消毒,
所以一开始父母就拒绝了小家伙的提议...
但Delgado并没有善罢甘休,开始不断缠着父母答应他,
最后,父亲还是勉强同意了...
这样,准备好各种游泳装备后,一家人就出发了...
小家伙一跳进水里就显得异常兴奋,
在游泳时,爸爸寸步不离地在小家伙身边做好保护,
玩了很久才回家...
也的确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状况,
父母也就松了一口气
...
但就在当天晚上睡觉时,
小家伙突然哭了起来,说肚子特别的疼,父母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是吃了几片治疗肠胃的药,就又哄小家伙睡觉了
...
可几天以后,
小家伙又开始哭喊着说肚子疼,而这次颈部、肩膀也跟着疼起来
,还伴随着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
看着小家伙那痛苦的表情,父母再也坐不住了,也意识到了不是简单的肠胃病,立马把Delgado送去附近的医院...
可是,他们却等来了医生的噩耗,
Delgado没有抢救成功,永久的离开了...
这突来的打击,父母甚至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对此悲痛欲绝,
好端端的小孩,怎么就突然没了...
但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
医生给出的死因,竞然是溺死,
小男孩最终还是因为那天的游泳淹死了,
只不过不是在水里,而是在岸上...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
干性溺水(Dry Drowning)
只可惜,父母对这一医学知识一无所知,
让Delgado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岁...
干性溺水(Dry Drowning) 是上岸之后发生的溺水现象。说的是在游泳过程中虽然没有溺水,但是把水经过呼吸道吸入了肺部,导致肺水肿,进而因为无法呼吸而死亡...
What?!对于这个知识,小编也是第一次听说,
大多数父母是不是也认为,孩子只要离开水,就不会再有任何溺水危险,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纽约时报》报道,“干性溺水”是人在游泳时有少量水分滞留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在Delgado的尸检中,
医生也确实在他的肺部和心脏一带发现液体
。
在“干性溺水”的情况下,人的喉头关闭,以防止水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也无法进入呼吸系统,使人逐渐耗尽氧气窒息,造成肺部痉挛,可以说是“自己慢慢憋死了自己”。
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儿科重症监护的主任麦克休(Michael McHugh)说:
“如果儿童或成人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将无法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他还表示,
造成Delgado死亡的真正元凶还有
未经处理的水体中的细菌,以及过滤性病毒。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目前全球每天大约有十人死于“干性溺水”,其中两人为14岁及以下儿童。
Delgado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其他父母,警惕“干性溺水”的发生,
“没有语言能够描述我们失去儿子的痛苦,
如果我们在当天晚上就送
Delgado去
医院,
也许还能挽救儿子的生命...”
第一,游泳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呛水;
第二,游泳后,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上面提到的症状发生,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发生溺水后该如何抢救?
如果溺水者肺部进水少可以采用控水法,“用自己的两只手抓住病人两只手,做扩胸运动来挤压排水,如果病人没呼吸了就要进行每分钟12到16次的人工呼吸,同时实施每分钟110次左右的胸外按压这些急救措施”
在抢救过程中,溺水者嘴部可能会有部分积水溢出,此时只需将其头部侧歪,让水自动流出,并继续进行急救。
对于干性溺水
,则不需要控水,而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溺水者都是呼吸道最先出现问题,因此心肺复苏时需要先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 而如果溺水者没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
1、皮肤传染病
如果游泳遇见传染性最强的淋病患者,健康人可能会因此而患上前尿路感染。
症状:尿频、尿急、皮肤瘙痒
预防:应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物品。
游泳前要淋浴一下,冲洗掉身上的汗液,以免汗液中大量的尿素污染池水,并经浸脚消毒池进入泳池。
进入泳池前要适当活动,不要坐池边的地面,容易引起霉菌感染。
游完后及时沐浴,并用一些含碘的洗液稀释后擦拭皮肤,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2、“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没有经过充分消毒的游泳池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症状: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别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
预防:如果确诊有急性结膜炎,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自觉地与他人保持距离,不去公共游泳池游泳。
到了公共泳池,应注意不要和他人共用浴品,
游泳时不要用手揉眼睛,游泳时应佩戴泳镜,有条件的可点眼药水,以预防传染性眼病的发生。
游泳时耳朵很容易进水,原来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使耳朵堵塞、流脓等,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
预防:游泳时最好使用游泳专用耳塞,游泳后应将耳内的水排出来。
游泳发生呛水时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随着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炎症。
各位家长、小朋友们,
夏季游泳本是锻炼身体的运动之一,
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来源:悉尼先驱报、百度新闻等
报料|美食|亲子活动|相亲活动|求助|合作
联系微信18
988917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