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十一人
本号由十一位专业财经记者创建,专注深度分析、独家报道,研讨企业兴衰,推动阳光商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小县城影院卖起了“无座票”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盘:创业板指震荡调整跌1.43%,传媒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集体大涨!一度飙升至85% ·  2 天前  
新浪财经  ·  官宣!重庆全面取消住房限售 ·  3 天前  
央视财经  ·  最新航拍画面!救援正在进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十一人

长逾8000公里、投资4000亿美元,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今日通气

财经十一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2-02 11:53

正文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长三角,历时5年,这项总价超4000亿美元的管道工程穿越地球上最荒凉的地带,一步步将”大资源”引向“大市场”


“元首项目”、“中俄合作的世纪工程”、长逾8000公里的世界距离最长“输气管道”……在中俄东线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后,拥有众多称号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今日也投产通气。


两国外交部日前双双“官宣”:12月初(已定为今天)将举行相关仪式,庆祝该项目竣工通气。另据《人民日报》30日报道的最新进展,“最后一公里”管道项目过境段施工已全部完成,中方一侧首站黑河站正进行最后项目调试,已具备商业运营条件。


10月16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全线贯通 图自IC Photo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长三角,历时5年,这项总价超4000亿美元的管道工程穿越地球上最荒凉的地带,一步步将”大资源”引向“大市场”。


8000公里、1万亿立方米、4000亿美元的“元首项目”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来之不易,早在1996年,中俄两国就已开展项目研究和谈判。这个谈判可谓波澜起伏,一谈就谈了18年。为了推动项目合作,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亲自推动。这一工程也被称为中俄两国的“元首项目”和“中俄合作的世纪工程”。


2014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为期30年的东线供气合同。2015年管道开工,原定从2018年起开始通过该管道向中国供气。据人民日报报道,其工程总价超过4000亿美元。依据合同,俄罗斯30年内将向中国市场供气超1万亿立方米,管道满负荷运行后,每年供气能力将高达380亿立方米。


2014年9月1日,俄罗斯雅库茨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图自视觉中国


2014年9月1日,俄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开工仪式。图自IC Photo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还是 世界上距离最长的“输气管道”,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长三角,长逾8000公里。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联合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包括俄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以及中国境内的管道建设。


其中,中方境内管道全长5111公里,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省市, 是中国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跨境战略通道 。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我国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第三条跨国天然气长输管道。


俄方一侧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起自东西伯利亚的科维克金气田和恰扬金气田,直达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俄中边境,管道全长约3000公里。


2014年公布的项目图


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又分黑河-长岭、长岭-永清、永清-上海三段建设。中方一侧靠近边境的黑河-长岭段已于10月16日全线贯通,完成最关键的联通过境环节,项目将进入投产阶段。


整个项目施工建设不仅要通过沼泽、山地、地震活动区、永冻土地段这样的地理地貌,还要面临低至零下62摄氏度的极寒考验。中俄建设者此付出了辛劳和智慧,不仅克服了极端气候和复杂地形,还针对工程特性做出诸多创新。

2018年10月7日,黑龙江黑河,中国石油管道局四公司焊接机组施工人员采用国产CPP-900设备进行焊接。图自视觉中国


管道过境段由中方施工。项目经理伍迅透露:“项目建成非常不易,仅过境段控制性工程,从选择穿越点、穿越方式到确定设计标准和现场施工执行,就历经了22轮谈判。”


而黑河-长岭段长728公里,为确保6万余条环焊缝万无一失,全部采用自动焊接工艺。俄罗斯段管道内部则采用先进工艺的光滑涂层,外部保温层由纳米复合材料制成,不仅运输成本低,还耐腐蚀。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管道选择铺设在森林较少的地区,并在施工中采用特殊桥梁,避免对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铺就了一条具有超大口径、高钢级、高压力的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


10月29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发布消息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部分已完成注气。恰扬金气田的天然气输送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计量站,这里距中国的黑河首站仅仅16公里。


与此同时,黑河站正在进行最后设备调试,已具备商业运营条件。


两国外交部日前也双双“官宣”:12月初将举行相关仪式,庆祝该项目竣工通气。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30日援引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预计,两国领导人将于12月2日举行视频连线,共同宣布管道开通。


俄天然气工业出口公司高管佐托夫表示,按照合同,俄气应在2020年向中国出口50亿立方米天然气,2021年则为100亿立方米,2022年为150亿立方米,最低供气量为上述供气总量的85%。


大资源与大市场,中俄实现双赢


作为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口中的“全球能源领域最大投资”,该项目投产通气意味着黑吉辽、京津冀等地的民众可以用上来自俄罗斯的清洁能源。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总经理姜昌亮指出,管道北段将正式接收俄气,这对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意义重大。


2018年9月2日,黑龙江黑河,航拍施工现场。图自视觉中国


中油国际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则强调,“它将大大助力我国打好‘蓝天保卫战’!”管道全线建成后,将与中国现有区域输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中国每年因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有效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缓解沿线地区大气污染现状。


此外,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天然气1214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而俄罗斯2018年的天然气产量约为6695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17.3%。


等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投产,中国每年从俄罗斯引进天然气将达到3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18年全年用气量的14%,占中国进口天然气总量的约28%。


事实上,自10月29日对外宣布开始向管道注气开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股价就一路上扬,10月30日一度大涨近5%,创2008年以来最大值。受其拉动,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指数也触及历史新高。


所以,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之际,这也是将大资源与大市场对接的“战略通道”,将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务实合作。


同时,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专家米特拉霍维奇表示:“中国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意味着 俄罗斯能源出口格局更趋多元化 。”该基金会副总经理格里瓦奇还提出, 中国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也将因此取得重大飞跃


彭博社也在报道中分析称,该项目有助于降低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依赖,并为中国提供一个新的能源供应来源。


而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天然气不仅供应中国,也提供给俄远东地区的消费者,以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不久前,恰扬金气田所在的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宣布将推出与该项目相关的生产和服务计划。俄能源开发基金主任谢尔盖·皮金认为,管道经过地区可借此发展天然气加工和化工行业。“对于沿线城市而言,这个项目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带来更多预算收入。”


2019年8月20日,俄罗斯雅库特,学生施工队伍在萨哈共和国察延达油气田。图自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听取了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的报告,并做出指示:除了保障“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如期开通之外,还要研究通过建设西线管道向中国增加供气的可行性。


俄媒援引专家称,俄对华供气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的意愿来加快增长过程,因为现有的技术能力可使出口量增加20%至30%。


专家指出,长期预测中, 中国市场将是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火车头 。“市场参与者们和专家们只能就2030年将达到5000亿立方米还是6000亿立方米的问题进行争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这对于外部供应商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除了经贸方面的合作,中俄近来互动频繁。从11月25日到27日,中俄对话机制会议、中俄战略磋商、中俄与南非首次联合海上军演、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会议、中俄战略稳定磋商等各种高级别会议接连举行。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当时在莫斯科强调,中俄关系在中国外交永远处于关键的、核心的、中心的位置。除了东线天然气管道,今年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也陆续合龙,结束了中俄界河上没有桥梁的历史。


连同此前已经投入运营的中俄东线原油管道,中俄互联互通正在形成“双桥双管”新格局,开启互利共赢新篇章。


转载微信公众号自“科工力量”,原载“观察者网”



阅读更多

汉能的“垓下之围”|李河君:要么死掉,要么伟大

史上最大IPO来临,投资沙特阿美划算吗

沈阳机床重组落定,央企通用技术成第一大股东

人人都怕被偷拍,防偷拍会是一个好生意吗

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

腾讯云首次披露财报数据,三季度增速达80%,如何维持高增长?

更宽历史维度下看中国企业全球化

双十一不再是一场比谁更low的游戏

“败走”美股6年后登陆香港,飞鹤乳业能飞多远?

为了双十一省钱,我辛苦半个月,最后却赔了

中国零售70年: 从张秉贵到李佳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