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Ray Dalio)最近因为《原则》这本书在中国了一把。书还没有读,但从各个媒体的解读来看,达里奥成功的秘诀就是重视错误,对出现的问题零容忍,总结并反思错误,然后形成自己的原则,最终不断进步。
想想过去这么断断续续这么多年的投资投资中,为何一直亏损,我想从来没有认真的做过总结和反省是最大的问题。从2018年以来,我开始坚持每日复盘和总结是个开始,但这一个多月以来,发现为自己而写的投资笔记和总结慢慢变成了应付差事儿,好像每天要交作业一样,完是完了但并不具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每日复盘笔记需要改进,现在是分大盘、板块及个人操作两个部分来写的,仔细想想,需要增加一块内容,就是今天哪里做得对,哪里做错,如果错了,以后如何避免,并形成自己的“原则”。再认真回顾一下这段时间犯的错误和可形成的原则,其实都是已“知”的但未“行”的,之前的投资书里都反复提醒过的。很多时候,手痒顾不得前晚制定的操作计划而轻易的点了下单的按钮,这些都是与本身人性的对抗。
可如何克服呢?我觉得把这些错过的错误,记录下来并贴在电脑的屏幕上盯着,每当实行一次交易前,都要先快速浏览一遍,审视这次操作是否符合这些原则,符合则下单不符合果断离开。
那么这两个月我都犯过哪些错误呢?
1. 听熟人推荐:多少本书多少次血的教训,让我还是踩了雷。我印象中,打我入股市以来,亏损最大的两次都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倒不是责怪朋友,他们也是好心,而且都是专业的投资人。或许只是我运气不好,买入后市场就开启莫名其妙的股灾,而且因为信任仓位一开始上的比较重,下跌还加仓,导致大亏。
原则:
不可偏听偏信,要做自己的研究调查,如果符合自己的买入规则,也一定要靠技术图形分析来保护自己
。
失败案例:中环股份
2. 体系混乱:买入靠技术分析,被套就转成价值投资。是赚趋势的钱还是赚公司成长的钱还是赚情绪的钱,到现在我也不敢确定。
原则:
买入卖出原则要前后相符,一开始买入时就订好卖出标准
。目前认为适合自己的系统是:基本面选股,然后靠技术分析确立买入卖出点。
失败案例:阳光电源
2018年1月19日60min 2B买入,止损点当时订的是跌破前低,结果跌破后并没有执行止损,导致现在深套。而正确的做法肯定是跌破就卖出,因为当时买入赌的趋势反转逻辑已经不再了。
3. 买入中短期下降趋势个股,抢反弹。买入的逻辑和预期走势不符合的情况下,没有执行止损操作,侥幸心理作祟。
原则:
只买趋势向上的股票,不轻易抢反弹,除非确认反转。
失败案例:阳光电源
类似这种中短期(MA20/MA60)下降趋势很明显的个股,在趋势反转前完全不应该介入。当然如果买入的逻辑是长期的话,MA120暂时并没有走坏,仍然向上。所以,现在只能等着其磨底,等待转势后加仓自救。
4. 贪婪乐观的高位加仓,不设止盈:底仓买在低点,快速拉升后,没有在预期走好后加仓,而是高位下来后横盘震荡加仓,接着继续大跌后,心怀希望,想着不可能这么轻易跌破支撑位,最后导致大幅亏损。
原则:
(1)转势试探的仓位,与预期走势符合时加仓;但已经上涨15~20个点后谨慎高位加仓,如果加了,也要随时保持警醒,一旦不对迅速卖出。
(2)大笔盈利后,设止盈位,不求卖在最高点,一旦情况不对就要分批卖出。
(3)无论何时,任何情况之下,任何盈利的股票坚决不可做成亏损。
失败案例:中信证券
这两个月操作的最失败的股票非中信证券莫属,从盈利20多个点到亏损11个点,堪称一场噩梦。根本原因是人性的贪婪,赚了嫌不够,亏了想赚回来。
17年12月25日
第一个红色箭头
处是我买入点,当时觉得证券已有减低迹象,预想后面如果突破60min均线密集区,可能会有一波行情。判断是没错,但在12月30日突破时
第二个红箭头处
,想着价格有点高(跟买入价相比,已有5个点盈利),受锚定效应影响,没有加仓。随后股价一路攀升,接着在MACD死叉的情况下,始终在0轴上,股价不跌构筑第一个平台,同时等MA60线走出来。当1月16日最后尾盘这一根阳线突破小平台,MACD再次金叉时很显然这是个第2个加仓点(
第三个红色箭头
),很可惜,恐高再次限制了我动手。接着股价再次拉升,构筑第二个平台,再次突破拉升到最高价,此时有很明显的顶背离,明显的第一个卖点。跌破平台第二个卖点至少应该是加仓点,可对于行情的过分乐观,我还是未动,反而加了仓,想着这个平台震荡之后会再次拉升。结果却恰恰相反,一泻千里,我也错过了最后的一次止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