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远程的肺动脉血流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既往的CHAMPION、GUIDE-HF和MONITOR-HF研究均报导了采用CardioMEMS HF的肺动脉远程监测系统具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与生活质量的作用。然而,再各个慢性心力衰竭亚组患者中,这种肺动脉远程监测系统是否具有一致性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MONITOR-HF研究的最新分析,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研究在MONITOR-HF试验的框架下进行,旨在评估肺动脉压指导的心力衰竭治疗在不同预定义亚组中的效果。根据年龄、性别、房颤、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病因、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等因素,研究者预先定义了亚组。主要终点包括生活质量、临床事件和肺动脉压的终点,并针对每个亚组进行了评估。通过交互项评估了与亚组相关的不同效应,并展示了未调整和多重检验校正后的交互项。
研究结果显示:肺动脉压监测对生活质量、临床事件和肺动脉压的影响在所有预定义亚组中是一致的,没有发现任何临床相关的异质性(所有校正后的交互P值均无显著性)。在对主要终点生活质量变化的未调整分析中,观察到老年患者(交互P值=0.03;校正后交互P值=0.33)和糖尿病患者(交互P值=0.01;校正后交互P值=0.06)的效果趋向于不明显。然而,这些交互效应在校正多重检验后并未持续存在。
本研究通过对MONITOR-HF研究的预设亚组分析,发现在各个心力衰竭亚组人群中,采用远程肺动脉压力监测系统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为CardioMEMS HF的肺动脉远程监测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普遍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33175/?_refluxos=a10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同济大学科管部副部长(挂职)。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曾获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