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法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官方平台。法者,平之如水,缘理而行;海者,纳百川,储众水。明世间法理,盛法治情怀,是为法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宁德时代,突传大消息! ·  昨天  
厦门网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昨天  
厦门日报  ·  《甄嬛传》女演员自曝!网友怒了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特朗普:吞并加拿大,我是认真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法海

习法有道,国奖风采|陈小雨(硕士生): 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

京师法海  · 公众号  ·  · 2024-12-19 21:47

正文

习法有道

国奖风采

写在前面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法学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子:

求学路上,他们凭借“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的韧劲坚定向前;

对待目标,他们秉持“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态度精益求精;

面对疑难,他们铭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脚步不停;

迎接未来,他们将以“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决心再度出发。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学院2023级法律硕士二班的陈小雨,深感荣幸能获得此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荣誉。坦白而言这份荣誉实属意料之外,身边有太多优秀的同辈,在学业、科研等各个领域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回顾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度过的这一年,我并没有太多突出的成果、奖项能与大家分享,收获最大、感悟最深也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更多是自身心态的自洽过程和永不停下脚步的勇气。我从迷茫、焦虑到逐渐平和、从容,不断在取舍与坚定中找寻着方向与机遇。就如标题所写:“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我慢慢相信,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尽管时有苦涩,但一切终有回甘。

时间拨回至2023年秋,彼时刚入学的我,当不再拥有本科时保研的明确目标和因此生发的强大内驱力后,开始陷入了漫长的迷茫与焦虑。我是一名保研推免生,本科不曾系统学习过法学,与身边法律基础深厚、思维活跃的专业同学相比,相对薄弱的法学基础让我总觉自身的不足和急需追赶的焦急。初期当我被这份心态支配,结果便是面对任何挑战或机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退缩。我固执地认为,我始终没有准备好,没有准备好出发,也没有准备好迎接失败。但逃避和因此产生的无力感又让我陷入了更深的自我内耗。终于,我意识到我需要建立起新的自我评价体系,要真正沉下心来设想我对未来的期待,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出发。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痛苦地打碎并重组自我的过程。真正的改变开始于我不断叩问自己,我要度过一个怎样的研究生生活?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很快我有了答案:可以迷茫但不能停下脚步;要去拓宽人生的体验,要去追逐更多样的价值。

首先,我深知学好专业知识是我持续探索的底气。我必须秉持不矜不伐的心态打牢基础,认真对待每门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学业成绩。但我深知自身法学基础和法学素养仍待巩固提升,未来我也将以谦逊扎实的态度继续面对专业学习。

在夯实学业的基础上,我开始尽可能拓宽未曾有过的人生体验:

因本科参与学生工作较少,所以我积极投身加入学生工作当中,经选拔成功加入法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研一学年积极并深度参与了部门及研会各项工作,研二学年将以学术部负责人的身份继续开展学生工作,从参与者到活动组织统筹者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因渴望感受实务,我去往金杜律师事务所实习,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作者的一次蜕变,成长良多;我乐意融入集体,乐意参与与奉献,于是积极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校运动会并作为组织志愿者、担任法学院202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志愿者,做到全程参与,为活动的顺利举办尽到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从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汲取能量,与朋友们一同体验了人生第一次沙漠露营,尽管狼狈但看到了广袤的沙漠与绿洲,看到了浩瀚的星空与壮美的日出,让生活真正变成了一个动词。

再次回望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在法学院度过的这一学年,我真诚地感谢我的导师熊跃敏教授,感谢每一位授课的尽责的老师,感谢我的身边无数优秀、善良、温暖、上进的朋友们。此时此刻地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一年努力的肯定,更像是告诉那个挣扎出内耗泥潭的自己,只要一直在路上,你终将找到自己的支点。

本科得知即将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时,我引用过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放于现在似乎依旧适用,就让它亦作为我这篇感受的结尾吧: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