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定位于地产资讯、地产投融并购合作;财经股市政策解读、是影响力最大、用户最多的地产自媒,已开通百万股票群, 也请您关注投资融资俱乐部公众号:tzrz888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YNTV2都市条形码  ·  重磅!楼市税收优惠新政来了! ·  23 小时前  
财宝宝  ·  为什么不直接发钱?因为效果太慢。 ... ·  4 天前  
财宝宝  ·  货币工具和财证工具,有什么区别? ... ·  4 天前  
财宝宝  ·  小鬼子为什么一开始打老蒋很容易?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财富迁徙,城市洗牌,欲望之下,这个世界没有幸存者!但资本在用脚投票。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9-03 23:57

正文




01



中国房价吊诡,当然也很残酷,经常被骂的同时其实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有人因此焦虑,但本质并非痛苦,而恰恰是:因为有希望和欲求,才会诞生求而不得的焦虑。对未来没有规划的人,是不会体验到这种焦虑的。


有的女人甚至不爱逛街,却有了每逢周末去看楼盘样板房的习惯。而有的人明明不缺房子住,但害怕资产的被稀释,也被裹挟进这股资产潮。


即便海外,但凡中国人涌入的城市,房价容易上涨,大家都在追逐房子、学区。这可能是中国人的特质,在哪里都没安全感,迅速构建资产平台并让下一代赢在起跑线。


如果全世界的种族进行打分,未来看好中国人,因为这是一个“不努力、毋宁死”的民族,文化血液里流淌的是唯恐落后的观念,虽然有时带点血腥味与焦虑。


很多人倒不觉得买房是乐趣,而是其他人都在买,如果不买就落后。办公室的老张都有两套房了,凭什么我只有一套?


有人享受房产增值快感,甚至工作都更有底气。有了真正的实力,你才能做到“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的确,房价在过去20年持续上涨,制造了中国史无前例的财富效应,比做点小生意、上班、P2P、理财产品、炒股都靠谱。某种意义上,中国分为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关于买房,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追悔莫及,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当年错过”的故事。


衣食住行,房子与民生相关。


白居易应举,初至京,前辈告知京城“居不易”。大城市的房子从来都是贵的,这与供需相关,价高者得,对于白居易,做京官固然不易,居住也不容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古以来,房子、土地又与政治抱负相关,分田分地分粮成为政治家、野心家的允诺,每过几百年就掀起涛天波浪。


甚至在民间,房子还被视为一个人能力和实力的背书。“你和丈母娘之间的距离,只差一套房。没有,你就只能喊阿姨!”,楼市广告在夸张之余,也让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房子成为检验青年能力的体现,居然起到“筛选”作用。



 难道,什么都必须与房子扯上关系吗?哪怕爱情、婚姻?


宁可豪宅里孤独,也不愿出租屋里笑,这是生活图景之一。既然恋爱的结局充满不确定,不如索性找个有钱的。何况,有钱的男人大概率还是有能力的,但没有钱的,大概率还得经历一个艰难趋上的过程——但,有些姑娘等不及了。


况且,谁知道努力的结果如何?


追求财富自由,争取在“阶层固化”之前先博得一个较高的社会层级,倒也并非是虚荣,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拥有自由的选择——可以不以薪水高低作为权衡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行业。


因为我们这一代,确实太忙碌,也太焦虑了。时代在这个时候打了个漩涡,变得湍急,赋予每个人“不努力,就落后”的竞争意识。


事实上,欧洲在19世纪,美国在20世纪,都曾有过同样的阶段,诗人在这个时候无限怅惘,因为每个人都在奔忙,没空读诗。英国人表现得很市侩,整天想着挣钱,全世界去做投资,追逐更高的回报率,德国人不断兴建工厂,从银行贷款,扩大生产规模。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揭示:清贫、简朴、努力赚钱,每个人活得像清教徒,但积极进取。社会图景与民心民态与我们此时此刻非常相似。


这是一个社会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样子。



02



如今,房子是房子,但又不仅仅是房子。


这些土地上的钢筋混凝土又与金融相关,甚至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实物股票”。


你买房,就是在买入这个城市的股票,城市荣则房产荣,城市损则房产损。现代化的金融信贷又给予房子以一定的贷款,相当于增加了流动性以及杠杆。好的方面,信贷政策让人提前享受更好的居住,坏的方面,金融属性把房子更纳入了资产范畴,增加了复杂性和系统性风险。


关于金融,非常复杂,因素与变量太多,即便精妙至极的建模,一个数字的取整与微调,甚至完全改变最终的结论。另外,很多经济理论把人视为经济理性或一个个无差别的个体,抹杀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认知与意志,因此存在“测不准”。


风险往往可以预知,但无法控制。


一根火柴价值几何?取决于它烧掉的价值。


股市诡谲,最能体现这一点。即便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和最聪明的数学家、最优秀的计算机专家组合成资本投资市场的梦之队阵容,面对市场也是胜负半数,甚至有时一败涂地,光环尽失。 


“长期资本管理”(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这家美国基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具有明星般的轰动效应,两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默顿和舒尔茨主导,另有不少金融界的著名交易员和学术界权威泰斗加盟,还有各种痴迷数据的计算天才。


然而就是这家由一群聪明人所在的基金,初期取得成绩,但在1998年它成立后的第四年陷入崩溃边缘。



这家基金有一整套缜密的计算方式,用于债券和股票套利,“套利”的意思,众所皆知本身就含有低风险的前提,但最后套利不成,反倒把自己套进去了。


相比较股市,其实房市的逻辑要简单得多,因为城市化本身即是一种多数人的“用脚投票”,趋势性非常明确。把握人性的趋好,就是把握未来。



03



房产的投资属性,对美国而言,无非十多个大城市有资产价值意义。


对于中国房市,情况稍许复杂,主要是政策频繁、城市化与行政割裂/户籍的矛盾。在中国,“用脚投票”体现的是人口流动和资金流动的方向,但行政分裂了统一市场与效率,户籍又阻碍了流动。


再回到房地产本身,房价与城市化有关,与人口集聚有关,与城市的产业与资金量有关,也与政策有关。


但复杂的是,中国的每个因素都有着“中国国情”。比如人口,固然能理解北京、上海这种超级城市,也能理解深圳、广州人口超过一千万,毕竟城市有吸引力,提供了大量职业需求,但保定、哈尔滨、南阳这样的城市人口也都超过一千万。


而南京这种华东区域中心城市,经济体量前列的二线强城市,人口在全国排名不过二十七八左右。


因为,过去的计划经济使然。很多原本不适合大量人口和工业产业发展的城市,仅仅因为计划性布局,就产生了畸高的人口与城市化率,现在是还债期。



以前,大量资源特别是工业体系投放在北方甚至内陆省份,甚至在内陆一个小城市建了一座大型工业品工厂,从其他省份招了大量年轻男子,但为了让他们安顿下来,又在附近建了一座纺织厂,导入了妇女人口,这样做生活和家庭匹配。


当时,这些城市反而在人口和城镇化率方面占优,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城市逐渐沦落,而东部城市崛起。


这也是资源重置的必然,一兴一衰是城市,但个体的家庭命运被席卷。


城市兴衰,曾经扭曲,如今都是回归正常。房价只是其中一个触碰大众心弦的投影,令人痛苦,但与此同时又给人希望。因为,对于多数一二线城市居民而言,不知不觉,家庭最大的资产是房产,而不是股票或其他。



04



如果有城市的房价不涨,看起来幸运,但实际上是悲剧。


这意味着家庭资产的“折损”与变相稀释。如果只是寻常日子还好,但一场大病、子女留学或人生做重大的部署,就会遇到瓶颈,甚至手足无措。


信息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不缺选择项,但缺选择能力。


而选择的按钮更多在于资产筹码。


不是说出国留学有多好,但至少多了一个重要的路径,为什么京沪广深和其他中心城市的家庭出国很多,


一方面在于相对偏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这些家庭甚至是普通的中间阶层,


有相对较高的房产能支撑40万/年的留学费用。比如,大城市一套房,或许两三百万,就能应付孩子读完本科。


在美国,好的大学学费猛于虎。



 这些高昂的费用对于中国小城市普通家庭而言,无异于天价。事实上,对于大城市普通收入而言,也是天价。但因为大城市的高房价,才提供了普通中产海外留学的可能。


平时诅咒房价,关键时刻还得靠房价。


目前子女长大的中国中产,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了,但以后,这样的红利时代不再有。如果资产不跑赢未来的通胀,以后的城市家庭是不可能承担像现在这样还能相对轻松的承受留学费用。


这也是许许多多中国移民的感慨。只不过在这过程中,很多人是提前看空了中国经济与中国房价,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批接盘者,于是“聪明”地抛空房产从而移民,其实也不乏后悔者,错过了中国经济的黄金期。


中国的人口是一个危机,如今过了拐点,没有油门,速度还在往前,但加速度已经消失殆尽。人口必然停滞,每年不到2000万的新生儿数量,根本无力修复人口金字塔。


人口总量坍塌的同时,悄悄进行着一场人口和资产的史诗级迁徙。


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与另一个年轻人恋爱,双方从大学毕业,顺其自然在城市工作,面临高房价,只能一起用心竭力凑够首付并做贷款(透支未来的收入),在这背后,很可能是双方的老人家庭与年轻人自己的小家庭,三个家庭去供养一套房——这也是中国的独特之处,普通的指标如“房价收入比”在中国参考意义不大,真实的“收入”往往是三个家庭的收入。


明智的家庭其实理应如此,三家之合力,置业在中心城市,资产才避免零落。


因此,三个家庭毕其功于一役的在中心城市买房,这意味着不少经济学家之前对中国房价所做的泡沫论的判断是失真的。更为重要的是,老人所在的城市正在被年轻人所待的中心城市吸血,资金、财富与年轻人口,这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整体上,总量无增加,但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在做转移,还包括未来到大城市养老的巨量老人。


若干年后,不看好大多数城市的房产,但坚定看好中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价值及纳入一体化交通和产业融合的城市。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必然性,人口下降和持续净流出,当地的商业会因为人口的逐渐稀少而失去规模效应,工厂因为订单与劳力,趋向于凋敝,失去工作岗位的中年人难免茫茫然,年轻人还能远走他乡、苦苦打拼。


多数城市,寥落不堪,没有好的工作机会,也没有年轻人。


极少数超级城市,在人口的迁徙过程中开始崛起。


变局会加速,不远的未来。


但形似矛盾的是,如今的调控频道,中心城市基本被锁仓,房产政策频频:租售同权、租售并举、公租房、人才公寓、商住落户与上学等。


这意味着什么?


是否意味着发展数十年的房地产经济迎来新的变局?


关于租房,应该是一个确定性的被鼓励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家庭资产,依然是无房与有房的分界,但租赁市场的扩大会降低社会阶层之间的摩擦,提供了中间选择,有房住、有学上,拥有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


这就接近于现在的欧美国家,年轻人不是不想买房,是实在买不起——而中国的年轻人来到城市,相对更早买房,因为集结的是三个家庭的投入。


在纷繁的政策与搅动的变化之中,记住一句话:“先租后买,以小换大”。这很可能是以后年轻的置业趋势,这种趋势体现着大城市的容纳性,也说明了买房、住大房是一个终极目标。


所有的租赁或安居房政策无非是在做社会的“下限”保障,至于社会“上限”,永远是遵循“供需关系”的价高所得。


怦然心动的爱情,临时拥有不如干脆娶了她。


同样,房子,租着不能代替拥有它。


租房:这是消费。


买房:这是资产。


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边缘板块到核心板块,从劣质房到好房,这是人性使然,也是未来资产的优先级。人口的整体停滞,年轻人的史诗级迁徙,此种变局,财富与未来是跟着人走的,很多家庭很可能迎来命运转折。


美国的社会现状:年轻人普遍买不起房,老年人退休就卖房。大城市拥有最富的家庭,也拥有一贫如洗的家庭,岁月静好,相安无事。


其实,人世间最朴素的道理,莫过于大家所共同追求的最美好的东西,房子、爱情、幸福,都是最稀缺和昂贵的。如今是斯文的体面的彬彬有礼的用智慧、资产获取美好的时代,别指望“不劳而获”,远古竞于气力的流氓时代,你又不是陈胜吴广。


未来的资产之钟为谁而鸣?两种人:睡着的,与装睡的!


凡是玩过DOTA等竞技游戏的人都明白,一局比赛双方或多方因竞技、人头悬殊差距过大,而造成无法逆转的现象,称之为崩盘。


当一个行业涌入过多资金,价格被炒得越来越高,无人接盘时便会走向崩盘,商品的价值就会沦为一堆废纸。每一次崩盘背后,暗藏着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当欲望突破理性的边界,结局便无法控制。


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当全民被卷入一场欲望的交易中时,用仅存的理性来还原经济本质,尽量避免崩盘之后,被世界抛弃的厄运。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会踏实耕耘、远离资产泡沫,正视投机风险。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夜暴富的永恒神话,也没有不劳而获的永久成功。你靠投机炒作赢来的每一份成就,或许未来的某一天都会还回去,崩盘的噩梦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被引爆。


每次崩盘之后,每个人的命运将被重新定义,有人成功躲过危机,有人万念俱灰,有人劫后重生。只愿我们在欲望面前,不要重蹈覆辙。


钱都去了哪些城市?资本也用脚投票!



中国哪些城市更有发展前景?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某些省会城市?

某些三四线城市?


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机会,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但我们也可以抽象简化为两个核心问题:


1、人有没有来?

2、钱有没有来?


关于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城市间人口迁徙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了。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从的视角再来盘点一下全国城市的发展机遇。


钱是什么?资本。资本的主体是什么?企业。


因此,如果要研究城市之间钱的流动,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企业间的跨城市资本流动。我们使用了启信宝提供的全国1.1亿家企业的全样本数据库,搜索了全国近五年(2013.1-2017.6)所有企业间的投融资信息由于数据量巨大,我们本次研究只识别了城际控股型(含全资)的企业间投资,使得本次研究更聚焦在跨城市的重大企业投资关系,以求更好地表征城市对外来产业资本的吸引力,更精准的体现城市在区域层面的吸引力和控制力),做了一个有关全国城市发展机会的小小的研究。


通过建立城际投资的全国城市拓扑关系网络,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的城际产业资本的控制中枢,那就是以“北上深”为中心的城市网络,请看下图:



如果把这些城市落在地图上,我们就可以构建出全国跨城市资本流动地图: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识别出三个亮点密集的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北京-天津城市群


这三个城市群与成都-重庆西部城市群构成了一个钻石形状


在钻石之外,仅有星星点点的东北和西部的几个亮点游离;而这颗大钻石内的资本流动,占据了全国资本流动的90%以上。相比较全国人口分布的“腾冲线”,全国资本流动的钻石形状则显得更为集聚。


我们接下来看,钱是从哪些城市流出来的?


近五年对外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10个城市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榜单上,北京、上海、深圳毫无悬念地包揽了前三名,且在量级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城市。可以说,北上深通过一笔笔对外投资,引导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全国的资金流向和经济命脉。


更有趣的是前三名之后的排序:


  • 第四名,杭州。表现最为亮眼的省会城市,崛起的新一线城市(给马省长深深鞠躬);


  • 第五名,广州。江湖人称“北上广”三兄弟的广州,在对外投资的控制力上已经与另两位兄弟渐行渐远了;


  • 在以上前10名中(接下来上榜的是天津、南京、宁波、苏州、成都),有5名都是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资本的活跃程度。


那么,这些钱又流向了哪些城市?


可以看到,吸引外来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前三名的仍然是北上深。相比投资排名,宁波跃迁至第四名,超过了杭州。而广州则再下降了两个名次。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外来资本流入城市的榜单中,嘉兴挤掉了南京,进入前十名。很明显,相比资本对外输出,嘉兴是一个更受资本青睐的城市。


那么,除了前十名的头部城市之外,全国其他城市的资本流动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如果以投资笔数作为衡量指标,一个城市最大的投资方绝大部分来自以下四个来源:


  • 北京

  • 上海

  • 深圳

  • 该省省会


可见,中国的资本流动基本处于北上深势力与本地势力的激烈争夺中


据此,我们可以把全国三百余个地级市(含直辖市)划分为两个阵营: 若某城市最大的外来投资方为北上深之一,该城市划入“北上深阵营”;


否则,划入“本地化阵营”(有极少数城市的最大外来投资方既不是北上深也不是本省省会,但为了简化计算,我们仍然将之划入本地化阵营)。


我们先来看看趋势吧,见下图:



在2013年,北上深阵营和本地化阵营的城市比为2:8,而到了2016年,已经接近4:6。


“北上深阵营”高歌猛进,“本地化阵营”节节败退。


我们把这一趋势变化逐年落在地图上,用红色标识北上深阵营,用蓝色标识本地化阵营。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动图:



可以看到:2013年,“北上深阵营”的地盘仅仅局限于国内少数相对发达地区,以及各省省会城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上深阵营”的势力范围逐步扩大,东北和内蒙的大部分地区纳入了“北上深阵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城市也逐渐成为“北上深阵营”的一员。


“北上深”越来越强大的资本力量,正在逐步地穿透中国经济的底层——三四线城市。


那么,随着资本输出力量的极化(北上深的资本影响力越来越大),资本输入的城市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数据显示:2014年,90%的控股型城际投资去向了99个城市,而到了2017年,90%的城际投资只去向了60个城市。


我们来比较一下历年的数据,请看下图:



很显然,资本越来越挑食了!虽然钱越来越多,但却集中到越来越少的城市。


如果选择几个重点行业来看呢?对不起,那将是一幅更加惨烈的画面:


最近5年,全行业90%的城际资本集中在26%的城市里;但假如我们只聚焦科技、金融、文化等高端产业的话,90%的城际资本仅仅投给了9%的城市。


是的,资本挑食,而聚焦高端产业的资本则更加挑食。他们所青睐的城市只有下面区区若干而已:



是的,我们身处一个极化的世界中,并且极化仍在加速进行。

但这的确就是资本用脚投票的结果。


那么,在这幅不断极化的画面中,哪些城市还有机会?


我们设计了一张表单,从一个小视角看看那些抓住了也许只是转瞬即逝机会的城市。



这张榜单上,北上深杭宁牢牢占据着最靠前的位置。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城市,包括广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西安等,也都是top20的常客。看上去,其他城市似乎没有任何逆袭的机会了。


但我们欣喜地发现:榜单上也有一些不那么星光闪耀的城市,比如嘉兴(浙江)、湖州(浙江)、新余(江西),但特别值得一提的则是——伊犁(新疆)。


位处国境边缘,远离发达地区,伊犁为什么能上榜?


这里不展开了,线索其实是一个也许大家都没听说过的地名:霍尔果斯。但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我们在启信宝里以它为关键词搜索文化业,会跳出5000+的结果,其中不乏明星企业:



一个特殊的机缘,一个特殊的行业,也许就会成就一座城市。


按照这个逻辑,接下来,我们选出了科技、金融、文化、制造、房地产等五个样本行业,汇总了近5年的数据,按照城市吸引外来投资的总笔数做了一个榜单:



同样的,我们以吸引外地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增速进行城市排名,得到了另一个榜单:



在这两张榜单中,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了许多活跃的耳熟能详的明星城市,也惊喜地看到了一些并不那么出名的城市。无论如何,这些逆袭的城市,它们代表了在资本极化世界里的机遇与希望。


那么,这份充满希望的榜单里,有你的城市吗?

管理员微信号fdctz88,加我微信的朋友请务必说明来意、身份,通过好友后请发名片给我,说明来意本人是职业投资者,在投资机构,主做上市公司并购定增、股权投资和一二线城市地产项目投资、融资,不闲聊不闲聊、有事情直接说、直接说互相理解。  QQ:838355301 

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838355301删除或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