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产业
清华控股源自清华,以“科技+金融”双轮驱动,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型企业孵化、投资、运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旗下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国产“黑匣子”诞生记 ·  12 小时前  
销售与市场  ·  从月入3万到逃离撤退:宣称“加盟就赚钱”的快 ... ·  18 小时前  
NoxInfluencer  ·  2万字解析!拆解2025全球电商增长密码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产业

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揭牌  清华大学成立两个新型跨学科交叉研究实验室

清华产业  · 公众号  ·  · 2017-12-21 15:22

正文

2017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

脑与智能实验室将致力于系统及计算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新型的脑活动测量和调控等下一代关键技术,运用工程技术和计算模型等手段探索脑科学中复杂的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脑疾病及脑健康领域的核心技术问题, 攻关类脑技术、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研究 等。

清华控股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17年8月斥资百万奖金赞助 首届全国大学生类脑计算创新应用大赛暨国际邀请赛 并且努力推动类脑技术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效;在2017年 11月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展出基于类脑计算的系统架构和软件支撑 ,此展品荣获本届高交会“优秀产品奖”。

未来,依托类脑计算中心、脑与智能实验室,清华控股仍将持续不断助力类脑技术的产业化,完善类脑技术应用,重点拓展类脑芯片产品方案,打造类脑芯片生态体系,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以下为清华大学发布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深化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清华大学以深入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为抓手,以实现引领科技发展为目标,面向未来,设立“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两个独立运行的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科学委员会主席、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基思·伯内特(Keith Burnett)爵士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出席成立仪式。

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院士主持成立仪式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在成立仪式上宣读了清华大学关于成立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未来实验室的决议以及两个实验室主任人选,生物医学工程系王小勤教授担任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美术学院徐迎庆教授担任未来实验室主任。

华建敏、徐冠华、邱勇和王小勤共同为脑与智能实验室揭牌

华建敏、徐冠华、邱勇和徐迎庆共同为未来实验室揭牌

成立仪式上,华建敏、徐冠华、邱勇和王小勤共同为脑与智能实验室揭牌,华建敏、徐冠华、邱勇和徐迎庆共同为未来实验室揭牌。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华建敏致辞

华建敏在大会上致辞,对两个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引领就一定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原创成果突破。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华建敏强调,两个实验室的成立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体现了“跨界交叉、深度融合”。学科的细分是必要的,但是分得越细,越需要融合。任何一个科技发明,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乃至推动历史的前进,都离不开融合,不仅要把各个学科的力量融合在一起,还要跨界交叉,形成跨越科学界、企业界以及社会各界的融合。

华建敏表示,清华大学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尤其在促进学科交叉方面,针对管理制度、文化氛围、支撑体系、交叉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清华大学以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的成立为契机,在世界学术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出的成就,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致辞

徐冠华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未来实验室的成立,是清华大学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通过两个跨学科交叉实验室建设,打破传统学科结构壁垒,探索建立适应中国高校发展特点、符合高校教育规律、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发展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环境,将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举措。

徐冠华指出,交叉学科创新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地,也是科技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难点。希望两个实验室的团队努力倡导献身科学、服务国家的精神,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在培养青年科学家方面下大工夫,探索青年科学家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氛围。相信清华大学一定能够在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发展方面,探索人才队伍、科研模式、体制机制的建设经验,为我国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致辞

吴启迪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在求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科交叉的好处,学科划分发展到今天,需要进行一些反思,清华大学有信心、有能力、有定力做出大胆的探索。希望两个实验室不忘初心,坚持跨界融会、引领未来,在促进跨学科交叉方面取得成功,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清华模式”,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 张景安致辞

张景安在致辞中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清华大学成立了两个大跨度、大交叉的创新平台,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具有引领意义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教育科技战线上一个里程碑事件。希望两个实验室能够站在领跑的最前面,成为创新的先遣队、改革的破冰船和发展的先锋队,不仅吸引中国一流人才,而且要吸引世界一流人才,让创新的火炬燃起燎原之火,引领创新、引领先进文化、创新科研体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院士致辞

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未来实验室的成立,是清华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件大事,是清华推动跨学科交叉的重大举措。创新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如何面向重大科技前沿组织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如何面向未来的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两个问题。目前最大的共识是,推动学科交叉是获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邱勇表示,清华未来的创新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清华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学科交叉的难题。在制度文化层面,清华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管理办公室,并设立了促进交叉研究的专项基金,还出台鼓励教师跨院系兼职的制度和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制度。在学术资源整合方面,清华成立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平台,组织不同院系的老师在特定的领域进行合作。在人才汇集和学术引领层面,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是一个重要布局,目的是吸引全世界最顶级的学者,产出重大的国际前沿学术成果。两个实验室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应用,形成共赢合作的长效机制。

邱勇强调,清华大学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希望两个实验室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真正体现出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体现出推进学术创新的新气象和新作为。相信若干年之后,两个实验室一定能成为反映清华大学科学创新水平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成立仪式上,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王小勤、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分别介绍了实验室的理念和未来发展愿景。


清华大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