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开始,上海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出台实施,从2190元调整到2300元,增加110元,增幅达5.02%。
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实施24年来,除2009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已连续上调23次,保持着全国最高水平,这一成果得益于上海市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行。
中国人工资低不仅国人常常自嘲,西方评论员往往将中国视为低工资国家而大皱眉头。但真实的情况却令人意外,因为眼下上海的小时最低工资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一些国人眼中富裕的欧盟国家。
据“今日俄罗斯”新闻网德国版4月10日报道,目前上海的最低工资明显高于每小时只有1.42欧元的保加利亚,与以下国家水平差不多——
▲拉脱维亚(2.25欧元)
▲立陶宛(2.35欧元)
▲波兰(2.65欧元)
以下国家的法定最低工资,比被世界银行划归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高不了多少——
▲希腊(3.35欧元)
▲葡萄牙(3.36欧元)
▲西班牙(4.29欧元)
最低工资标准是这样谈出来的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条“有形的线”,一头连着广大职工及其利益,另一头连着诸多企业和其发展,涨得太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权益,涨得太快有可能拖累企业。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三方协商机制,就是把“博弈”纳入协商的渠道以谋求各方满意的平稳结果。
政府每年在调整最低工资时都听取两方面的意见:第一个是听取总工会等代表的就业人员的意见;另外听取企业联合会、工商联等代表的企业经营方的意见。
若三方第一次提出的观点差异较大,那就还要协商第二次、第三次……只有观点基本接近后,人社局才会最终拍板逐级向上汇报,经审议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
“三方台下的关系虽很要好,但一上谈判桌,各家都是据理力争。”上海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负责人说,每年,哪怕为了5元、10元的调整幅度差距,各家都会用数据摆事实、讲道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起初几年做调研时,许多企业会直接表态‘最低工资标准不要增加’;可最近几年的变化很明显,说‘不加’的企业已经非常少了。”上海市企业联合会雇主部宋靖坦言。
引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之初,沪上不少企业对于“最低工资”的概念和认识,仅仅停留在“成本”和“负担”的层面上。而近几年改善明显,有9成以上企业表示愿意上调最低工资。经过15年的磨合,对于最低工资是否该调整,企业已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逐渐变为“达成共识”。
“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主要考虑城镇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人工成本等因素。由上海市人社局会同上海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研究提出方案。”上海市总权益保障部相关人士介绍道。
在历年最低工资调整制定中,上海市总通过大量前期基层调研及严谨数据分析,为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合理、科学地“发声”。
作为数据来源之一,上海市总的“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网”包括了511家成员单位,其中国有企业211家,集体企业22家,有限公司28家,私营企业189家,港澳台和中外合资企业61家。一家一张详尽的统计报表,汇总到市总工会,再通过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之二,则是上海工会系统中的一支采价员队伍。他们每周穿梭于菜场、超市、卖场,记录与低收入职工家庭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多年来,这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也为最低工资调整提供了有力依据。
调研证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缩小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作用明显。
对职工来说,最低工资意味着维持基本生活及温饱的最低保障线。
上海某区人社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如果没有最低工资标准的保护,在资本逐利性的推动下,大部分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强势资本的无情打压。因此,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将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市场也将因为缺乏足够的购买需求而逐步萧条,从而使市场本身受损。从客观发展趋势来说,今后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还将继续上涨。
另外,该负责人还提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实际还牵涉和影响到多项其他社会标准的制定,它就像一个“原始参照系”,直接影响“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补助标准”等的制定。
▶刚刚,微信公布了一则"遗憾通知",这些人要少掉一大笔收入
▶朝鲜阅兵用中国卡车拉导弹?外交部回应
▶耳机的这些使用方法,99%的人都不知道
来源:工人日报、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宋雅宁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