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意社
生意社是大宗商品数据商,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大宗商品的权威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旅客专家  ·  万豪增新货品!全都打折,库存有限! ·  3 天前  
常旅客专家  ·  万豪增新货品!全都打折,库存有限! ·  3 天前  
杭州发布  ·  9600万!杭州多个城区发放消费补贴 ·  5 天前  
杭州发布  ·  9600万!杭州多个城区发放消费补贴 ·  5 天前  
亿恩  ·  多平台抢跑黑五!亚马逊遭“夹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意社

从行为经济学获得2017年诺贝尔奖谈起

生意社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10-15 11:26

正文

    生意社        sys002095  

生意社数据:现货买卖、期货买卖与股票买卖的决策参考!

——生意社最新推出商品订阅服务

北京时间10月9日17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早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奠定一代经济学开山鼻祖的地位。经济学从此作为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入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小至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作。但是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人假设"。何谓经济人? 即会计算,有创造性,并且创造利益最大化的人。研究理性的经济人是一切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是实际生活中,完美的经济人并不存在,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后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经常出现无法按照其理论基础来推演解释日常生活里出现的问题的尴尬境遇。

自然而然,经济学界的大牛们在这个时候进行了各种跨界的尝试,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横空出世,通过将法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的流派。多说一句,这尊经济学大神活了102岁,堪称高寿。理查德·泰勒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学者们,独创性的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将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创新的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经济学人变成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将人类的认知,社会地位,情绪,个性等心理学因素引入经济学,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理想、效用最大化等一些基本假设前提,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学的市场解释能力。

早在2002年,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和维农·史密斯(Vernon Smith)就已经因在行为经济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泰勒今年的获奖,也算是对这位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的一份迟到的奖励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神人物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他和Russell Fuller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创建名为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公司,专注美国小企业股。该基金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都跑赢了标普500指数,目前基金资产已经达到60亿美金。

更为有趣的是,理查德·塞勒曾出演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 》,这部电影除了获得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外,更被华尔街投行的精英视作入行必看的专业电影!其在电影里有句很有趣的台词“把人想象成以逻辑指导行为的动物,实在是疯狂之举。”

抛去充斥大量数量演算的传统经济学研究过程不谈,我们来简单看几个行为经济学对日常生活的解释。


1.羊群效应

去年热嚣一时的喜茶排队事件,热潮一时。一杯小小的奶茶,有一堆人排队几个小时去买。乐此不疲。

这种就是行为经济的个体从众和跟风现象。行为经济学解释这种现象就会分析一个群体中,如果某种决策引发了大家的排队心理,那么剩下的人就会盲目跟随。好比羊群里的头羊的带队作用,跟随的羊群不会考虑前方的道路是否有草吃还是有大坑,只是埋头跟随。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羊群效应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营销中,最典型的就是淘宝屡禁不止,花样不断翻新的刷单现象。


2.网红效应

前段日子网红李雨桐微博炮轰薛之谦撕逼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事件主体就是围绕其和前女友开的网红淘宝服装店的帐目问题展开。

一个明星代言的网红店,利用其知名度,吸引各路粉丝捧场,轻松卖出大量的服装,获得成千上万的高额利润。

许多嫩模在成为网红之后,也摆脱了单调枯燥的模特生涯,和商家合作,开出自己的淘宝网红店,卖服装,卖面膜等等,一年轻松可以赚到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收入。

网红经济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醒目的标签。

乃至传统制造企业格力的董明珠,也踢走了成龙,通过不断与各方知名人士打滚厮杀,成就其企业家的网红大咖地位,为格力产品摇旗呐喊。

通过网红效应推动产品销量的改变,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另一种体现。


3.前景效应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里很喜欢打麻将或者买点彩票,我们常常会听到赢钱了要落袋为安的说法。这是大多数人的常规做法,这在行为经济学上称之为确定效应。而很多人常年累月的坚持买彩票,但是又不中任何奖。这也是一种行为经济学的体现。


我们如果把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引入我们的各种金融投资中来看,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改变也是巨大的。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人肯定是理性的,但是会通过一些时间或者事件的改变而失去理性。

比如当你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一项投资的时候,你的状态多半是理性的。但是若只给你一秒钟时间,让你决定一笔投资的决策,

这个时候就多半是非理性的了。决策的依据更多来自经验。经验是以往行为的积累。用心理学的话来描述,就是人们习惯用传统的经验做事。行为经济学提出,人并不是理性的,往往更多通过经验和心理的变化做出决策。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理论前提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人的实际表现。

如果从古典经济学理论来看,假设人真是绝对理性的,那股票交易也好,期货交易也好,不会有那么巨大的规模。因为理性会告诉你,市场中不会有超额利润。所以行为经济学是通过人的心理行为研究,更好的来分析。


我们来看几个在金融投资里常见的行为学陷阱

1.不从整体考虑问题。

打个比方,你在5元的时候买了一个股票,股票一路上涨至10元,最高涨到20元,然后又跌回10元。

这个过程中,哪个阶段你最快乐呢? 毫无疑问多大多数人来说,一定是5元到10元的过程。20元跌到10元过程会让很多人无比痛苦,好像自己身上掉了一块肉,但是却选择性忽视了资产翻倍的前提结果。

从行为经济学来分析,人类往往不能整体考虑问题,更多的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所以我们评价一次投资的时候,也更应该基于现状,而不是纠结于为什么我不是在多少多少元的高位就卖出呢,这样的问题上。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投资心态。


2.锚定效应

对于股民来讲,股票的解套问题是个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

被套了就死拿不动,几个月乃至几年,但是一旦解套,那是一边恶狠狠咒骂,一边忙不迭的卖掉。

行为经济学发现,买入价格作为“锚”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错误。比如2014年末国内房市在一段时间的低潮后,重新复苏,杭州房市的成交量大幅上升。很多人愿意以当年的入手价格卖掉房子套现,但是这波人在今时今日一定是为已经卖掉的房子后悔不已。

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经常拿别人的看法作为“锚”,一旦买入某股票,就满世界的找各种评论和分析,而且往往忽略各种不利的新闻,只愿意看到有利的一面。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判断。


3.夸大偶然事件。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脑是天生的图案找寻者。在分析问题时候,人类很善于找寻规律。

还有许多人痴迷各种技术分析,搞了一堆图标,开口闭口,突破,支撑,三角等等,这些人沉迷于找规律的投资游戏,而并不关心投资的本质,从而陷于过度交易的泥潭不能自拔,白白的给交易所贡献大把的手续费。


4.注意力有限

行为经济学法学,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近期的、容易获得的证据。

注意力经济在这个时代,十分流行。普通投资者也是被各种眼球新闻折腾的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5.双曲贴现

行为经济学发现: 对于享受,人们总认为现在享受远远好过留到未来;而对于痛苦,则宁愿将其无限推迟。

双曲贴现会影响投资者的耐心,和损失厌恶相比,一旦你下决心要卖掉被套的股票,以至于即使亏损情况正在变好,也要马上动手。另一方面,当决心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你会格外迫切要马上买入,而忽视其可能给他抬轿的可能性。


6.不愿意面对损失

与锚定效应一样,厌恶损失是深植人性深处不可克服的行为性之一,同时也是对投资者伤害最大的。比如,一只股票跌了不少,你总是会希望他能涨回来挽回损失,但不愿面对他继续下跌的可能性。

相反当股票上涨不少的时候,就整天担心跌回去,拿不住,宁愿现在卖掉,留住利润,而忽略了可能上涨的未来。


我们这里例举了大量例子,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对日常生活和投资领域里的演绎解释。

对于投资,无论是股市投资,还是期货投资,我们还是如前几次文章里所谈到的,建议投资者多应用生意社价格分析法来介入长期价值投资。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现代信息时代,我们坚信生意社价格分析法会帮助广大投资者去芜存菁,找寻八大传统行业幕后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更好的价值投资和资产的长期优化配置。



注:

何谓生意社价格分析法?

即在生意社长期真实现货价格和价格指数以及第一手现货资讯的帮助下,深入研究周期行业基本面,提前预知行业冷暖趋势的变化,来进行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