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策略:保守治疗 VS 闭塞开通
保守方理由:
1.颈内动脉虽闭塞,但存在一级侧支代偿;
2.闭塞时间较长,开通可能困难;
手术方理由:
1.虽有一级侧支代偿,但有颅内大动脉缺血情况发生,说明侧支代偿并不完善;
2.患者各危险因素控制良好,规律口服阿司匹林,仍有缺血事件,进一步佐证代偿并不可靠;
3.患者年龄相对不大,预期寿命较长,远期再次缺血致残可能较大。
似乎开通治疗的理由更强烈一些。
下面就充分完善开通手术前准备---
血管壁MR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至虹吸段末端闭塞,考虑慢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部分为活动性斑块,近端管腔尚存在,远端血流极缓慢。
核磁灌注成像:右侧大脑半球MTT、TTP延长,CBF、CBV略减低。目前来看,开通的理由是充分的:闭塞中间阶段存在真性管腔,并有低灌注的证据支持。
起始部至岩骨段斑块形成,之间管腔闭塞,但存在真性管腔,利于手术开通及术后真性管腔的维持。首先开通颈内动脉起始部,然后向远端逐渐探索,真腔内通过虹吸段闭塞,最后支架植入,建立完整通道。
术前仔细观察血管壁MR,了解斑块及真性管腔的相对位置和长度。
颈内动脉起始部为斑块形成后的闭塞,血管壁核磁轴位(下图)同一位置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处于闭塞状态,斑块质地相对松软。
颈段显示存在真性管腔。
岩骨段存在血栓伴闭塞。
海绵窦段存在狭窄的真腔。
气管插管全麻。穿刺股动脉,置入8F动脉鞘,多功能导管辅助下同轴技术将8F球囊导引导管送至右颈总动脉近分叉部,将多功能导管送至右颈内动脉近闭塞处,导丝配合选择性通过闭塞段(下图)。
将微导管交替至闭塞远端,手推造影显示管腔至虹吸段通畅。
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应用球囊扩张后,将球囊导管送至闭塞远端,在球囊导引导管近端保护下,球囊由近及远扩张颈内动脉,然后微导丝配合微导管通过虹吸段闭塞处。
微导管送至右大脑中动脉M2段,手推造影显示进入大脑中动脉真腔。
沿交替导丝将2.5*10mm球囊送至闭塞段,沿闭塞段由远及近行球囊扩张。
岩骨段及床突段、眼段血管仍存在狭窄。应用3.5*20mm、 4*30mm wingspan支架两枚覆盖病变,造影示管腔通畅,供血明显改善,远端血管循环好,未见明显闭塞。
保护伞交替释放至颈内动脉,更换球囊导管为8F指引导管,沿保护伞导丝将4*30球囊送至颈内动脉起始部,标准压力下扩张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明显改善。
退出球囊,将7-10*40mm Protege支架送至右颈内动脉C1段,释放支架顺利,造影示颈内动脉狭窄明显改善,颅内动脉各分支显影良好。
最终影像完美展现,术后即刻CT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他异常。
术后即刻麻醉复苏,无任何不适主诉,3天后患者顺利出院,NIHSS 0分。
1.患者的选择很重要,它直接决定手术成败;
2.术中保护装置是基础,取栓技术是后盾,给开通双重保障;
3.开通方式个体化,多种技术并用可事半功倍;
4.术后管理很重要,它决定了今后还能不能做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