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黄建同学  ·  吴恩达的《评估AI ... ·  15 小时前  
平安芜湖  ·  警惕AI换脸拐骗! ·  昨天  
平安芜湖  ·  警惕AI换脸拐骗! ·  昨天  
黄建同学  ·  Figure AI 投资者 Chris ... ·  昨天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3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杨绛:婆媳最好的相处方式,就1个字,记住你就赢了!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09 06:00

正文

文 | 三瓣橘子
来源 | 名著听书(ID:dushu3690)

杨绛曾说:

“人这辈子,少管,少说,就是福。


管闲事出力不讨好,说闲话必招惹是非;管好自己的事,反省自己的错;不给别人添堵,不给自己惹祸。”


这句话,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指南针,更是婆媳相处中一剂温和而有力的良药。

婆媳之间既近又远的距离感,往往考验着双方的智慧与情商。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心酸。

在这种关系的微妙天平上,一个“少”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和谐之道,越早读懂这个字,婆媳关系才会越和睦。

01

“少”言,以理服人


很喜欢古书中的一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的确如此,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懂得沉默的力量。

综艺《婆婆和妈妈》播出后,再次将婆媳关系置于公众视野的焦点之中。

节目邀请的众多婆婆中,黄圣依的婆婆以其话少情商高的特点脱颖而出,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神仙婆婆”。

一次,黄圣依和婆婆一同在厨房忙碌,准备晚餐,黄圣依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虽然只是一个小伤口,但她婆婆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仔细检查伤口,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细心地为她包扎。

整个过程中,婆婆只说了句安慰的话:“没事吧,孩子?小心点,别碰水了。”简单的话语没有一句责备,却充满了对儿媳的疼爱与关怀。

家庭聚会上,讨论起某件事时,黄圣依与丈夫的观点出现了分歧,气氛略显紧张,双方各执一词。

这时,婆婆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静静地观察着,等双方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后,她才缓缓开口:

“我们是一家人,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想法都值得被听见,但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婆婆的话虽不多,却巧妙地引导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得原本紧张的氛围逐渐缓和下来。

生活中的小事,婆婆虽然不会特意提及,但黄圣依每次都能感受到那份无声的关怀与疼爱。

她们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眼神、动作和细微的情感传递来建立的深厚情感。

婆婆通过默默支持、精准鼓励、细致关怀和尊重理解等方式,赢得了儿媳的尊敬和爱戴,也为观众树立了一个高情商婆婆的典范。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能表达深情,更能传递力量。

这是黄圣依婆婆在综艺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哲学。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敏锐而平和的心,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远比无休止的言语交流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

少说话,多做事,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正如论语所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少”言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

面对是非,少说多听才能明白原委;置身喧嚣,人进我退才不会迷失自我。

在婆媳关系中,“少”言并非意味着沉默或冷漠,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02

“少”事,以柔克刚


看过一个关于“中华新二十四孝提名奖获得者刘海娟”的事迹:

刘海娟作为儿媳,面对如何搞好婆媳关系的难题,她认为要以顺为孝,以柔克刚。

不仅在物质上像亲生女儿一样赡养公婆,还理解老人的脾气,顺从老人的习惯。

婆婆张秀哲是一个脾气暴躁,爱教训别人的人。

初入婆家时,面对性格强势的婆婆张秀哲,刘海娟选择了“少事”之道。

她深知,在婆媳关系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事只会加剧矛盾。

于是她选择默默承受,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化解婆婆的不满与挑剔。

她相信,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她的真诚与努力终将被婆婆所感知。

在不生事端的同时,她还经常主动找婆婆聊天,用温柔的话语和亲切的笑容拉近彼此的距离。

即使面对婆婆的责备,刘海娟也总是耐心倾听,她不想因此而产生矛盾。

有一次,婆婆张秀哲执意不愿意住院治疗,哭闹不止,要求儿子带她回家,谁都没办法。

刘海娟面对婆婆的固执与倔强,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耐心地劝说与开导,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围人的例子来打动婆婆的心,让婆婆明白接受治疗才不会产生更多问题。

最终,婆婆被刘海娟的诚意所打动,同意了住院治疗。

婆婆张秀哲感受到了儿媳刘海娟的关爱与付出,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与改正。

刘海娟的态度慢慢影响了婆婆,婆婆也逐渐平和,学会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她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

从此以后,婆媳二人更加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人与人相处过程中,最难得的福祉莫过于“少事”——减少无谓的纷争与忧虑,让内心得到解脱,会使人心情愉悦。

而最大的祸患,往往源自于“多心”——过多的猜疑与计较,如同心灵的枷锁,让人疲惫不堪。

就像《菜根谭》一书中写到的:“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以简驭繁,以心交心,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少些无谓争执,多些相互理解;少让心事成重,多让信任生根。

婆媳之间,与其为小事斤斤计较,不如把精力放在共同经营家庭上,这样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正所谓:少事则心清,心清则福满;多心则意乱,意乱则祸生。

家和之道,往往在于简与诚。


03

“少”管,以和为贵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婆媳关系为什么难相处?

有个高赞回答是:很多家庭婆媳不和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分寸感,没有界限感会让婆媳关系愈演愈烈。

建立清晰的边界,不是疏远,而是为了更好的靠近。

很喜欢一个博主张女士,每天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平和的心态,记录着与婆婆相处的每一个温馨瞬间。

她的婆婆是一位非常明智的老人,她深谙时代变迁的道理,明白年轻一代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始终秉持着“家有两代,和而不同”的理念。

某天晚上,张女士和自己父母在电话中吵起来了,丈夫劝不住,让自己母亲去帮忙。

但另一侧看报的婆婆并未参与,婆婆深知,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自己过多的干涉只会让矛盾升级。

于是,她选择默默关注,不参与也不评判,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自行解决。

张女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需要晚睡晚起,对于这样的作息习惯,婆婆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张女士和婆婆更是展现出了难得的默契与共识。

她负责教育,婆婆只负责生活,婆婆不会将自己的经验强加于人,而是尊重张女士的决定。

网友问她和婆婆相处的秘诀是什么?

她回答:“说到底,婆媳要想处得好,关键得懂分寸,心里有杆秤。不是天天黏一块儿就是亲,有时候,少管闲事,以和为贵,关系反而更瓷实。”

“少”管并不意味着完全不顾及对方,而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一定的界限和尊重。

就像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说过的:

“拥有边界感和分寸感是成年人最好的教养,不要越界试图干涉别人,做好自己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婆媳之间尤其如此。

各自守好界限,少一份干涉,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包容。

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相互尊重与理解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