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棱镜
解密财经,透视真相。为您传递第一手新鲜财经深度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pq慢慢长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依然的神仙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有钳人28 ... ·  昨天  
第一财经  ·  上海迪士尼,开班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棱镜

中国资本赴美的马拉松式收购撞上特朗普的政策墙

棱镜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24 19:04

正文

点击上方“棱镜”关注我们!带您解密财经,透视真相。

腾讯财经 作者 王丹薇 发自纽约

随着中国资本在美国的收购数量和领域的增多,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找借力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国家安全中间的平衡。


尽管双方为了收购交易颇费周章,中资背景基金Canyon Bridge对美国半导体生产商Lattice13亿美元的收购,仍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干预下叫停。和以往未能成功的收购交易不同,买方Canyon Bridge并不用支付潜在的5880万美元的“分手费”。


通常外资收购美国公司都会被要求承担未能通过CFIUS审查风险的“分手费”,而在Canyon Bridge和Lattice的合同中,虽然在特定情况下,终止交易的一方需要支付5880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是由于交易涉及“中资”,“芯片业”等敏感词,双方似乎对其通过CFIUS(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中文“海外投资委员会”)审查的难度达成了共识。因此由CFIUS导致的交易失败,在一开始就没有被列为需要支付“分手费”的选项中。


鲜有总统出面终止交易,然而但凡涉及信息安全和国土安全的案例,都会牵动白宫敏感的神经。去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因为半导体设备厂商Aixron SE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而指示CFIUS阻止中国资本对其收购。


随着中国资本在美国的收购数量和领域的增多,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找借力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国家安全中间的平衡,而华盛顿则认为,此次特朗普对Canyon Bridge交易的阻挠,充其量为特事特办,在上述问题长期性和政策性的探索方面,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


一场无功而返的“马拉松”收购


时钟拨回一年半前,彼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Lattice正在研究出售的可能性,成为去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并购潮中的又一显例。


Lattice的出售意向引起了全球私募股权收购基金Canyon Bridge的注意,后者伸出橄榄枝,双方在交易层面条件达成共识后,移步CFIUS接受美国政府的审查。


过去三年,在苹果、三星等主要芯片消费巨头削减成本的压力下,半导体行业大小收购数量冲高到近30起,其中不乏高调案例,如高通470亿美元收购NXP半导体,创下该行业收购记录,Broadcom则以59亿美元将Brocade通信纳入麾下。而和这些并购不同,Lattice和Canyon Bridge的并购在商业条件外,还要经过CFIUS的险关。


CFIUS是一个跨机构独立组织,由美国财政部领导,审查可能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涉及外资收购美国公司的交易。CFIUS包括来自美国财政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商务部、能源部等部门成员,从各个角度审查交易可能带来的威胁,CFIUS规定中,没有定义“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留给该机构很大的发挥空间。


从去年年初双方有意收购至今年八月底,Lattice和Canyon Bridge共经历了至少三轮每轮为期75天的审查。CFIUS的标准审批流程一个周期最多75天,重新申请意味着回到起点,重头再来。


Canyon Bridge在今年一月和三月分别提出了申请遭拒,并于年中再次递交收购邀约。


Canyon Bridge希望向CFIUS证明,自己对Lattice的收购,不受中国政府的影响,进而不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


但在美国政府眼中,Canyon Bridge这座“特洛伊木马”似乎百口莫辩。Lattice是一家生产汽车、电脑、移动设备和其它装置中使用的通信芯片的公司。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制造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制造商,该公司制造的产品因为能够通过软件改变芯片属性,而拥有广泛的用途,尤其在军事通讯当中。


去年路透报导称,因为Canyon Bridge有来自中国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与中国的空间项目有间接联系,所以数位美国国会议员表示担忧。


硅谷牧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入铭律师对腾讯财经分析,CFIUS本身无权叫停一项交易,如果该机构审查后认为交易存在美国国家安全隐患,通常CFIUS会给出一个缓解机制,如果交易各方同意缓解机制,那么在执行缓解机制的条件下,交易还是会进行;如果缓解机制要求太过苛刻,交易各方,尤其到达买方认为已经无利可图的地步,那么很可能知难而退。


在这三轮审查中,Lattice和Canyon Bridge都依据CFIUS的建议做出了让步,但是在第三次审查尾声,已经身心俱疲的两家公司却仍然没有等来该机构的Yes。


事实上,在CIFIUS认为交易对国家安全威胁特别大,以至于任何缓解机制都无法规避威胁的情况下,该机构会上报总统,而总统有权叫停交易。


八月末,在Canyon Bridge努力无果的情况下,Lattice敲响了白宫的大门。为了让交易继续进行,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Lattice公司首席执行官Darin Billerbeck亲自来到华盛顿,希望得到总统的支持。


Darin Billerbeck拜访白宫这个行为本身就有悲壮的底色。一位参与多宗中国公司在美收购人士对腾讯财经透露,通常公司高管找到总统是为了“告状”。国际金融律师John Forry则对腾讯财经进一步解释,CFIUS采取自愿申报机制,每年收到的申报不计其数,其中大部分会轻松过关。而当收购标的在美国国内的竞争对手,在担心标的收购成功力量壮大,而威胁到自己公司的利益时,会对CFIUS申诉抱怨,想方设法阻挠交易进行,“打小报告”常见,而交易方自己到华盛顿“疏通”的情况并不多见。


时间点是衡量一项交易是否成功的重要刻度。被CIFIUS拖沓进度一年多的Lattice和Canyon Bridge还是未能如愿。上周,特朗普正式对该交易叫停,成为过去27年中,仅有的四例总统叫停的外资并购案之一。


商人总统的政策难题


虽称罕见,但是这样的选择在白宫的“任务清单”上,并不艰难。甚至对华盛顿的中国问题“鹰派”来说,特朗普这次阻止Canyon Bridge对Lattice的收购,只是“挑软柿子捏”。一位近美国商务部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叫停一项明显有国家安全隐患的交易对特朗普来说并非难事,华盛顿更想知道如何在长期的时间范围内,形成系统的美国对待外资并购问题的方法,寻找到国家安全和吸引外资之间的平衡。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似乎缺乏通过政策途径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特朗普上任以来,经常专案专办,虽然在个体案例上会让部分利益群体“大快人心”,但是却不能算作一份满意的政治答卷。


随着中方投资增多,美国政府如临大敌。去年10月,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发布年度报告,敦促总统加强对中国在美国娱乐、互联网、媒体和电信等领域的投资审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