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 看齐 l  ·  刚刚!齐齐哈尔发布全域蓝色预警 ·  9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八卦”的城市,原来是它! ·  1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跟着DeepSeek学地理,靠谱不?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邺城北朝造像艺术考察报名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大航海时代 — 南非高原的水系,莫桑比克平原,津巴布韦高原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3-15 06:09

正文

最近一直都有朋友在推荐《釜山行》,虽然我个人是不喜欢看丧尸片的,不过“存在即是合理”。一部电影成为现象级事件,必然不会只是懂得“吓人”那么简单的。于是借中秋假期,选了个阳气最盛的午间和家人一起看过。这部片子所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相信看过的人都能体会到,那就是最可怕的不是“丧尸”而是人。地缘研究也是如此,表面看起来是以地理、环境为重,但这些都只是基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怎么去适应、利用这些条件,以在竞争占得优势。同样基于这个道理,葡萄牙人在航行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也并不是环境,而是有可能阻止他们前行的“人”。那么继续北行的葡萄牙人,将可能接触到什么人呢?
水是生命之源,以水系、降水量分布来切入,能够更宏观的揭示人类在某一片土地的分布特点。就南非高原的情况而言,降水量由东向西呈递减状态,直至出现纳米布沙漠那样的极端气候区。而以水系来说,南非高原主要有四大水系,由北至南分别是:发源于安哥拉、赞比亚境内,沿安哥拉/赞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四国边境东行,最终从莫桑比克中部流入印度洋的赞比西河;发源于安哥拉安部,穿越纳米比亚东北角,注入卡拉哈迪盆地腹地的奥卡万戈河。与绝大部分内流河一样,做为南非高原腹地的低点,卡拉哈迪盆地中央也汇集、蒸发而成了一个咸水湖——巴卡迪卡迪盐沼(博茨瓦纳境内);第三条河流是发源于博茨瓦纳、南非相接处,沿博茨瓦纳/津巴布韦与南非边境线东行,从莫桑比克南部注入印度洋的林波波河。最南端的一条,则是横贯南非中北非,由南非、纳米比亚相接处,西行入大西洋的奥兰治河。也就是说南非高原中北部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部地势则为东高西低。

很显然,位于中部的奥卡万戈河-马卡迪卡河,在人口上不会有什么潜力。今天这一流域的人口数(安哥拉南部,博茨瓦纳北部)不过百万。让人比较意外的,是南非最大的河流——奥兰治河流域。在温带地区,一条河流的下游往往意味着更大面积的冲积平原、更好的农业条件,以及滋养更多的人口。然而奥兰治河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副热带高压以及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影响,南非西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气候上与纳米比亚沿海一样,属于高蒸发量的“热带沙漠气候”(但没有那么极端)。这使得奥兰治河中下游(南非/纳米比来边境段)支流稀少,并导致冬季经常断流。反应在人口上,就是南非在此建制的“北开普省”,人口甚至不足百万(占全国人口2%);而这个省份的面积,却占到了南非国土的30%。

如果奥兰治河最终没能夺路而出,注入大西洋的话,那么它很有可能成为像奥卡万戈河那样的内流河。不过奥兰治河能够出海,根本原因其实倒不在于地势(地势的话,奥卡戈河东部更容易突破),而是在于东南方向的高地区降水充足,能够使它的下游河道,经受住热带沙漠气候的考验。就好像借助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这两大水塔的助力,尼罗河能够冲破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注入地中海,甚至滋养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一样。
尽管南非的东南高地有机会滋养更多的人口,但葡萄牙人要是想在这一地区开展奴隶贸易,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地理障碍。位于南非东南边缘的“德拉肯斯山脉”,是奥兰治河的发源地,也是整个南非高原的东南边缘。高原南部东高西低的地势,使得受德拉肯斯山脉东南麓即没有通过南非腹地的河流,也没有连片的冲积平原。也就是说,葡萄牙人既没有可能在此捕获大量黑人土著,也很难打通连通南非腹地的贸易线。抱着寻找大片沿海冲积平原和大河的目的航行的话,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位于南非东北部的“莫桑比克”。
南非高原北部的两大河流:赞比西河、林波波河,都是由莫桑比克境内注入印度洋的,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赞比西河。从长度和流域面积来看,赞比西河在整个非洲排名第四位,仅次于尼罗河、刚果河以及尼日尔河。不过考虑到流量数据的话,能够超过赞比西河的就只有刚果河了。在热带草原气候的作用下,两大河流(及其它一些小型河流)补水充足,并最终在莫桑比克境内形成了面积达30余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平原带(可将之称为“莫桑比克平原”)
然而将冲积平原的面积做为衡量人口、国力标准的东亚经验,在热带气候的非洲古代并不完全适用。莫桑比克全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分为雨旱两季是这一气候区的主要特点。水是生命之源,但过大或过小的降水量,对于低地农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然,你可以用水利建设来均衡水土关系,就像中国人一直在做的那样。不过在文明初始时期,能够在雨季来临之际帮忙人类躲避水患,旱季又有相对低地天然蓄水的高地区,会更受人类的青睐。有鉴于此,在欧洲人探索南部非洲东部时,这一地区的人口中心其实并不在莫桑比克的沿海平原,而是在它西部的高地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l 看齐 l  ·  刚刚!齐齐哈尔发布全域蓝色预警
9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八卦”的城市,原来是它!
1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跟着DeepSeek学地理,靠谱不?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邺城北朝造像艺术考察报名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2 天前
高达模型制作技巧  ·  【佳作】深情的对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