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直播:扫地、做饭、喂猪、插秧、打鱼、捉黄鳝……
四川泸州的
90后农民刘金银从今年2月起直播“农村生活的日常”,半年内收获近10万粉丝,打赏8万多。
作为全村唯一留守的年轻人,刘金银的生活方式让亲友乡邻感到不解。即便获得了比打工更多的收入,父母仍觉得他“不务正业”。
刘金银(左)在家里直播农村日常生活
8月22日,位于长江之畔的泸州市合江县三块石村6组的村道上突然热闹起来,来自成都、泸州的汽车突然“挤”了进来,警察从合江县城赶来执勤,以防道路发生拥堵。农民刘明杰家的院坝里,挤满操着北方口音的外地人;几个年轻人操控着无人机在天上盘旋……沉寂的村庄一时沸腾起来。
当日上午,某直播平台在刘明杰家的院坝里召开了一场被业内称为“移动互联网最土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以草席、稻草为背景,主席台上铺的不是红地毯而是草席。
出席发布会的,除了来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各类技术控、用户和媒体记者,就是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听着台上发言者满口数据信息,台下的老人没人能懂,但他们似乎听得津津有味。
“北京这些人为什么来三块石村开新闻发布会?”村里的老人们一时难以理解。
契机源于刘金银拍摄的一部短片,短片记录了他钓鱼、做饭、抓黄鳝等农村日常生活。
拥有近十万粉丝的
刘金银
,一副农民打扮。“我不是什么网红,我只是个纯粹的农民,一个户外主播。”他说。
这一切,源自刘金银最初的打工生活。在做铝合金门窗时,闲下来特别无聊,不知道干什么。后来,他发现可以看网络直播、小视频打发时间。
看了一些小视频后,他觉得自己也能拍,便随手拍了些生活中好玩的事,生成短视频发到朋友圈。之后接触直播后,他发现直播中也充满了商机,要是搞得好,肯定比做铝合金门窗强。
但有些直播内容很低俗,同质化严重。于是,他尝试把在农村捉鱼、逮黄鳝的场景拍成小视频上传,很受网友们追捧。机灵的刘金银发现:“机会来了!”
刘金银给自己取了个土气的昵称:“金牛”,直播间名叫“四川金牛Tv”,粉丝团队则叫“神牛家族”。
刘金银记得自己第一次做直播时,只有5个观众,直播主题是“打野”,就是在水田里捉龙虾,结果没人送礼物,也没人打赏,他还倒贴了50元流量费。他不服气,打算再试试,结果第二次直播,很快就有几十人围观。“有人说找到了儿时的回忆,让我很受鼓舞。”
从此,刘金银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直播。到第二个月,他的粉丝就接近一万人。截至8月29日,他的粉丝已近10万人,一天直播收入可超过1000元,这相当于他打工时一周的总收入。
刘金银用直播获取的一部分利润,对自己进行了包装。为搞好户外直播,他花两万余元,购置了渔网、钓竿、电瓶、充电宝、三脚架、苹果手机等。“手机两部、电瓶两个、充电宝10个。”父亲刘明杰的卧室里,堆满了他的直播设备,像一个实验室。
无论睡得多晚,刘金银都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即刻开始自己的直播:扫地、做饭、喂猪、养狗、插秧、收稻、打鱼、捉鳅……凡是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无所不播。
对于直播主题和画面,他都没有特别要求,也从不化妆,不刻意筛选直播内容。粉丝们经常通过摄像头,看到他趿着拖鞋、穿着牛仔短裤剥蒜、择菜、杀龙虾……
过去半年多,刘金银遵守着比上班打卡还严的规则,天天拧着水桶、三脚架去直播。
8月27日晚,记者跟着刘金银来了个“有技术难度”的,头戴矿灯、手持手机直播半夜捉黄鳝。山村之夜,更多的是荆棘和危险。
直播捉黄鳝的“战场”,是刚刚收割稻谷的水田。刘金银必须在稻桩中穿梭,才能完成直播,而每走一步,稻桩都会刺在膝盖上下的位置。而整个捉黄鳝过程,必须完整记录,不然有粉丝会不高兴,只有粉丝们满意时,他才能收到礼物和打赏。
当晚,刚在水田中行进不到20分钟,刘金银就碰到一条有毒的“红斑蛇”。他追着蛇拍摄,险些被咬,整个过程短暂而惊险,但他没答应粉丝提出的“捉蛇”要求,“因为捉蛇是违法行为。”
有着近10万粉丝的刘金银,在只有160多人的三块石村六组,是个孤独“舞者”。
刘金银生于1991年,初中辍学,十四五岁开始学做铝合金门窗。父亲刘明杰告诉记者,儿子做铝合金门窗时,运气好一天能挣三四百元。
52岁的刘明杰“高小”毕业,除了儿子刘金银,还有一个12岁的女儿。他原本指望儿子能好好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供妹妹读书。但春节过后,儿子突然不出去打工了,这让老实的他紧张起来。“搞啥子视频?不务正业。”母亲看着儿子不出去打工,也不下地干活,甚至动了要送刘金银去医院的想法。
刘明杰不懂什么叫视频直播,也不懂什么粉丝经济。但他认为儿子“一天啥事不干!挣不了钱。”眼看村里的后生一个个出门打工挣钱,儿子居然下田捉黄鳝摸泥鳅,整天耍手机。每当从地里回来看到儿子“耍手机”,就“鬼火冒”,多次扬言要把儿子手机砸烂。
即使儿子现在赚了钱,他和妻子仍不赞同儿子的所谓“事业”,很少出现在儿子的镜头中,更遑论帮忙。
至于村里人,在村里举行
发布会
前,大家都以为刘金银“疯”了,老人们甚至叮嘱孩子离他远点。发布会举行后,村里人知道刘金银没疯,而是通过网络直播,半年多就挣了8万多元,但很多人仍然将信将疑。“我看怕是吹牛的。”一位老人说,他不相信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能挣钱。即使村里很多人相信刘金银能挣钱了,但对于视频直播的挣钱要领,仍然一窍不通,也没有热情去了解。
虽然父母乡邻不理解,但火起来的“金牛”哥仍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他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一个集视频拍摄制作和网络直播为一体的团队,一起开创事业。“我没文化,无意中创建了‘金牛’这个品牌,需要与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创业。”
刘金银告诉记者,自己做小视频是希望有一天能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以此开拓一下眼界,农村题材需要与城市接轨。
在采访中,记者向刘金银展示了一段流传于朋友圈的“相亲”小视频,他认为该视频很粗俗,他不会做类似视频或直播。而在直播过程中,有些粉丝提出让他自虐、打鸟捉蛙等要求,他也会拒绝。刘金银说,“金牛”哥要做的,就是传递农村的真实生活,传播当代农民的“正能量”。
“如果有一天,你的粉丝不喜欢你了,不给你打赏了怎么办?”对此,刘金银说,自己会利用在直播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学点烹饪技术,制作四川特产和小吃,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