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是丹·布朗的套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女馆长安布拉·维达尔,刚刚被胡利安王子求婚了。安布拉应该安分守己地做她的博物馆馆长的同时,等候成为王后。但是,她做不到,还越矩地和时时处处与教会对着干的未来学家埃德蒙·基尔希合作,不日在她掌管的博物馆举办“埃德蒙·基尔希
今晚我们勇往直前”的活动,届时,埃德蒙·基尔希将向全球发布令人震惊的重大科学新发现。丹·布朗的“御用”学者罗伯特·兰登当然会出场,这一次又多了一重身份,埃德蒙·基尔希的老师。那么,一直是罗伯特·兰登搭配一个妙龄女郎的组合,在丹·布朗的新著《本源》里变更成了三人行?不,埃德蒙·基尔希在《本源》的大幕刚刚拉开后,就被暗杀,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到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圣家族大教堂,《本源》的主角还是一男一女搭配:罗伯特·兰登和安布拉·维达尔。后者是未来的王后,也难不倒写了那么多本畅销书的丹·布朗,他让安布拉·维达尔没法生育,王子于是踌躇、蹀躞,要不要不改初衷地把安布拉·维达尔娶进王宫?
我的天!丹·布朗的《本源》究竟要将读者裹挟进几重忧虑呀?
埃德蒙·基尔希到底要与三大宗教中的哪一宗决一雌雄?从而,“黑暗宗教就要离场,甜美科学即将为王”。
埃德蒙·基尔希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演讲就要开始前,被海军退役军官刺杀,这是在场的嘉宾有目共睹的。只是,退役军官受了摄政王的指使,摄政王又是听谁的?教会?王室?
事先获知埃德蒙·基尔希发布内容的三大著名宗教领袖,天主教的巴尔德斯皮诺、犹太教的拉比耶胡达·克韦什、伊斯兰教的阿拉玛赛以德·法德尔,除了巴尔德斯皮诺,另外两位都死于非命,谁杀了他们?
……
我却轻而易举地从丹·布朗设置的重重迷障中挣脱了出来。因为,我读《本源》,是奔着作家如何讲述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故事、巴塞罗那高迪的著名建筑米拉之家和圣家族大教堂的故事而去的。
通过各种途径我们获知,为了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峭壁旁的石造修道院、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米拉之家、圣家族大教堂的前生今世丹·布朗,用了5年来踏访教堂、博物馆等场所,并虚心地向那些具备渊博知识和高超鉴赏力的专家求教,所以这一部分是《本源》中最扎实的部分,阅读《本源》,等于是在精彩纷呈的故事进程中掌握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米拉之家、圣家族大教堂为什么修建、建筑特色、重点展示、如何欣赏,等等。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阅读一本小说的大乐趣。
能够在拨云见日的阅读过程中知晓那些常识,我已心满意足。可是,当你阅读的是一本不断进取的作家的作品时,就要“全副武装”随时跟着丹·布朗作不那么轻松的知识跋涉。这位喜欢符号学和博物馆学的作家,根本不满足于自己用已经出版的小说显示的他那有些惊人的知识结构,他用《本源》告诉他的粉丝,在《地狱》完成5年里,除了去西班牙为他的新作储备地缘特色的知识外,还在加紧修习未来学,后者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埃德蒙·基尔希的演讲中——好戏刚刚拉开大幕,埃德蒙·基尔希就死于一声枪响,但是,丹·布朗用他的电脑极客知识告诉我们,埃德蒙·基尔希身虽死灵魂不灭,而要获取埃德蒙·基尔希的灵魂通过互联网像全世界发布,丹·布朗用《本源》的最后100页做了瑰丽但我这个未来学盲难以复述的描述。那样的描述,读来真是边匪夷所思边心醉神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后100页高潮迭起,而丹·布朗构想的未来,在我看来很合理,所以胆战心惊”。
很快,好友就来呼应了:“前戏包袱包得太好,最后包袱抖得有点疲软”。这一句冷静的回复,让我不得不警惕地将《本源》的最后100页又翻阅了一遍:人类将在不久的未来被吞噬?埃德蒙的铺排有些虚弱,或者说丹·布朗的新知还不能完全说服别人。原生汤进化不到人类的原因,丹·布朗居然让读者到斯坦贝克的著名小说《人鼠之间》里找答案,这可算是“包袱抖得有些疲软”的证据吧?更要命的是,当丹·布朗醉心于未来学的时候,偏废了小说叙事的本源。拉比和阿拉玛死于非命,是确凿的,后来,丹·布朗像是把他们忘了——他们死于谁之手?难道,他们也是埃德蒙·基尔希如意算盘里的一步棋?说“也是”,是因为丹·布朗如此解扣埃德蒙·基尔希被暗杀的戏码:这个聪明绝世的天才,却不幸患上了癌症。素食也不能帮助他后,他让自己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演讲就要开始前被暗杀。没错,他就是摄政王,只不过,丹·布朗跳脱出了旧小说动辄替“埃德蒙·基尔希”设计一张阴阳脸的做法,而是让机器人替他行道。那么,拉比和阿拉玛的死因与埃德蒙·基尔希的一样?如是,就太让人侧目了。
尽管如此,借用了埃德蒙·基尔希崇拜的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名字的机器人,真是一本《本源》的点睛之笔,他在《本源》中按照埃德蒙·基尔希的设计亦步亦趋的表现,让人对机器人的未来既期待又惊恐,而当埃德蒙·基尔希的未竟事业一一落到实处后,温斯顿居然将自己从程序里删除,从此世上将不再有埃德蒙·基尔希版本的机器人温斯顿,读到这里,我竟然伤感得几欲落泪,还一时搞不清楚,让我动情的是科学还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