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一那年,做了几份兼职,忙得不得了,钱没赚到,期末考试却开红灯。我姑姑,一名大学教授,她有一天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这个年纪就应该好好读书。你要记得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那时候,我完全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觉得读书没有用,专业不喜欢,同时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担心与社会脱节。
毕业后很多年,一直后悔大学时没有认真读好专业,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后来还意识到,认真学习,除了提高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自己专注的态度,坚持的习惯,和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这些习惯和能力,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耳熟能详的名人(如下图),几乎各个都是学霸。
2016年《国际金融报》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做过调查,其中年薪百万级的董事长84%有高学历,一半以上毕业于985高校。
在读书期间好好学习,真的很重要。
“25岁,不要担心。任何失误,都是一次属于你自己的收入。”
没有人喜欢犯错。我曾经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无数次实践说明,正确面对失败,恰恰是我们积累经验最宝贵的方法。
25岁,刚步入职场不久,如何能够快速地累积经验?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敢于试错。摔倒了,才能告诉自己下次不要这么做。掉坑了,才会提醒自己下次要绕道走开。
马云在成功之前,失败过无数次。他想去考警察学校,5个人通过了4个人,只有他没有通过;他去肯德基面试,结果24个人通过了23个,也只有他一个人没通过;甚至在阿里巴巴开始创业时,他见了超过30个投资人,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投给他。
他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为了生存下去,背着大麻袋去义乌进货,卖鲜花,卖礼品,甚至推销医药给赤脚医生。
而正是这些挫折,为他后来的成功累积了经验,对贸易理解透彻,不怕被拒绝,不畏惧挫折。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避免失败,而一直待在舒适区,这是阻止成长的最大的拦路虎。
想要确保安全,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所以《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Dalio,在他的经验总结中,用了大篇幅来描述失败的益处。他说:
“我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 也都有缺点。区分人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看他们如何对待错误或缺点。
我认识到错误有着惊人魅力,因为每个错误既是谜语,也是宝石,一旦我能解开谜语就能得到宝石,这里的宝石是指我可以用来减少未来犯错的一个原则。
因此,一旦我找出我错在哪里,我就能学习如何变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