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知识产权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主办,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发布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 ·  10 小时前  
锦缎  ·  2025年的快时尚,快不起来了 ·  昨天  
国家知识产权局  ·  重大工程建设忙 争分夺秒加油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知识产权报

冒充新百伦代理人收取“保护费”,“知识产权流氓”涉嫌诈骗被刑拘!

中国知识产权报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05-08 06:38

正文

编者按:2016年到2017年,通过冒充新百伦公司代理人,恶意投诉淘宝商家来收取所谓“知识产权保护费”,田某一共敲诈勒索了200多万元。2017年4月,在阿里巴巴协助下,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田某和他的同伙抓获归案,并以涉嫌诈骗罪将其刑拘。


冒充新百伦公司的代理人,通过恶意投诉淘宝商家来收取所谓“知识产权保护费”,近日,一个“知识产权流氓”团伙在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的协助下,被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公安机关抓获,主犯田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刑拘。


2016年,田某通过QQ群与人搭上线,非法购买了新百伦公司的商标注册资料等相关文书,并用它们在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上注册了一个投诉账号,开始四处搜寻卖相似款型运动鞋的卖家,对其发起投诉。一旦投诉成功,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平台就会将对应商品下架,田某再用QQ联系上商家,向其索要一笔“赔偿金”,如果商家乖乖支付,田某就撤回投诉。商家在经营压力下不得不就范,还得每月给田某私人账号打一笔“商标使用费”,以免其继续投诉。


这笔生意从2016年做到2017年,田某一共敲诈勒索了200多万元。直到一个商家感觉不对劲,向阿里巴巴举报。


经过多方的努力,2017年4月,在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的协助下,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公安机关将冒用新百伦公司资质投诉并敲诈卖家的犯罪嫌疑人田某和他的同伙抓获归案,并以涉嫌诈骗罪将其刑拘。


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2016年其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上共发现疑似恶意投诉账号5862个,其投诉行为给卖家造成的资产损失达到1.07亿元。目前,恶意投诉总量已占到阿里巴巴知识产权投诉总量的24%,大量知名品牌像在本案中一样被恶意抢注,恶意投诉已形成黑色产业。(本报记者 祝文明)


延伸阅读:


阿里拟推投诉分层机制 剑指“知识产权流氓”


为了遏制“知识产权流氓”,日前,阿里巴巴召开知识产权投诉分层论证研讨会,拟将平台投诉方分为优质、普通、劣质和恶意四类,从而配备不同的处置机制和资源。“推出投诉分层机制,是想让宝贵的打假资源用在刀刃上,让‘知识产权流氓’无处碰瓷。”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全平台知识产权投诉商品量2000万以上,其中申诉成立率高达49%,涉及卖家数约20多万,总成交影响5亿以上。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20多万卖家都差点被“冤枉”,幸亏通过申诉及时挽回了损失。


“更可怕的是,有1531个投诉方发起的投诉占到了投诉总量的0.59%,却占据了申诉成立总量的80%,这说明大量申诉成功案例高度集中在极少部分投诉方身上。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知识产权流氓’的恶意投诉。”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资深经理谷俊介绍。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表示,阿里巴巴正在考虑推出知识产权投诉分层机制,将投诉方分为优质、普通、劣质和恶意四类,每一种配置不同的处理机制和资源,并将大幅提高“恶意投诉”的举证门槛,希望通过分层运营减少卖家损失,有效保障优质投诉方的权益。


会上,业内专家对知识产权投诉分层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陈永伟谈到:“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事情跑到了立法前面,很多事情平台本来不应该管,但是鉴于现实的因素又似乎不得不管。”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法学教研室主任杜颖在会上为阿里巴巴的投诉分层机制点赞,认为可以让商家入驻平台时签订相关机制遵守承诺书,并可以联合其他平台一起将投诉分层机制推动成为行业惯例,乃至抬高到法律或司法解释的层面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