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伟大的诗人都有一个大‘脑洞’,想象力无比丰富,接下来,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合格的‘小诗人’。”黄老师出示了系列图片——牵牛花、蘑菇、太阳等,并询问孩子“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牵牛花像喇叭!”“蘑菇像雨伞!”“很好,这是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展开的合理想象,还有不一样的吗?”“森林像翠绿的屏障!”“真棒,这是结合事物的颜色展开的想象!”......
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利用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基本特点展开合理想象。随后,黄老师继续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将想象进行合理升华,将它意境化,使想象更生动。
思索中,孩子们时而紧锁眉头、冥思苦想,时而手口并用、与同伴激烈交流一番。比起成年人,孩子们的视野更加不受拘束,看到燕子停在电线上,孩子们联想到了五线谱,仿佛还听到了小燕子奏响春天的赞歌;看到树叶摇动,则想象它在招手,向大家表示欢迎;看到冰糖葫芦,因为它的甜,孩子们将它与“快乐而甜蜜的生活”挂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意想不到的思维,给课堂带来了欢声笑语,连在场的观课教师,都沉浸在他们所描绘的奇妙世界里,学习氛围轻松又活跃。
在“奇思妙想”的环节,黄老师只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让大家想象这是什么?“是一个圆滚滚的肚皮!”台下有孩子回答,“是一个香喷喷的荷包蛋!”一个个有趣的答案冒上来,引起了课堂的哄笑。
接着,黄老师又引导大家进一步“诗化”语言——用想象的事物说一句话。这可给足了孩子创作的空间,大家积极性倍增!“我的皮球很圆,踢一下可以滚得很远!”“我的荷包蛋很香,我家小狗老远就摇着尾巴过来了。”......
听着大家奇妙的想像和富有激情的表达,黄老师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是“富有创造力的小诗人”。
在黄娟老师的层层引导、启发下,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创作了自己的儿童诗。“我想乘着风儿,看大海上点点银白似雪的波浪,看碧绿草地上顽皮的小狗......”这是郭子诚同学创作的《童年的梦想》。郭子诚说,“在儿童诗歌的鉴赏中,那些优美的语言带我进入了童年的梦想世界,想看看风的颜色,想翱翔于天际。我希望用诗歌的形式,让我记住这个金色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