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第一文学失足青年,从”边缘人” 到 ... ·  2 小时前  
十点读书  ·  50岁考牛津,80岁出家,90岁返老还童:看 ...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将出版回忆录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过去十年间,英国苏格兰相继关闭了53家公共图书馆 ·  3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活动回顾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我不想再取悦你了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18 21:45

正文

文 | 十点君

-01-


“你人 真好。”


是身边所有人对小许的评价


在小许那里,别人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


即使手上还有不少工作,但她加班加点的,也要替求自己帮忙的同事完成工作;朋友经常半夜打电话跟她诉苦,即使困得要死,她也死撑着去安慰;每次朋友问她新买的衣服、口红好不好看时,她坚决不会做出任何不好的评价,只会温柔地笑着说:


“你这么漂亮,怎么打扮都好看。”



刚开始,她还很享受这种“零差评”的状态,渐渐地,她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


每次排值班表时,她铁定会被安排在周末,她想调休,曾经她帮助过的同事却委婉拒绝了她。
朋友的夜宵电话越打越多,有时甚至会打一通宵,所有的负能量情绪堆积在了她的身上,她想反抗,但内心演练了无数遍的“不”始终没有说出口,而自己身边真正的好朋友,却不再咨询她关于新衣服的意见。
小许心理很不平衡,却还是忍不住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她开始进入近乎心理疾病的状态,自卑且敏感。和人聊天时,要在心里排练一遍;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询问别人的意见,做别人认为该做的事;别人偶尔调侃她一下,她就犯嘀咕,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开她的玩笑了。

她彻底失去了自我。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小许,但我们都曾做过“老好人”。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必须做一个“乖孩子”,只有乖孩子才能获得家长们的赞美和认可, 长大后,我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好人。


杨绛先生说过: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放过自己吧,谁也无法 讨好全世界。
-02-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讨好得了全世界,你以为真的就能得到想要的了吗?

《红楼梦》里,薛宝钗最八面玲珑,在贾家永远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贾母明明十分疼爱林黛玉,最终却选择了宝钗作为贾宝玉的配偶,王夫人一直不留余地支持宝钗,这都与宝钗懂得如何取悦别人有一定的关系。


贾母曾问宝钗喜欢听什么戏,爱吃什么,宝钗并不急着说自己真正的喜好,而是按照贾母的喜好来说,让贾母觉得和她很投缘。
还有一次,贾母让她点戏,宝钗先是谦让了没点,等 贾母一再要求她点戏时,她才点了一出老年人喜欢的《西游记》,贾母十分高兴。


哄得了贾母欢心,她也深得宝玉亲姐姐贾元春的喜欢。贾元春给大观园众姐妹 送礼物时,有意送给宝钗一份和宝玉一模一样的礼物,从侧面认可了宝钗的身份。
而且,宝钗“每日都要和园中姊妹度时闲话一会”,这一对比,林黛玉“说不得三五句就厌烦了”的性格并不 讨喜。

为了与宝玉在一起,宝钗从上到下讨好了所有该讨好的人。
可是,宝玉呢?
依然钟情于黛玉。

对于宝钗与他所谓的“金玉良缘”,他在梦中脱口而出: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而宝钗当时听了这句话,“不觉怔了”。
从此以后,“不觉怔了”的宝钗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不再缠着贾 宝玉。

事实上,薛宝钗本性并不谄媚,她的屋里一片雪白,什么都没有,大概早就悟透这一生。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红楼梦 》对她的判词。

这种性格本来不需要取悦讨好谁,但她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让她不得不学会在陌生的贾家自保;家族使命需要她去争取与宝玉的婚姻;对黛玉的欣赏也会让她不由自主参与到竞争 当中。
贾宝玉爱的,是黛玉的真性情,宝钗不 行,宝钗总会劝宝玉去光宗耀祖。
《红楼梦》的一句谶语“辜负秾华过此身”,似也暗道出了宝钗“误终身”的结局。

宝钗始终无法打心里为自己而活。
就算嫁给了宝玉又怎么样,还不如就做一个清醒者,冷眼旁观看世界


就像苏芩 所说: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

不是拼命取悦他、取悦周围人就 一定有所回报
-03-
那么,怎样才能不继续讨好别人?第一步就是有能力做自己。
王菲有如今的成就,她说是:“有一点天分, 再加上时运。”

却忽略了,骨子里的真实也是她受众人 追捧的必要原因。


1987年,王菲收到了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却毫不犹豫选择了去香港唱歌。她严厉的妈妈极力反对,希望她选择更为稳定的生活,好好读书。


她理解妈妈,还是选择 唱歌。 在80年代,能考上厦门大学需要很强的实力,而放弃这个机会,需要决心。


而在感情上,王菲更加真实
认识窦唯的时候,窦唯已经有了女朋友姜昕,这个男 人一直在两个女人之间徘徊纠结,这个舍不得,那个放不下,最终以姜昕的退出结束。

和窦唯在一起后,王菲爱到不能自已,新专辑《浮躁》全是窦唯的影子。没过多久,还被记者拍到和窦唯住一起,头发蓬松的她,端着装夜壶,向公共厕所走去

窦唯却接受不了这样的深情,直到奉子成婚的当口,他才对王菲说:“ 其实,我不是个好男人,你要想清楚嫁不嫁我。
这句话,惹得王菲的挚友们大发雷霆,将窦唯的不是一一细数了出来,王菲在一旁默 默流泪,什么也没说,仍旧选择了窦唯。
虽然多年后的窦唯还是出轨了,但那时的她离开得也义无反顾。


“漫天的是非,做我的真理。”离开窦唯后,整个娱乐圈都在喧嚣,她却创作了这首《讨好自己》

在窦唯之后的每一段感情,都不被别人看好。
“31岁的王菲和19岁的谢霆锋没有共同语言”、“李亚鹏与王菲性格不合”……一边是娱乐圈的非议,一边是好友的反对,她却说:“不爱他,对不起自己。”


爱的时候好好爱,不爱了就放手,这里面与局外人无关。


除了事业、感情上的坚持,王菲的生活里处 处都是“自己”。


刚到香港的王菲签入“新艺宝”公司,新公司为她改名“王靖雯”,为她发行新歌,她却相当不满。 “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挑好的,往你身上一挂,名字也给改了,完全不是我,我都不知 道自己在干嘛。”
既然在这个公司做不了自己,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她果断出国学习。


1992年,国内歌坛女歌手缺乏新生力量,新宝艺又找回了王菲。回国后,她立马把英文名Shirley改成了Fay e,将“王靖雯”改回“王菲”,肆意创作自己喜欢的曲风,而不是大众喜欢的歌曲。
面对这样一个“能红就红,不能红就算 了”的歌手,公司感到很有压力。没想到的是,这样特别的王菲反而在一干没有特色的女歌手中脱颖而出。

25岁的王菲,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


大红后,她也并不像其他女明星一样向整个娱乐圈卖好,记者挑衅问她离婚的事情时,她的回答很坚决:“跟你有什么关系。”


跟谁舒服就和谁在一起,不 喜欢的朋友就躲远一点,自己想做什么事就立马去做,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 正是爱自己,王菲的内心才足够丰盈,精神力量支撑着她活得真实。
-04-

在过去,我们看过了一个又一个“讨好者”,太多人因为不好意思,想拒绝却不敢拒绝别人,喜欢谁就上赶着去讨好,比对自己亲 人还好。
我知道,我们都害怕成为被孤立的那个人,所以才特别在意外人甚至陌生人的评价。 可是 “讨好”,实际是期 望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 ,通过外人来肯定自身的价值。



不关注自身,不为自己而活,讨好者的内心基本都是空虚的,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价值”永 远取决于自己。


就像每当我们换了一件新衣、第一次擦了口红时,总会觉得身边人看自己的眼光都不同 了,其实根本没人注意到你的变化,你感觉到不同,是因为你开始发自内心自信。
大部分人把90%的时间都花在了别人身上,而只用10%的时间用来关注自己。 如果我们多花些时间提升自我,或许我们早就成为了理想中的人。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里说过: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你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是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听太多道理。
生活其实很简单: 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坚定去做,活得像个自己 ——这是一条无法讨巧、没有任何捷径的人生道路。



-作者-


本文为十点读书会原创,欢迎转发。其它公众号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你还可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