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未加帽mRNA平台(BH-RACE平台),通过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替代传统5’帽结构,并采用未经修饰的尿苷三磷酸(UTP)合成mRNA,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简化了工艺流程。
该平台结合自主研发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展示了高效的蛋白表达能力,并成功诱导针对新冠病毒Delta/Omicron变体和HSV2病毒的中和抗体及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研究结果为传染病疫苗、肿瘤治疗及蛋白质替代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mRNA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信使RNA(mRNA)作为连接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分子,近年来在疫苗和药物开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mRNA技术依赖5’帽结构和核苷酸修饰(如N1-甲基假尿苷,N1mψTP)以增强稳定性和降低免疫原性。然而,这些化学修饰和复杂工艺显著增加了生产成本,限制了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Moderna和BioNTech的COVID-19疫苗虽成功应用,但其依赖的N1mψTP每毫克成本高达数百美元,且合成工艺需多步纯化步骤。
此外,mRNA的5’帽结构(如m7GpppG)虽能保护RNA免遭核酸外切酶降解并启动翻译,但其合成依赖复杂的酶催化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技术门槛。针对这一问题,植物病毒中发现的帽非依赖性翻译元件(如IRES)为替代5’帽提供了新思路。IRES通过招募核糖体和翻译起始因子,能够独立于帽结构启动蛋白质合成,从而简化mRNA设计。
BH-RACE平台的创新性
本研究的核心创新在于开发了一种名为BH-RACE(Rapid, Amplified, Capless and Economical)的未加帽mRNA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
省略5’帽结构
:利用脑心肌炎病毒(EMCV)来源的IRES序列驱动翻译,避免依赖帽结构。
-
保留天然UTP
:未使用N1mψTP等修饰核苷酸,降低原料成本50%以上。
-
自主LNP递送系统
:结合微流控混合技术,优化脂质配方(如Lipid-VI),实现高效封装(>90%)和均一粒径(70-100 nm)。
方法
1. mRNA构建与制备
质粒设计与IVT模板扩增
以实验室自建的pT7AMP质粒为骨架,插入IRES序列(EMCV来源)、目的基因(如新冠病毒Delta株S蛋白三聚体、HSV2截短糖蛋白D、荧光素酶等)及polyA尾(图1A)。通过PCR扩增获得高纯度IVT模板(130–380 ng/μL),经电泳验证为单一明亮条带(图1B)。
图1. IVT模板扩增与未加帽mRNA制备
(A) 未加帽mRNA结构示意图;(B)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析,显示高浓度模板;(C) IVT合成m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D) SEC-HPLC分析纯化前后mRNA纯度。
体外转录(IVT)与纯化
采用实验设计(DOE)优化IVT反应体系,包含T7 RNA聚合酶、无机焦磷酸酶及RNase抑制剂。未修饰UTP的mRNA产量稳定(3.8–4.8 mg/mL),经Oligo dT层析柱纯化后,SEC-HPLC显示单峰占比>99%(图1D)。
2. LNP封装与表征
脂质合成与配方优化
自主研发的离子化脂质Lipid-VI通过多步有机合成获得,结构经核磁共振(NMR)确认(图2A)。LNP配方由Lipid-VI、DSPC、胆固醇和DMG-PEG2000按50:10:38:2的摩尔比组成,通过微流控混合技术实现mRNA的高效封装(图2B)。
图2. mRNA-LNP的封装与表征
(A) Lipid-VI的化学结构;(B) 微流控混合工艺流程;(C) 封装mRNA的电泳分析,显示无游离RNA;(D) LNP粒径分布(Z平均=93.49 nm,PDI=0.116)。
关键参数检测
封装效率通过Triton X-100裂解法测定,六种mRNA-LNP的封装率均>90%(表1)。动态光散射(DLS)显示粒径分布均匀(PDI<0.2),符合药物递送标准。
结果
1. 体外与体内蛋白表达
体外转染效率
eGFP-mRNA-LNP转染BHK细胞24小时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显示转染效率>95%,且细胞形态正常,表明LNP无显著细胞毒性(图3A-B)。
图3. eGFP-mRNA-LNP的体外转染
(A) 转染细胞的明场与荧光图像;(B) 流式细胞术定量GFP阳性细胞比例。
体内表达动力学
肌肉注射Fluc-mRNA-LNP后,活体成像显示未加帽mRNA的荧光强度与加帽mRNA相当,且信号可持续至168小时(图4A-B)。低剂量(10 μg)未加帽mRNA仍能检测到显著荧光,表明其高效性(图4C-D)。
图4. Fluc-mRNA-LNP的体内表达
(A) 不同时间点的活体荧光成像;(B) 荧光信号定量分析;(C) 不同剂量下的荧光强度比较。
2. 免疫原性评价
新冠病毒S蛋白疫苗
叙利亚仓鼠接种SooT-mRNA-LNP(Delta株S三聚体)后,ELISA检测显示IgG抗体滴度达
10
7
,显著高于N1mψTP修饰组(图5D)。
活病毒中和实验证实,该疫苗可同时中和Delta和Omicron变异株,中和滴度分别为1:512和1:256(图S2)。
图5. S蛋白mRNA疫苗的免疫效果
(A) 小鼠免疫实验设计;(D) 仓鼠血清IgG滴度比较(UTP组 vs. N1mψTP组)。
HSV2 gD蛋白疫苗
C57BL/6小鼠接种gD截短蛋白mRNA-LNP后,血清可完全中和6250
CClD
50
的HSV2病毒(图6B)。家兔皮内注射20 μg疫苗后,中和滴度达1:512,显著优于肌肉注射组(图6D)。
图6. HSV2 gD疫苗的中和抗体检测
(B) 小鼠血清中和病毒后的细胞病变抑制;(D) 家兔不同接种途径的中和滴度比较。
3. 细胞免疫应答
ELISpot检测显示,免疫小鼠脾细胞中IFN-γ斑点数显著增加,表明gD和S蛋白mRNA-LNP可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图7C, 7F)。
图7. T细胞免疫应答分析
(C) gD疫苗组IFN-γ斑点数;(F) S蛋白疫苗组IFN-γ斑点数。
讨论
技术优势与机制解析
-
IRES驱动的翻译优势
:IRES通过招募真核起始因子(eIF4G)和核糖体蛋白,绕过了帽依赖性翻译的限速步骤。本研究中,未加帽mRNA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加帽mRNA相当,可能得益于IRES的高效启动(图3B)。
-
UTP的免疫调节作用
:未修饰UTP可能通过激活TLR7/8通路,增强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从而提升抗体滴度。与此相反,N1mψTP虽降低免疫原性,但也削弱了抗原特异性应答(图5B)。
-
自主LNP系统的兼容性
:Lipid-VI与商业化脂质SM102性能相当,且其可电离氨基结构有助于mRNA的胞内逃逸(图4C-D)。
应用前景
-
传染病疫苗
:针对快速变异的病毒(如流感、HIV),BH-RACE平台可缩短疫苗研发周期至6-8周。
-
肿瘤免疫治疗
:
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如
KRAS
突变体)已进入临床前研究,初步数据显示可激活
CD8+T
细胞。
-
蛋白质替代疗法
:用于罕见病(如囊性纤维化)的mRNA药物正在开发中,其半衰期延长至72小时。
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
核苷酸修饰的全面评估
:需系统比较m5C、m6A等修饰对IRES活性的影响。
-
递送系统优化
:开发靶向特定器官(如肺或肝脏)的LNP配方,以提升治疗效果。
-
临床转化挑战
:需在大动物模型(如非人灵长类)中验证安全性与长效性。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