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能不能放过我们这群笑点低的... ·  21 小时前  
一条漫画  ·  把男朋友藏蛋糕里的求婚戒指咬断了... ·  昨天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38丨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神典与壁画!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假期小练01:主观题特点特征类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5-01-26 00:00

正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期的道路分布密集,汉武帝时期的驰道,当时几乎可以遍达“天下郡国”。邮、亭、传、驿按五里一邮,十里一亭分布,采用步递、车递与马递等各种方式来传递不同种类和级别的信息,皇帝制书可以在地方郡国快速传达,地方郡县乡里之间也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秦汉官方利用道路调配资源来满足国家职能,如供应都市消费、补给军需供应、维持仓廪储积以及赈济灾区贫民。秦汉通过道路管控地方,大规模征发百姓服役和组织士兵远征。

—摘编自刘雪飞《波斯帝国御道和邮驿体系的功用探析》

据材料,概括秦汉道路与邮驿的特点。(6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以来科学研究新模式的特点。(4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大纲》,规定了“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实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1933年,《共产儿童读本》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将党的领导方针和当地的生产活动相结合,是苏区第一套通用小学教材,为苏区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编自《苏区首套通用教科书〈共产儿童读本〉》

材料二 1979年教育部颁布《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80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成为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的依据。此后学前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儿童教育问题,还更加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政策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幼儿年龄范围延伸到3岁前,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训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关注全国幼儿园的开办和教育扩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等。

—摘编自刘爽《新中国成立70年学前教育政策变迁与发展内容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儿童读本》编写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7月20日至9月21日两个月内,毛主席对淮河治理工作连续作了四次批示,要求“考虑根治办法”“限期作出导淮计划”“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完工”。政务院于1950年10月14日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治理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随后成立治淮委员会,全面开展大规模的查勘测量,实施灾后工程建设计划。1950年至1957年间,新中国治淮成效显著。国家为治淮投资13.3亿元,共完成工程土方15.1亿立方米、石方700万立方米、混凝土166万立方米。1960年水土流失治理由一家一户分散单一治理发展为一村一组合作成片治理,还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1983年党中央支持“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国务院在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03年政府倡导开发了关于水土保持的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

——摘编自李瑞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淮河治理的特点。(8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进行,政府通过均田制来保障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建立常平仓、义仓,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为妇幼、老人等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规定,以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的保障与宗教组织特别的慈善救助、宗族宗党内部及部分富人的救助保障一起,构成了唐代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唐代社会保障以儒家的仁政思想、中国古代的天命思想及佛教的慈悲思想等为理论基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职官设置逐步完善,形成了中央多部门合作、中央与地方分责与协调的管理机制。

——摘编自裴恒涛《唐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材料二 宋代积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由官府出资运营设立福田院、居养院等专门养老机构收养孤寡老人,为其妥善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其中,福田院聚焦于城市中的贫困老者,居养院则在城乡均有分布且规模较大。在医疗保障方面,宋代设有翰林医官院与惠民药局等医疗机构。翰林医官院汇聚诸多医术精湛的医官,医官除服务宫廷之外,在民间疫病流行等特殊情形时会被派遣至各地开展救治工作。惠民药局承担向民众供应平价药品的职责,疫病期间会免费发放药物以解民众燃眉之急。宋代社会保障范围还包括对贫困家庭的救助——通过发放米粟、衣物等物资进行资助。同时,政府大力鼓励民间富户投身慈善救助活动,构建起官民合作的救助模式,从而多方位、多层次地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摘编自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社会保障体系的共同特点。(6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在民族觉醒与文化复兴的浪潮下,1905年张謇创建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随后故宫博物院等也相继建立,博物馆逐渐承担起文化传承与教育大众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博物馆不仅注重文物收藏保护,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还通过数字化等手段创新展览方式,让文物以更生动、多元的面貌呈现给观众;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连接民众与历史文化的重要桥梁,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

材料二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8世纪50年代,自建立起就定位于面向公众开放,其丰富的藏品来自世界各地,凭借强大的殖民扩张背景,广泛收集各类文物。它在文物研究、考古学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断推出具有深度与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其展览设计注重营造历史情境,以独特视角解读文物,吸引全球观众,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西方博物馆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博物馆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所编撰。宋神宗认为此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重大意义,赐书名《资治通鉴》。全书历时19年,共294卷,记载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在编纂这部书的过程中吸取纪传体的优点,每遇重大历史事件,不再分见于多处,对后来史学界影响很大。

《资治通鉴》修书时根据的材料,除正史外,杂史多至322种,往往一事用三四种资料纂成,史料的真实性胜过许多正史。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历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则很少记载。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概括《资治通鉴》的编撰特点。(8分)


8.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6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顺治年间颁行了传教士汤若望等参与制定的《时宪历》。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的特点。(6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78年至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减贫扶贫作出巨大贡献。1986年,中央组建了专门的贫困治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之成立扶贫机构。1986—2000年,中央对贫困县投入专项资金累计达1544.25亿元。按2011年贫困线标准,1985—20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253.4元。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摘编自刘伟、韩喜艳《建党百年来的中国扶贫:历程、机制与成效》等

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6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