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管理效能。
聚焦精益管理,以“效率、效果、效益”为标尺,不断提升提质增效水平,推动“管理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持续推进“数字化学”建设,推动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贯通”,加快推进ERP系统建设,加强“人、财、物”等领域数字化升级,强化数字化交付。持续强化项目穿透式管理,启动生产运营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对项目实行分层分级管控,构建更加清晰、高效、智能的管理体系。持续加强经济运行过程管控,围绕“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对指标落后企业发布“红橙黄”预警,强化“过紧日子”思想,持续推动管理提升。
统筹推进深化改革。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实施“T+EPC”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发挥化工建设“国家队”作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推进总部机构改革,着力打造“战略+运营管控型”总部,优化部门职能职责。明确所属企业功能定位,科学划分业务板块积极推动传统化工产业提质升级加大“两资”“两非”企业处置,管理更加精干高效。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传统化工产业提质升级,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机遇,紧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之路。探索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依托自有技术,探索在具有煤炭或油气资源、产业配套、交通运输、终端市场等优势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煤区等区域布局集团级产业基地,实现特色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基地化、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