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似乎又打了一场胜仗。
2024年3月28日晚7点,小米汽车发布会如期举行。
为了这次发布会,雷军进行了两次彩排,在社交网站上多次预热,他称这一天为:“终于到了交作业的时候。”
从2021年宣布造车至今,小米汽车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是雷军称这是自己“赌上全部声誉,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另一方面,小米远超其他车企10倍资金的研发投入,也吊足大众兴趣。
去年12月,小米曝光了汽车的外观和多项配置,但对于价格,始终三缄其口。
雷军更是称其为:“不会太便宜。”
一切都在这场汽车发布会上揭晓。
在两个小时里,雷军先是对小米SU7的性能、外观、设计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讲解,称其为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
铺垫过后,他公布了价格:一共三种车型,从低到高定价分别为21.59万,24.59万,与29.99万。
对于这个定价,雷军称是亏本出售:“24万也是亏,21万也是亏,无非是多亏点。”
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这辆车最低价格的大部分猜测,分布于23万-26万之间,发布会上,小米汽车的价格一经发布,立刻引爆舆论。
雷军被冠以“雷神”的名字,冲上微博热搜榜首。
发布会公布价格后,接受记者采访雷军讲到,原本定价要比现在高,最终在27日早上讨论,定下了目前的价格,每卖掉一辆车,他至少亏3万块钱。
在舆论上,雷军迎来了一场开门红。在销量上,上市仅27分钟,小米汽车的预定量,便超过50000台。
在宣布造车之前,雷军曾说:“小米汽车设立的目标就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
如今,“保时米”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主角出现,好戏正式开演。
对于雷军而言,做出“小米造车”这一决定的过程,并不轻松。
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中谈到,自己最初对于造车的抗拒。
一方面,雷军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兼顾;另一方面,他深知造车“太苦”,成功太难。
早在2013年,雷军就先后两次拜会过马斯克,同时,他还投资了十多家车企,其中最出名的是小鹏与蔚来。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1月,美国国防部将小米以及另外8家中国企业列入了“涉军企业”黑名单,这让小米上下游的合作受到极大影响。
小米内部召开紧急会议,开始讨论最差的情况:
如果有一天无法再造手机,小米该造什么?
从手机到新能源车,是中国智造的挑战和机会。未来5-10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会像曾经的智能手机一样,迅速在大众中普及。
错过这个机会,小米不仅错过了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甚至曾经的优势也将守不住。
回忆起来,雷军说:“那时我常常白天想到100个造车的理由,到了晚上,脑海中又会出现100个不要造车的念头。”
毕竟,在此之前有不少跨界企业尝试造车,却摔得极惨的案例,就连苹果公司都在2024年初宣布,终止已经进行10年的造车计划。
但对于彼时的小米与雷军而言,比起所要承担的风险,为小米建造一道“护城河”,是更重要的事。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正式造车,在发
布会上,雷军说:“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为了确保足够多的调研,正式启动造车前,雷军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了上百次的沟通会议,更是给自己定下“要开满100辆车,认真学习每一辆车优点”的目标。
从2021年起,小米投入百亿研发金额,组建起100人的专家团队,以及3400人的研发团队。
他们罕见建起了生产工厂,而不是像其他车企一样采用外包的方式。
作为主要指挥官的雷军,更是发挥了自己“中关村劳模”的属性。
这两年,只要雷军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其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一头扎进小米汽车的办公楼里。
在前不久的一场活动中,雷军的一张现场照片流出,照片上的他看起来比几个月前老了不少,皱纹肉眼可见的增多,发际线也开始后移。
2023年12月28日,历经1003天后,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通过长达3小时的演讲,雷军讲述了过去三年的艰辛,同时揭秘了小米首款汽车SU7的外观与大部分参数。
半个月后,雷军又亲自驾驶小米SU7从北京开往上海,横跨1267公里,以验证其性能。
同时,小米还请来许多汽车媒体试驾,雷军说:“有人试驾完后,对我感叹了一句话:
‘小米有高人’”。
但对于大众最为关心的价格,雷军迟迟没有公布,只是面对网友喊出的9.9万时,他反驳到:不可能,14.9万都不可能。
3月12日,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第一台汽车将于3月28日正式发布,仅一天,预约到店的人就增加超10万,同时,当日小米的股价还涨超10%。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巅峰时,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最高超过400家,如今近五年过去,几轮洗牌后,国内仍有产销量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只剩下10家左右。
如此背景下,“小米入局太晚”这样的声音,始终存在,就连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都曾公开断言:小米或许会是最后一家入局的规模造车新势力。
回头看,在雷军的事业版图中,几乎每次入局,他面临的都是相似的挑战——
时机太晚,竞品颇多,留给他的市场,并不太大。
也几乎每一次,雷军都能够在战场中攻城略地,获得胜利与生存。
而如今,在这场被他称为“赌上所有声誉”的战斗中,雷军是否还能够在山头插上胜利的旗帜,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验证。
回顾雷军的创业史,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苦过、累过、没穷过。
2023年11月29日,小米汽车研发进入尾声阶段,雷军从百忙中抽身,出现在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的庆典,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款13亿。
对于母校武汉大学,雷军有着极深的情感,就连这次小米新车,其中一个颜色也是根据武汉大学的樱花设计的。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武汉大学让他在大学阶段有了更自由的时间掌控。
二则是因为,武汉大学的奖学金曾帮助他渡过贫困的学生时代,那时雷军就在心中发誓:等我有了能力,我要十倍、百倍、万倍还回来。
彼时计算机尚未普及,普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只有每周的上机课,那时雷军一周只能用两小时电脑,完全不解渴。
为了练习,他想了许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把键盘画在硬纸壳,上其它课的时候,他就用纸壳练习盲打。
大二那年,雷军便提早修完了毕业所需要的学分,之后他开始背着书包频繁出现在武汉大学附近的电子一条街上。
那两年,雷军在街上的店面里修过电脑,帮别人打印过文件,回忆起来,他说:“我什么都做,不为赚钱,只是图他们店里的电脑。”
实际上,那时的雷军确实不用靠打工挣钱,大学期间,凭借出售自己编写的软件,他赚到第一桶金,毕业那年,雷军手里已经攒下了6000块钱。
毕业后,雷军先是进入航天工业部的一间研究所工作,之后,在金山创始人求伯君的邀请下,雷军进入金山,成为六号员工。
也是在这一年,微软正式进入中国,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回头看,从1992年加入金山,到2007年离开,15年间,虽然从程序员升为总经理,但雷军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在微软的挤压下,留给金山的机会与市场极少。曾经雷军带着团队,花费三年研发了一套办公软件与微软抗衡,计划卖2万套,却最终只卖出不到2000套。
最穷的时候,公司的账面上只剩下十几万,员工下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雷军开始意识到,比起和微软这样的国际企业正面硬刚,侧方绕后这样的战略,或许才是金山的生路。
金山公司开始将口号“继续过小公司过的苦日子,接着做大公司未必能做的大事业”,印在了每个员工的名片上。
之后几年,接连推出了金山影霸,金山毒霸,金山词霸等系列软件,甚至开始进军游戏领域,其开发的《剑侠情缘》等游戏,成为了行业的领先品牌。
1997年,由金山开发的WPS97软件横空出世,短短两个月内,就卖出1万3千套,位列各大销售榜榜首。
那段时间接受采访时,雷军还曾说到:“看到别人用金山的盗版,都觉得开心。”
盗版光碟的出现,将金山的处境再次推入困境,彼时,一张盗版光碟只卖10块钱,正版的金山软件则定价168元。
为了对抗盗版市场,1999年10月21日,金山软件开启“红色正版风暴”活动:金山词霸从168降价到28元。
消息发布4天,金山词霸卖出21万套,一个月后,增长到100万套,成为当年最火的软件。
任职于金山的这段时间,被雷军形容为“盐碱地里种庄稼”:前有微软,后有盗版,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2007年,金山上市,两个月后,38岁的雷军在金山中层领导会议上,宣布了自己决定辞职的消息。
会议结束,他对着所有人深鞠一躬,说了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多年前读大学时,他就会以半小时为单位,规划每天的学习,唯一有的休息,是每周末九点上完自习后,独自去看一场夜场电影。
工作后,雷军对于时间划分精确到15分钟,平日里,他没什么爱好,也极少应酬,一个季度算下来,雷军说自己只会参加一场饭局。
从金山辞职后,雷军度过了一段长达三年的退休生活,那几年,他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十多家初创公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UC浏览器。
他突然想起,大学时期,自己曾在图书馆里读过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读完那夜,他激动的在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并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读大学时,雷军也曾和三个学长一起,创立过一间计算机公司,最终因为定位不清晰,以失败告终。
直到40岁这年,雷军突然想起这个梦想,彼时恰好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期,凭借过去三年的投资经验,雷军做出决定:
和如今造车一样,在当年,雷军的这一决定也不被看好,彼时国内手机市场大部分都被传统手机品牌与山寨机瓜分,更何况,雷军还没有在手机制造行业的相关经历。
在创立小米前,雷军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招募员工,那时他常背着一个书包,四处游说看中的人才,甚至为了挖到一个程序员,多次邀约。
过去在金山,这种故事也常有发生。有别的公司用高薪挖金山的程序员,雷军便亲自上门挽留,多年后,这位员工依旧能记住当年的场景:
“他就坐在我家的沙发上,也不说太多话,就是静静陪我孩子玩儿。”
在雷军的努力下,小米最初的创始员工中,有担任过谷歌全球工程总监的林斌,金山的老同事黎万强、微软的黄江吉、摩托罗拉的周光平,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科技系主任刘德。
2010年4月,在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雷军和13名员工一起喝下一锅小米粥,小米科技就此诞生。
与招人相同,彼时没有任何名气的小米,在寻找供应商时,也十分困难。
2011年,雷军搭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亲自去往夏普总部洽谈,希望能够拿下夏普的屏幕供应。
彼时,日本福岛刚刚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件,在那架从北京飞往大阪的飞机上,只有雷军和另外两名同事。
最终,夏普公司的大桥康博社长同意了与小米合作,并坦言,是雷军的如期赴约,让他最终做出了如此决定。
2011年8月16日,历经400多天的研发,小米推出第一代“小米智能手机”。
当雷军在发布会现场宣布,当年硬软件都是顶级水平的小米1只售1999元时,全场沸腾了。
在开放售卖的22小时内,小米就卖出了30万台,在当年,卖出了790万台的成绩。2012年,小米发布小米1s和小米2,销售额达到126亿。
之后几年,小米迎来飞速增长期,到2014年,小米手机全年出货量高达6112万部,销售额突破743亿元。
2015年,小米接连经历了供应商倒闭,芯片不稳定,手机过度发热等问题,同时,小米长久存在的“供不应求”问题,也被大众打上“饥饿营销”的标签,反复诟病。
华为、魅族、OPPO等传统手机品牌的革新与崛起,越来越多新品牌的入局,这一切,都让小米处在四面楚歌的围剿中。
2016年,小米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36%,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1%跌至8.9%。
在手机行业,几乎没有公司能够在业绩大幅下滑后,出现逆转的现象。
回看过往,从诺基亚、金立、HTC,再到索尼爱立信,这些曾经瓜分过手机市场的品牌,都在一次下滑后,渐渐消失在大众视线。
2016年5月15日,小米内部召开创始人内部会议,在投票表决后,手机部门的负责人被更换为雷军。
披挂上阵,雷军开始在手机部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调整了内部的组织构架,对部门进行重新划分,之后开始优化供应链,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
那一年,雷军常常只睡三、四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开23个会议。
在这样的坚持下,2017年,小米手机销量突破新高,成为全球为数不多销量下滑后还能成功逆转的手机企业。
和当年将金山拉出困境一样,近20年过去,雷军再次救火成功。
在国内的一众商业大佬中,雷军的“梗”无疑是最多的。
2010年创办小米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带来一些新故事。
2015年,小米进军印度市场,雷军出席发布会,一上台,他就带来一嘴充满口音的英语:are you ok?
这句英语飞速成为网络热梗,在B站,雷军说英语的片段被网友制作成鬼畜视频,累计播放过亿。
面对网友的嘲讽,雷军也不恼火,他甚至亲自入驻B站,头像是一张摆着ok手势的照片,个性签名简明扼要——“OK”。
值得一提的是,B站董事长陈睿曾在金山工作过7年,且他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担任雷军的助理。
除此之外,雷军和其他大佬之间的相爱相杀,也贡献了许多互联网热搜。
比如他和360创始人周鸿祎的“朝阳公园约架”事件。
2012年,360创始人周鸿祎连续发布多条微博质疑小米手机,并称价格1999元的小米手机硬件配置还不如360价格1499的手机。
之后,雷军飞快在微博反击,劝周鸿祎不要“靠骂人吵架做市场推广”。
那段时间里,两人在微博上短兵相接,战争不断升级,高潮在六月底出现:周鸿祎发微博称雷军雇佣水军,在网上用血腥照片威胁他的家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