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主“浪花”上传了一段“寻找电报”的视频。为了发一封原汁原味的邮戳电报,他跨越千里,从北京的长话大楼找到杭州的武林广场营业厅,但因为杭州当前唯一的电报机报修,只好采用电脑word形式发出电报,这份心愿仍留有遗憾。
“浪花”上传了一段寻找电报的旅程视频 受访者供图
“浪花”是个00后,之前从未接触过电报,但他认为在时代的洪流下记录即将消逝的人或物,有特别的意义。
没想到,这个视频反响热烈。跟帖中,有年长的网友讲述自己和电报的故事,每逢嫁娶等大事总要发电报;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分享关于电报的专业知识;不少年轻人则被视频里的那种仪式感所打动。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和传统报房,和电报人面对面交谈。
从武林广场地铁站E口出来,便能看到中国电信武林广场营业厅。
当记者提出要发电报时,保安大哥没有任何惊讶,领着记者去柜台。
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电报的年轻人不少,“大多是写一些祝福语,发给自己或朋友家人,留作纪念,真正有事发电报的客户很少”。
电报纸 记者 章然 摄
一张淡绿色的电报纸,能让人感知通讯方式的年代感。在一个个方格里写上收件人住址姓名、电报内容,按字数收费,0.14元/字。顶格栏里要写上发报局名,如果是武林广场营业厅的第2432封电报,则标为WLX2432。
不过,营业厅工作人员遗憾地告诉记者,上周杭州唯一的电报机坏了,正在修。目前所有办理的业务,是通过电脑word形式打印而并非传统电报机发出。
客户在营业厅里按要求填好电报纸后,工作人员通过传真发往上城区惠兴路9号的报房,那里有电报人负责操作电报业务。
“电报编码只有他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报业务逐渐萎靡,被先进的通讯工具取代,除了来打卡的年轻人外,客户很少,“毕竟,有事情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会更快捷。”
惠兴路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的对面,电报人任宏在门口等着记者。
任宏带着记者转了又转,推开一扇厚重的黑色大门,一片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办公区展现在眼前。
任宏 记者 章然 摄
蓝色的座椅、上了年纪的打印机、黄白色的文件柜组成了一幅很有怀旧感的画面,中间放着一个标注着各个接收地的电报储存柜,上面写着“远洋公司”“上海”“南京”“武汉”等。
目前,内地能发电报的城市只有北京和杭州,能收到电报的有浙江、上海、北京、广州、合肥、山东。
任宏从桌子下拖出一台主机,说这就是杭州当前唯一的电报机的主机。
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的主机 记者 章然 摄
“上周突然坏掉了,师傅检查说是电路板坏了,正在找零件配。”
何时能配好上线?任宏拿不准,他说:“太老了,不一定有对得上的零件了。”
记者看到主机贴着的标识显示,这台“电报业务综合终端”的使用日期是2001年1月31日,是属于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的财产,最初使用地点在庆春路。
不同于传统电报机自动生成规范的电报文字、格式、邮戳,这几天,任宏只能在电脑word上打出电报内容,再用打印机打印,然后手动盖上一个红色印章,上有“中国电信浙江杭州报话中心电报”字样。
11月6日,任宏的电报业务迎来一个小高峰,有20封电报发出。“都是年轻人的,一人发好几封,有的写浪漫诗句,有写励志的祝福话语。”
比如,这一封发到杭州上城区的电报就给他留下了印象:“庭前旧梅泛新香,当时故人,如今无在旁。醒时恐为梦一场,身事俱忘,何处是吾乡。”
任宏感慨:“现在孩子尝新鲜,我看不懂了。最多一个人发七八封电报,一模一样的文字,可能是为了多留纪念吧。”
发件地电报柜子 记者 章然 摄
任宏1981年从事电报工作,经历过电报的辉煌时代。
“当时杭州报房有300个人,24小时运转,电报寄向全国各地和国外,有新闻电报、海洋电报、气象电报、银行电报,民间的日常电报更常见,比如,接机打个电报,家人病危打电报,升学打电报……”
不少情书电报会用诗句作为内容,“看到好的诗句,有时我们也会回味下,蛮好。”一些家书电报让人感动,“‘天冷加衣’‘多出门活动’等,很日常,但落于纸上,情感总会更浓烈些。”
那时,任宏每天处理约200封电报。一本公电密语里记录着4000多个中文编码,他能记住3000多,“丈是0004,万是8001,句号是9975,年轻时一分钟能打90多个字。”
曾经的电报成品 记者 章然 摄
作为电报人,任宏很严谨。即便现在他一个月只处理几十封电报,同样认真对待,遇到字迹不清晰时会打电话核对。
标准电码本记录着4000多个中文编码 记者 章然 摄
作为杭州老一辈电报人,任宏明年就要退休了。
记者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了解到,电报业务萎靡,客户较少,但目前公司未有取消该项业务的相关通知,业务未取消的情况下,老一辈电报人退休后,会有人员接替其工作。
潮新闻 记者 章然
责任编辑:周勤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