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学杂志
《光明日报》直属期刊《留学》杂志社,是隶属38家中央新闻单位之一的国家级期刊。拥有半月刊杂志/两微/光明留学网及流媒体全矩阵,着眼于泛留学领域,洞见留学行业发展,深度报道国际教育领域资讯,助力BC端产教创融合。《留学》看世界,开视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留学杂志

MIT刚录了5个中国学生,打破3大传言

留学杂志  · 公众号  ·  · 2025-03-22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l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3月14号 被人 称作「π」日 ,对应圆周率3.1415926……


而让「π」日更加出名的,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将这一天选为了自己的常规轮发榜日,每年于3月14日的下午6点28分发出录取。


少有人知道的是, MIT书店 的门牌号就是是Main Street 314号,也非常MIT。



MIT每年发出的录取非常少,截至目前为止,加上早申,其共计在国内发出5枚录取,跟往年持平。


随着科技热浪滚滚袭来,最新一项调查里, MIT现在已经取代了哈佛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大学。


MIT每年在中国招收的都是个位数,是遥不可及的梦。尽管如此,名校仍然有着极大的关注,背后是内卷下大家对顶尖教育的门票如饥似渴。


就像泰戈尔那句话说的: 朝着月亮出发,哪怕无法抵达,我们也将置身于繁星之中。


今天,借着MIT发榜的热度来聊聊,这所走在科技前沿的名校到底长什么样?又有那些不真实的传闻?


■体制内大学霸申请MIT有优势,尤其是奥赛选手,保送清北的孩子们。


01

三个传闻


看MIT长什么样之前,先来看看MIT录了多少人。


最新数据显示,MIT一共录取了1284个新生,其中美国本地学生为1155人, 国际学生为129人。早申阶段申请人数12563人,录取了661人,常规阶段申请15669人,录取了614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早申阶段有8051人拿到了defer,最终有206人转正录取。


在国际学生群体中,中国是第一大生源国。


以2024年入学人数为例,官网数据显示,来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30位国际本科学生就读,占比11.63%,研究生总数总数为7256人,目前有2900多位国际学生就读,占比40%。



具体来看,中国学生有多少人呢?


最权威的统计一共来自官方数据。2024-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读本科生有65人,研究生745人,总人数位995人,比去年略有下降,占比24.4%。


这就打破了第一个传言——


虽然印度学生总数超过中国学生, 但是在MIT,中国学生仍然是第一占比,印度学生总数位329人,仅为8%。


若把本科生单独拎出来看,人生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印度、加拿大、韩国等等。



我们也把近12年来中国学生在读本科生做了个梳理,多年来稳定在50人左右,变化并不大。


但仍然有一些趋势,从2020年开始逐步增长,并且在2023年达到了峰值,在五年内在中国招生人数多了10个人,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增幅了。


这就打破了第二个传言——


每年MIT录取总有传言说在中国录取遇冷,降温,甚至在有一年有一篇营销号文章说MIT没有在中国录取一个人而登上了热搜,但从官方数据来看,这些均为假的。


这几年来,MIT在中国大陆的录取并没有遇冷,反倒几乎是每年在逐年递增中。



那么MIT录取的中国学生来自哪儿呢?


我们也汇总了3年来MIT在海外高中和大陆高中录取的中国籍学生的数量。来自大陆高中的人数每年都为5人左右,集中在一些名校里。今年的录取来自上海中学、星河湾,北京的人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以及杭州的学军中学。


而海外高中则人数更多了。


上文提到,2024年,MIT在读中国国际学生人数总数为65-68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位15人左右, 既然国内有统计的人数有5人,那么来自海外高中的人数估计在10人-12人左右。


每年海外高中的统计因为来源不准经常不够准确,几乎经常会报多的,大多数列入统计的或许并非中国籍。


就比如在小红书的某项统计里,2025年来自海外高中的中国学生录取人数超过了30人,是国内高中的6倍, 这跟MIT官方往年发布的数据完全不符合,等最新发布。


这就打破了第三个传闻——


网传MIT录取海外高中几率是国内录取的大几倍,甚至有人说要上MIT必须得出国读书,这就是无稽之谈了,优秀的小孩在哪儿都会发光。


■谷雨暑假访校之旅,邀请MIT中国学生在校园里和同学们聊聊,学长说每年在读人数不过十余人。


02

MIT长什么样?


人人都听说过MIT的名头,但可能并不是人人都知道MIT长什么样。所以我们希望先从抽象落到具体,带大家走进MIT的校园看看。


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带着一群孩子们去美国访校,MIT一定是必去的一站。


访校过程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MIT大楼。


首先就是其标志性大圆顶,和它背后的著名的传奇:MIT的黑客学生某年是如何趁月黑风高、愣是把一辆真的小汽车送上了大圆顶!


■MIT的天才们总是拥有最大的脑洞,有一天竟把消防车送上了大圆顶,还任由它待了整整两天,最后还是波士顿警方用吊车弄下来的


此外,还有四座看似不起眼的大楼。


以下这张照片看似平淡无奇, 但这是在一个空间里,能同时看到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最多作品的地方 ,它们都是贝大师不同时期献给母校MIT的作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波士顿是世界上拥有贝氏建筑最多的地方。


当年贝先生在MIT念本科,聆听到20世纪建筑巨擎柯布西耶来校演讲,这次经历后来被贝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进而接触到现代主义建筑理念。


■从这个角度,可以一次性将贝先生的4件作品尽收眼底。


而MIT最高的楼叫作绿楼(Green是捐资人的姓,和绿色无关),它又被戏称为「竖的火柴盒」。


1959年,MIT邀请贝先生为母校设计一栋新教学楼,贝先生设计了一座18层(实际高21层)的混凝土大楼。


当时混凝土技术还在试验阶段,这样的高层建筑实属创举。


从贝先生早期的作品绿楼,典型的贝氏创新与实验建筑语汇已呼之欲出—— 几何构型、天然去雕饰、强调功能性。


■横着的火柴盒(左)、竖着的火柴盒及其力顶千钧的「砥柱」


「竖的火柴盒」 是当时剑桥市最高的建筑,据说至今还是。


当年法律规定建筑最高不得超过18层, 贝先生直接用几根大柱子把楼抬起来了。 没毛病啊,长高了,但还是18层啊!但据说这几根柱子在力学结构上很是了得,并且与风动效应相关。


不愧是MIT工程师的作品,就是这么硬核。


「竖的火柴盒」的当代传奇是,在黑客当道的MIT, 有一年学生们直接把绿楼变成了「俄罗斯方块」 ,用编程控制灯光秀,上演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大战。



紧邻「竖的火柴盒」的是 「横的火柴盒 ,它是化学系所在地。


两个「火柴盒」是不是都很形象啊!它们都「素面朝天」,就是裸露的水泥墙,内饰也极简,简单粗暴,但细节到位,非常实用。


绿楼另一侧是 30度锐角楼。


如此锐角的楼真是非常罕见,走进楼内却没有越走远逼仄的感觉,相反因地随型,一个小型楼梯间被妥帖安排在尖角处,而且每个房间的采光结构都非常合理。


■30度锐角楼里楼内,为了调节三角形带来的锐利感,房间门都是彩色的,还配有一个圆型透光窗。


第四幢是 媒体实验楼 ,也是四幢里最晚期的作品。


老楼是贝先生的作品,后来又从楼接出建造了新楼部分。如今,老楼又是视觉艺术展览中心,轮换展览艺术家们各类艺术作品,常年免费对公众开放。


■贝先生设计的媒体实验楼老楼,如今也是视觉艺术中心,常年举办各类艺术展,免费向公众开放。


边上自行车停放处也非常MIT,不仅配有打气筒,还配有修车的扳手等工具。 「手脑并用」的烙印打在MIT校园的每一处。



这四幢建筑都以简洁明快的几何构型主导,都是极鲜明的贝氏建筑语汇,它们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


二战之后,华而不实的古典建筑主义被抛弃,战争对经济的重创,战后重建更需多快好省,加之混凝土等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贝先生站在时代的潮头,作品开一代风气之先。


除了这四幢大楼,每个游人也不会错过 MIT当下最网红的大楼 ——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大楼,它倒不是贝先生的作品。


这幢楼从外观看,简直就是「东倒西歪」,但就是不倒;里面,更无一块规则的空间,百转千回。


它也像极MIT的另一面:惊艳。


■MIT的网红打卡楼--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大楼。


MIT也有博物馆。 对科学与工程感兴趣的游学生不妨一游,里面充满了动手的乐趣,非常酷。


有跟谷雨星球去访校的孩子也写道:


「在MIT也有堪称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学校内部也有许多 几何元素 ,比如立体雕塑,穹顶有着精细的几何构图,给人一种独属于理工科的美。」



03

全美最有吸引力的大学


跟大多数私立学校如哈佛不同,MIT在招生时候更看重学生的理工科学术素养,并不太受背景影响。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MIT的学生们,或许就是:


「改变世界的聪明人。」


自2023年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后, MIT是首个交出答卷的学校。 向来对亚裔友好的MIT,2028届新生群多了更多亚裔面孔。


MIT2028届有1102名新生,接近一半(47%)的学生都是亚裔, 同比去年上涨7个百分点。


而份额下降的是黑人/非裔、西班牙裔/拉丁裔,前者从占比13%骤降至5%,后者也从15%掉到了11%。



毫无疑问,高分成绩仍然是录取的一项硬性指标。新生调查数据显示, SAT中位数达到1540分以上,ACT为35分以上。


MIT的新生调查里也显示出其学霸招生风格,大半页都在分享成绩中位数。而能被录取的学生大多有些过人的天才式表现,比如竞赛大奖,或对Stem的忘我钻研,或者有着创新精神的小创业者。


我认识的MIT学生,几乎都能用天才来形容,不是自学好几名语言,就是全球竞赛大奖,抑或是自己在家写出app等……


MIT访校时候,学长所说,麻省理工学院有许多 对于数学非常敏感的人 ,甚至一些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算出常人花费一整天都算不出的题目。



此外,2028届男女占比分别为50%和46%,还有第三性和未披露性别的占比6%,男女比例均衡。


NCES数据显示,2022年申请MIT, 女生录取率(5.6%)为男生录取率(3.1%)的1.8倍。


女生在MIT就读本科,主要读什么专业?据统计,女生就读最多的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如果是女孩想要进入MIT还有一个路子: 进入顶级文理学院韦尔斯利,就读与MIT开设的双学位课程 ,该双学位仅为工程项目开设,要求非常高。如果不拿双学位,两所学校也开放公开选课。


MIT还披露了一项有趣的数据,有点学霸独特的有趣:同名数最多的名字是什么? 已经蝉联三届桂冠的Daniel,今年被Eric和Sophia取代。


MIT的科技研究也一直站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在最新一次调查中,其已经取代了哈佛,成为了全美学霸最向往的大学。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 MIT、斯坦福、加州理工 等以创新著称的学校,在产学研一体之下,在其他精英大学纠结文科教育的未来之时,其已经迎来无数新可能。


■MIT知名的媒体实验室



来源: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编辑: 李嘉祺
终审:姜乃强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联系我们

后台私信联系留学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67071542

推荐阅读

涨疯了!耶鲁、杜克、布朗官宣加入「9万学费俱乐部」,中产家庭的钱包瑟瑟发抖......

重要!剑桥大学宣布成立新学院,“AI+”专业文理通吃!

特朗普正在加大「抓捕」力度!支持哈马斯的学生领袖被捕,将被吊销绿卡,驱逐出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