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请回复”。
当下,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将真实世界与网络空间的边界不断模糊,这也使得上班族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全天候待命。“在吗”、“收到请回复”、“有个事想麻烦你一下”已经荣登职场人士最不想看见的消息前三,对于他们来说,收到这些消息,就代表着节假日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免费加班。
除了被剥夺的“离线权”外,被职场关系入侵的社交主页也不再是纯粹的私人领地。《奇葩说》第四季曾探讨过,加班应不应该让老板知道,其中提及的一点便是,辛苦工作的状态一定要让老板看见,吃喝玩乐的朋友圈则要小心翼翼地屏蔽老板。仅仅屏蔽老板还是不够的,微信步数还有可能出卖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外出的你……
当社交媒体日渐演变为窥探彼此生活的工具,上司和下属之间应该如何维系和谐体面的社交关系?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精编Slate网站专栏,职场社交礼仪手册已送达,各位看官请收好。
一、转主动为被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并不清楚老板是否愿意与自己建立网络社交关系,同理,老板们同样不知道下属是否欢迎自己“入侵”他们的网络空间。此时,最好的方法便是等待对建立网络社交关系需求更强的一方主动出击。
在Slate的调查中,受访者表示:“我非常欢迎来自下属的好友请求,但是我从不会主动向下属发送好友请求”、“我希望向下属表明,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隐私空间,但如果收到来自下属的好友请求,我也会欣然接受”……接受采访的老板们普遍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在社交网络上联系下属,这样做可以使员工拥有更多、更加自由的网络社交空间。“员工们有权力自主决定在社交主页上分享什么内容,我不希望因为我而打破了这种‘自由’。”一位老板这样说道。
被动准则虽然存在诸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它可能会使原本就处于被动状态的员工陷入自我怀疑:老板为什么加了其他同事的好友,却没有来加我?如果在心里有这样的疑问,不妨向其他同事请教一下。对于那些并不介意添加老板为社交主页好友的人们来说,主动出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保留拒绝的权利
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职场社交之间的关系?
对于那些实在不愿意与自己的老板或下属建立网络社交关系的人来说,勇敢拒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有人询问起原因,只需要表示自己希望将社交媒体与工作独立分开即可。
而对于那些真正渴望与老板或下属建立网络社交关系,并且能够在网络平台上热情互动的人来说,打破生活与工作的界限,并不算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即使是对于那些坚持认为工作和社交媒体之间应该划清界限的人来说,能够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当前,许多专业网站和工具都需要捆绑个人社交帐号进行登录,某些公司内部的管理程序也是依托社交帐号而打造的。
例如,一位职员在接受Slate的采访时表示,为了登录公司的管理系统,自己必须与上司建立Facebook上的好友关系。此外,也有受访者表示,老板会让员工在个人社交主页上分享公司的促销活动。
尽管上述举措均打破了私人空间与工作之间的界限,但是事实上,这些行为在当下并不罕见。只要要求不算过分,多数员工都会选择承担起本不属于工作范围内的“社交媒体责任”。
具体来看,在某些特定行业中,社交媒体原本就是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例如,记者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报道,塑造专业的媒体人形象。除了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塑造专业的职业形象外,员工有时还需要回应老板在社交主页上发送的有关工作的内容,这也是Twitter趋于职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适当屏蔽
目前,以Facebook、Instagram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站都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隐私设置功能,即用户可以设置不同内容的可见性。
这为那些与同事“互粉”,又不希望被过分窥探个人隐私的用户提供了便利。以Instagram为例,一位受访者表示,自己通过设置使老板无法看到她的InstagramStory,但可以看到她正常的发帖。
此外,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也有着不同层级的私人性。具体来看,Twitter的公开性最强,Instagram的隐私性最强,Facebook则介于二者之间。除了职场关系外,人们在发帖时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则是家庭关系。
多数受访者表示,由于在Facebook上添加了较多家族成员,因此并不会特别介意再添加老板或同事。除上述社交媒体外,以拓展职场人脉关系为核心宗旨的LinkedIn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一位不愿意与下属在社交网络上建立好友关系的经理表示:“LinkedIn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它是专为职场而打造的。”
四、不止于老板
大多数人都会担心社交网页上不合时宜的内容会引起老板的反感,事实上,老板可能是最“安全”的人。
在Slate的采访中,多数老板都表示,不会过分在意员工在社交网络上发送的内容。相反,同在一个层级的同事可能会更加关注彼此的社交媒体动向。一位受访者直言:“同事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并且期望我们对此保持缄默,这是十分不妥当的行为。”他表示“看到的人会觉得十分尴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希望在同事或老板心中留下尴尬形象,最好的方法便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不要随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五、保持社交媒体的“神秘面纱”
无论如何,在社交媒体之外谈论有关社交媒体上的内容都并不妥当。
“这样的讨论会令我感到不安”、“我会感到非常奇怪,难道人们只对我的个人生活感兴趣吗”……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希望在真实交往中听到对社交主页上的内容讨论。
此外,一位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曾有下属发送给我他们在Facebook上找到的照片,当时我们还不是Facebook好友,他们觉得这样很有趣。尽管我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交网站上查找自己的同事,但是这样做真的很令人感到不舒服,并且让我感到私人空间被“入侵”了。”
应该明确的是,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随意翻看对方的社交资料都是不礼貌的——尽管大多数人都忍不住这样做。那么,最重要的便是学会保持沉默,不要主动告诉别人你对他们具体了解多少,更不要提自己浏览过多少张他们在社交主页上上传的照片。
六、没有绝对的私人空间
最后,每一个人都需要明确,社交媒体上并不存在绝对的私人空间。一旦选择了在社交主页上发布或分享某些内容,就要做好这些内容将全部公开的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大一部分群体精于打造社交媒体形象的原因,只有内容做到无可争议,才能够不畏惧与同事或家人建立网络社交关系。在这一点上,不妨在发送内容前仔细想想,自己的老板或下属是否希望看到自己发送这样的内容,深思熟虑后,再按下发送按钮。
针对与上司或同事的社交距离,小编在以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为主要用户群的匿名社交App“秘蜂”上也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距离产生美”:
私人生活相关的全部屏蔽领导。
屏蔽,无关痛痒的给他看下以免认为我屏蔽。
好好工作,领导对你的私生活没兴趣。
朋友圈完全屏蔽,领导的朋友圈不点赞不评论不转发,当作透明人。
……
对此,各位读者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与同事们的社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