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箫园
欢迎关注箫园,以箫为缘,在这个小小的音乐天地,聆听纯净、美丽的箫笛音乐,探讨箫笛艺术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厚中国韵味。( 箫园获得中国网信办以及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文传榜”2015十大国学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羊城晚报  ·  雄安集团高薪招聘上万人?真相是…… ·  6 小时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招聘经理 ·  昨天  
谷饶生活信息站  ·  【谷饶直聘】2月5号更新,谷饶人才求职招聘平 ... ·  2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74岁刘晓庆,突传消息! ·  2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74岁刘晓庆,突传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箫园

“永不知疲惫的音乐旅人”郭雅志“跨界”箫曲两首《双声恨》《枫桥夜泊》

箫园  · 公众号  ·  · 2017-08-13 20:30

正文

郭雅志是我国著名的唢呐演奏家,唢呐声已经传遍世界,今天也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下郭雅志先生的箫声《双声很》与《枫桥夜泊》:


《双声恨》


《枫桥夜泊》

箫:郭雅志


郭雅志,1990年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唢呐专业,并留校任教。1993年郭氏发明 “唢呐活芯” 装置,令传统唢呐的演奏有了重大突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奖。这项发明,使唢呐这种传统乐器能适应更多现代作品演奏,同时也能演奏更多元的作品。1998年,郭雅志获美国Pro Musicis 国际大奖, 同年被文化部选为最优秀的音乐家在欢迎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访华音乐会上演奏唢呐及萨克斯管。

《郭雅志:伯克利音乐大叔的东成西就》

作者:方昕 马汶

他是每年波士顿联校春晚上的常客,每次表演台下必定掌声连连,称赞不绝;他是新民乐道路上的忠实改革者,曾用一曲“All of Me”感动了台下的一千五百位观众;他是在伯克利音乐学院进修的大龄学者,同学们亲切的称他为“唢呐大叔”。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年轻的华人们证明逐梦的痛快。他就是郭雅志。

九十年代,精通三十多种吹奏乐器的他是北京录音棚最受欢迎的人,《好汉歌》、《黄土高坡》这些经典旋律里的唢呐号子都是由他演奏。之后,他成为香港中乐团长达十二年的唢呐首席。再后来,他去了美国、荷兰、丹麦、日内瓦、比利时、匈牙利、新加坡等所有音乐演奏家此生最想去的地方进行巡回演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乐团作曲家心甘情愿花费6年为他谱写唢呐合奏曲,至此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中国之声在世界各地荡然回响。可以说“中国第一吹”的名号,非他莫属。




“我一开始接触的并不是中国的丝竹乐器,而是西洋管弦乐,当时学了五年法国号。在被山西晋中艺术学校录取后,我开始学习中国地方戏曲乐器。然后艺校毕业了,我下乡工作,承接小型表演活动。”郭老师这样开始了他的介绍。“但是生活仿佛使得我的梦想止步不前。于是毅然决然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去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唢呐,继续完成我的梦想。” 天不负人,成绩优异的他留校任 教,这一教便是九年。



郭雅志唢呐《好汉歌》 赵季平曲并指挥


九十年代末,国内对于民乐发展所提供的机会都相对有限。郭老师开始对于这种照本宣书的教学模式也感到有些乏味。他不想被拘束在这种一成不变的环境下。 所以他放弃了讲台,选择进入香港中乐团,开始出现在了各种表演舞台上。

性格常常决定一位音乐家的发展轨迹,而郭老师,注定是要承担更多的音乐使命,“我不想再让大家以一种尝鲜的态度去对待中国民乐。”郭老师说,“为了给中国民乐开拓更多的可能性。我决定将民乐带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希望将中国民乐与西方的爵士乐相结合,发展成世界主流音乐之一。”



郭雅志的吹管世界音乐会




郭老师又一次做出了选择,这一站,他来到了伯克利。 当我们问起郭老师为何会毅然的放弃在香港十二年时间里打拼到的一切,跨越大洋彼岸,来到美国求学时,他笑了一下。 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到无怨无悔,幸福满足,还有那么一丝坚持不懈的冲劲儿。云淡风轻时,潇洒自在来。



“我是一个即兴的人,不论是我自己还是我的表演。但我想要做的事,无论多久,无论多难,我都要做到。” 他意味深长得说到, “大家都知道Jazz是一种即兴音乐,自我又富有个性。我希望能看到中国民乐融入世界音乐的主流,能有Chinese Style Jazz。” 说完,郭老师爽朗地笑了起来。似乎对自己说出 ‘Chinese Style Jazz’感到些许不好意思,但他眼里闪烁的执着,让人毋庸置疑他的决心。

其实尝试结合东西方音乐并不是他第一次当开拓者的经历。早在他还在国内时,他就是第一个将南方唢呐的曲风引进到北方的先导者; 更是女子十二乐坊组合这种新国乐的创始人之一。


“来美国进修其实意味着您要放弃很多东西了,如此的牺牲,面临新的一切难道没有伴随而来的困难和忧虑吗?”


“当时没想太多,就是想去自己憧憬很久的学校学习,进一步完成自己的梦想。”郭老师顿了一下,“反正就这么来了,总归是要遇到顾虑和难处的。比如说,语言,家庭,学业,以及当时我未完成的合约。有段时间我每周都要徘徊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确非常劳累。但是我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好,不后悔。”郭老师讲起在这边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无不表露出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兴奋还有那勇于挑战的热血。“有很多国内的民族音乐家密切关注着我,瞧瞧能在这边闯到什么程度呢。我一定得加把劲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