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  ·  两架飞机在美国相撞 ·  16 小时前  
新闻晨报  ·  69岁周润发,传来消息! ·  昨天  
津云  ·  昨夜今晨 | 29人失联 | ... ·  2 天前  
津云  ·  昨夜今晨 | 29人失联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结婚那天,爸真舍不得把你的手交到他手里,攥疼你了吧”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6 07:15

正文


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游子吟》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儿行千里母担忧”

一点不夸张



近日,三位老人带着三幅用自己的白发绣成的“家书”现身苏州山塘街街头,盼儿回家过年。


三位刺绣老人,分别是76岁的陈奶奶,80岁的王爷爷和72岁李奶奶,他们的子女们长期在外工作,有好几年春节都没有回到家里和父母团聚。



“每次打完电话,你妈总是舍不得先挂。”


这封“白发家书”的每一字、每一笔都是由80岁的王强老人亲自动手,用自己平时收集的白头发,一针一针耐心绣成,前前后后共花去了四十多天时间。


不知何时起

白发成了老人们对 儿女的 呼唤



日前,北京某大型商场中庭展出了一个高达两米半的巨型艺术装置。这个装置由 2061个装有老人白头发的瓶子组成,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家”字。




玻璃瓶里的白发是从全国34个地市的2061名父母亲那里征集而来。


(剪下头发的一瞬间,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每个瓶子都附有一句父母亲对外出工作的儿女想传达的 心底话



(这里装的是白发,也是呼唤: 我已老,为何你却越走越远


随着社会发展的趋势,还有生活压力所迫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远赴北上广等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而他们的父母往往只能留守在家乡。


大部分年轻人碍于地域、经济方面等实际问题,几乎都只是春节才会回家与父母见面。所以每到年终岁末,儿女回家过年成为许多老人心底最直接也最强烈的期盼。


“家里的房间,永远给你留着,累了就回家”

“你爸那瓶陈年黄酒,非要等到你回来他才舍得开”

“敲开房门喊你吃饭,才发现你已经不住这个家”


“结婚那天,爸真舍不得把你的手交到他手里,当时攥疼你了吧”


你长大了,你的选择我们尊重。


曾经以为与父母离得很近很近,近得一个脚步就可以迈进。但蓦然回首时才发现,时间如沙漏一般匆匆从指缝溜走,他们早已渐行渐远。


“别老加班,记得早点休息。”


“你从小没吃过苦,离家这么远还适应么”

“小时候你割破手,妈比你更疼”

“不用给我们打钱,爸妈也花不了什么钱,有空回来看看就好”


“听你说工作不顺心,我总是睡不好”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过就是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另一边,看着他消失在角落的转弯。他用背影告诉你说:“不必追”。


“儿,每年你回来都觉得你又长高了,我俩却越老越矮。”


“今年过年,不忙就回来吧”

“一直不敢告诉你,你爸开始记不起你的小名了”

“你妈每天早上打开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看你那边的天气预报”

“闺女,他不爱你。会有真正爱你的人出现,爸妈陪你慢慢等”


“现在走在大街上,好多人都管妈叫奶奶”


孩童时,以为送一瓶爸爸爱喝的啤酒就是爱;年少时,以为取得好成绩给妈妈看就是爱;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爱是陪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