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以浪潮之势席卷各个领域,
又在短暂风光后尸横遍野。
O2O俨然已成为
现代营销的“标配”,一句正确的废话,你提或不提,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但是又不能简单地把O2O当做一个拿来即用的简单营销模式,也就是
用营销模式的思维去运营O2O。
而应该把O2O看作系统的商业模,背后的逻辑需要企业从整体出发,进行战略性的规划部署,在整个价值链上进行资源的支撑和服务。满足了这个基本前提,你的O2O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接下来,我们再把问题具体化。究竟如何制定企业进入O2O模式的时间表?又如何一步步设计自己O2O运作的方式?解答这两个问题,你必须先搞懂关于O2O最为核心的4个要点。
自Alex Rampell 提出O2O的概念以宣扬一种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营销模式以来,O2O在商业实践中的发展早已超出原始定义,有了“线下-线上”(Offline to Online)、“线下-线上-线下”(Offline to Onlineto Offline)、“线上-线下-线上”(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多种模式。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O2O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打通,平衡消费与供给两端,释放资源空置率,提高资源整体的运作效率与价值。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打车行业,不管是滴滴还是Uber,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既解决了用户想要随时随地方便打车的需求,又解决了路面上空置车辆的载客率问题。而这一价值实现的前提是,的确有许多车辆(无论出租还是私人车)存在着很大的空置率,而车主本人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打车软件才能高效运作,而不会因为没有车辆可用而出现资源对接尴尬的问题。
对比风光无限的出行市场,生鲜O2O企业在2015年几乎全盘陷入绝境。尽管其背后的原因众多,有关运营,有关盈利模式等等,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资源对接的失败。这些资源既有货源的供应、物流仓储的配套,也有线下发送渠道的保障,无法有效对接这些资源,顾客无法从中体验到O2O模式相比自家附近菜市场或者大型超市带来的好处,自然也就不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买单。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是否要步入O2O阶段,关键一点在于你的资源在流动中是否处于明显失衡状态,解决这种失衡的资源支撑是否到位,是否能够从下到上地处理好资源、管理、系统三个层面的协调工作。
O2O
的实质是一种服务,是生活消费移动互联网化的成果。其运作效果的好坏,博弈点在消费者的需求。
但这种需求并不是消费者笼统的需求,而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急迫性、定制化、体验性的需求。从O2O模式的发展历程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O2O
模式的演变,已经跳脱了线上、线下泾渭分明的区隔,而是以满足消费者最急迫、高频次的需求,最优化消费者的决策与购买流程为追求。实现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场景化、社区化、生活化,则是未来O2O发展的方向。
就拿高德地图来说。消费者出门在外都会遇到要吃饭的问题,然而对于选择吃饭地点却存在很多未知,例如对于周围有哪些餐厅,餐厅的口碑如何,餐厅的空座率、周边的停车位管理等等。针对这些需求,高德地图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更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得到了最佳的流程体验,自然也就愿意习惯这种O2O的运营模式。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判断自身能够满足消费者什么样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急切程度、出现频次是决定自己切入O2O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衡量自己如何设计出最佳的消费体验,才能布局O2O的盲目后果。
入口:O2O的制胜点
尽管流量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但布局入口仍然是每个企业做好O2O的制胜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入口对于企业来说,是吸引消费者、到达消费者、解读消费者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所谓的O2O也就毫无价值。
入口的布局,往往可以从三个方向考虑:
第一,企业自有平台,包括企业官网、活动minisite、自有媒体、APP、实体
店。具备一定资金、技术和人员条件的企业,往往愿意选择这种入口。因为它具有更高
的自主性、灵活性、能动性和数据的实时性、易得性、完整性。
第二,合作平台。通过借助合作伙伴的引流能力,吸引消费者注意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慕思与网易的合作,通过网易旗下的产品矩阵,为慕思的健康睡眠活动与产品引流。借
助合作平台来引流,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性价比相对较高、效果较为可控的选择。
第三,公共平台,主要是指大流量入口,例如天猫淘宝、京东、今日头条等。对于这种
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企业对效果的可控性更低,未来所要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并且平台上各种信息混杂,因此噪音较多,品牌不够突出。因此对于是否选择以及用什么判断标准来选择第三方公共平台,企业需要更加慎重的考虑。
目标:O2O的设计方向
纵观整个商业环境中O2O的战略设计,总体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品牌型,如宜家、欧派,另一种则是平台型,如天猫、京东。
设计O2O的战略方向的参考维度主要有两个:
第一,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越是非标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消费的定制化体验越精致,那么企业的O2O就越适合采用品牌型策略。所以类似于欧派的定制大家居、河狸家的上门服务等等,都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口味来提供服务,品牌型O2O战略就是最佳选择。
第二,产品/服务的地域性。消费者获得产品或服务越是具有地域特色,就越适合用品牌型策略。类似于生鲜O2O、宜家的O2O模式等等,都要依托具体地理位置。不同品牌之间比拼的是服务和产品给消费者的体验,以及在一定地理割据范围内的品牌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