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网  ·  广东多所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见鬼了!为啥立春后还这么冷,甚至比北极还要冷?!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08 20:00

正文

“立春都过了,咋还这么冷啊!”


这几天,你是不是也和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过?没错,这个春节假期刚过完,冷空气就像开了“速冻”模式,嗖嗖地就来了。全国各地都像是被塞进了大冰箱,“冷”这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了,简直是“ 冰冻 ”模式!


2025年2月8日早晨7点我国气温分布图 | 中央气象台


看看这让人瑟瑟发抖的温度:2月7日早上,北方的朋友们感受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问候”——呼和浩特, 零下26.5度 ,哈气都能瞬间结冰;太原, 零下16.6度 ,出门感觉脸都要冻僵了;天津, 零下12.4度 ;北京, 零下12.1度 ;济南, 零下12.1度 ;石家庄, 零下11.6度 ;郑州, 零下7.2度 ……


一个个城市的名字报出来,都像是在念冰窖的名字,全都创下了今年,甚至是这两年来的 最低气温纪录


你以为北方已经够冷了?南方的小伙伴也别想幸免。


2月8日早上,冷空气继续南下“包邮区”:合肥, 零下9.8度 ;南京, 零下7.5度 ;杭州, 零下4.6度 ,上海市区徐家汇,也 零下4.2度 。要知道,上海可是难得见到零下低温的,这次竟然也冷到 打破了1990年以来的2月最低纪录 。真是让人怀疑,是不是冬天走错了片场!


2025年2月8日早晨7点前后北极点和我国山西大同的气温对比示意图 | earth,中气爱标注


更让人震惊的是,就在咱们被冻成冰棍的时候,遥远的 北极圈,却好像没那么冷 ?2月8日凌晨,北极点大约零下25度,北极圈附近的新地岛西部甚至只有零下1度。


你没看错——咱们 中国有些地方,竟然比北极还要冷! 比如河北康保, 零下34.2度 ;山西右玉, 零下30.4度 ;大同, 零下28.2度 。这温度,直接把北极点都给比下去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魔都上海,竟然也比北极圈内的新地岛西部还要冷。这简直是“冷”出天际,“冷”得魔幻啊!


2月8日的上海迪士尼乐园 | 斯派克@小红书


看到这,你肯定也和我一样,脑袋里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

  • 为啥都立春了,反而比最冷的三九天还冷?

  • 为啥咱们河北、山西北部,能比北极点还冷?连上海都比北极圈里还冷?

  • 这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极端天气”?还是“倒春寒”来了?


别着急,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这“冰冻模式”背后的秘密!


春都“立”了,咋还这么冷?


“立春”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春天就要来了,天气应该暖和起来了?嗯,这其实是我们对“立春”这个节气的美好误会。


咱们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确实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它就像一本古老的“ 农业气象日历 ”,告诉农民伯伯们啥时候该播种,啥时候该收割。这“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 中原及附近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一带)一年四季大致的气候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在“小寒”到“大寒”这段时间,也就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而 “立春” 呢,虽然名字里带个“春”字,但它 只是“春天要开始”的一个信号 ,并不代表天气马上就变暖和,更不代表春天就真的来了。


“节气”说的是“气候的平均水平” ,就像班级考试的平均分,它只能反映大致的情况,但每次考试的具体分数,也就是每天的天气,都会有高有低,忽高忽低的,“闹点小脾气”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气候学上,或者说在国家气候中心这样的专业机构眼里,冬天可不是只有“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人家说了, 冬三月包括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 。“立春”节气在2月初,还在“冬季”这个大Boss的统治范围之内,当然还是冷的。


国家气候中心文章中对冬季的表述


事实上, 每年的2月份,我们国家都有可能会遇到寒潮 这种“boss级”的冷空气,甚至冷到“严寒”的程度。不信你看,1990年的2月份,上海徐家汇就曾经冷到零下6.1度,1957年2月更夸张,上海零下7.9度,连厦门都只有2度左右!这都比“大寒”节气的时候还要冷得多。所以说, “立春后比大寒还冷”,一点都不奇怪 ,老天爷“任性” 起来,啥事儿都能发生!


今年的情况,就更“特殊”了一点。因为 今年“大寒”节气的时候,我们国家正好经历了一次“疯狂大回暖” 。有多夸张呢?东北都暖和到零上了,长江流域都快热到20度了!大家还穿着单衣吃冰棍呢,结果“立春”一到,画风突变,寒潮“嗖”的一下就来了,席卷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直接从“暖春”秒变“寒冬”。这“过山车”式的降温, 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 ,所以大家才会觉得——“哇!立春后怎么还这么冷啊?”


但其实,你要是仔细想想,上次“大寒”期间的大回暖之后,紧接着也来了一次“大寒潮”,那次降温的幅度比这次还猛,中西部地区也比这次更冷。只不过那次 “大寒潮”发生在“大寒”后,大家觉得“大寒嘛,本就该冷”,也就没觉得奇怪了。


要是我们把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 1月下旬的平均气温拿出来比一比,你会发现,其实2月上旬并没有比1月下旬冷多少。只不过是“大寒”期间太暖和了,“立春”之后又突然变冷,这“先扬后抑”的套路,才让我们觉得“今年立春后特别冷”而已啦!


所以说, 这次寒潮,虽然冷,但它还真算不上“倒春寒” ,顶多算是“冬季Boss”“临走前的怒吼”。


北极应该最冷?其实还真不一定!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北极”不就是地球上最北边的地方吗?太阳光最少照到,理所当然应该是最冷的啊! 为啥咱们中国有些地方,能比北极点更冷呢? 就连上海,甚至都比北极圈里面的地方还冷?


“这不科学啊!”


如果只看“纬度”这个因素,那确实是 纬度越高的地方应该越冷。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理想情况” ,真实的世界要复杂得多啦。就像考试,理论上好好复习就能考高分,但实际情况,还得看你考试当天状态好不好,甚至还得看运气呢!天气也是一样, 影响冷暖的因素可多着呢 ,“纬度”只是其中之一。


想要搞清楚 “为啥中国比北极还冷” 这个问题,咱们得请出几个“幕后Boss”来好好聊聊: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第一个Boss叫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听名字怪拗口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大海和陆地,脾气不一样!” 你想啊,大海和陆地,一个是水做的,一个是石头和土做的,它们的“性格”肯定不一样。


海水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 ,吸热和散热都比较慢, 所以冬天海水没那么容易变冷,夏天海水也没那么容易变热,温度变化比较“温柔”。 陆地呢,就像一块“铁板” ,吸热和散热都很快,太阳一晒就发烫,到了晚上就变凉, 温度变化比较“暴躁”。


咱们的北极点,其实是在北冰洋上。 北冰洋啊,都是水 ,所以“性格”比较“温柔”,冬天再冷,也有海水这个“暖宝宝”在下面兜着,温度不会太离谱。


但是!环绕着北冰洋的那些陆地,比如 西伯利亚、格陵兰 这些地方,它们可是实打实的陆地。“性格” “暴躁” 得很!冬天降温起来,那是真的 “六亲不认” 。所以, 北半球最冷的地方 ,还真不是北极点,而是西伯利亚这些地方。西伯利亚比北极点冷,其实是 “常规操作” 啦!


西伯利亚和格陵兰位置示意图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气爱标注


环流变化


第二个Boss叫做“环流变化”——这个Boss更厉害,它能“ 操控空气的流动 ”。


空气就像水一样,也是会流动的。在地球上空,就有一条巨大的“空气河流”,叫做“ 西风带 ”。这条“空气河流”平时都比较“安分守己”,沿着一定的路线“哗啦啦”地流淌。但是!最近这条“空气河流”有点“不听话”,开始“扭来扭去”地“ 剧烈振荡 ”起来。


这一“振荡”不要紧,直接 搞乱了全球的冷暖格局 。本来应该吹冷风的地方,突然吹起了暖风;本来应该吹暖风的地方,反而刮起了冷风。在 欧洲和西西伯利亚一带,突然冒出来一个巨大的“暖高压” ,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团”,把暖空气源源不断地“泵”到北极圈里面,让北极都变得暖和起来了。与此同时, 在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一带,冷空气就像“开了闸”一样,“呼啦啦”地往南冲 ,形成了“寒潮”大军,一路杀向我们中国。


所以,最近亚洲中北部地区的天气,就变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太极图” ——西边暖烘烘的,东边冷冰冰的!北极点因为“暖高压”的眷顾,反而没那么冷了。而我们中国,尤其是河北、山西北部这些地方,正好“撞上”了“寒潮”的最强火力,当然就冷得“发抖”了。上海呢,虽然没那么靠近“寒潮”中心,但也受到了“寒潮”的波及,比“暖洋洋”的北极圈新地岛西部要冷一些。


2025年2月6日500百帕位势高度、850百帕温度组合图及北亚冷暖形势 | 中气爱制图标注


地形因素


第三个Boss叫做“地形因素”——这个Boss比较 “本土化”,专门影响“局部地区”的天气。


就拿北京和大同这两个城市来说吧,它们的纬度差不多,都在北纬40度左右。但是!2月8日凌晨,北京市区零下9度左右,大同竟然零下28度。这 “温差”也太大了 吧!为啥呢?这 就是“地形”在“搞事情”了


大同 这个城市, 地势比较高 ,海拔有1000米左右,最高峰能达到 2000多米。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6度左右。这“海拔高度”本身就让大同“先天不足”,容易变冷。而且,大同这个地方, 北边地势“开阔” ,“一马平川”,直接“敞开大门”迎接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这次寒潮的老家,正好就在中西伯利亚,大同那是“首当其冲”, 直接“硬扛”了寒潮核心冷气团


北京就不一样了,虽然也冷,但地势“低洼”,市区海拔只有几十米,“海拔优势”就出来了。更重要的是, 北京的西边和北边,有燕山和太行山这两座大山“保驾护航” 。这两座山就像两堵巨大的“挡风墙”,有效地“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让北京市区“躲过一劫”,气温自然就比“风口浪尖”上的大同要高得多啦。


北京和大同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对比示意图 | 中气爱标注


所以你看,“中国比北极冷”,“上海比北极圈还冷”,这事儿听起来“离谱”,但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天气变化,那是“海陆空”立体联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光看“纬度”这一个指标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