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之堂中医门诊部,有一个教室,专门提供大家学习和同道交流的场所,每年任之堂会上不少课,现将这些讲课内容整理逐步出来,发到微信平台,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一讲: 熟地黄(熟地)
因为这个熟地黄自己用的比较多,今晚和大家讲一下对熟地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开讲之前,大家先思考下为什么叫“地黄”?
地黄这个名字,又叫地髓,为什么称之为地黄,又叫地髓?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很多的名字都是有意义的。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什么样的病人呢?长期胃返酸非常厉害,西医治酸的药,保护胃粘膜的药,增加胃动力的药,杀幽门螺旋杆菌的药;中医制酸的药、降胃气的药、平冲的药、清热的药,所有中医西医关于治疗胃病的思路都用遍了,但是病人还是不停地反酸,反酸了20多年。然后找我看,带着厚厚的病例过来,翻看完病例你会发现所有你能想到的方法别人都想到了,但是病人还是没有治好,咋办?
这个病号,当时我第一感觉是先不研究别人这些方案,先看完脉象再说。号脉后发现这个病人左尺非常非常弱,几乎摸不到,右手关部和寸部偏大,整个气机往上冲,非常厉害,在这种前提下,如果用半夏,代赭石,枳实,枇杷叶,竹茹,沉香这些降下药有没有效呢?当时可能有效,但降下之后呢?它会继续往上反。
我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放风筝,风把风筝往上吹的时候,我们要把风筝收回来,就要把线往下拽,收回来之后,你手一松,风筝又被风吹上去了,你再把放风筝的线往下拽,再拽下来,手一松,风筝又上去了……。
如何保证风筝被拽下来之后它不再上升,把它固定到一定的高度,不能光靠不停往下拽,而是拽下来之后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很重要。
如果你放风筝的时候,风筝飞得太高了,你往回收,向下拽,到一定合适高度的时候,你在风筝线下面绑上一块大石头,或者把线系到一颗大树上,再放手,你看风筝还往上飞吗?肯定飞不上去了。
所以这个胃反酸的病人不能单从胃治,还要从肾治。因为肾在下焦,如果肾水不足、肾阴不足,水不制火,会造成虚火上亢、气往上冲。所以,你只要把下焦肾水阴精填满之后,病自然就好了。
这个病人,当时重用熟地60克,加上半夏等降胃气的药,很有意思,当时开了三副药,喝完第一杯药就不反酸了,复诊的时候病人很开心,连连称奇,说你这个药神效啊,我才喝了一杯就不反了,效果非常好,这20年的病这下就拦住了。
所以说治疗这个胃反酸、胃气上逆要从肾治,那这个肾水从哪里来呢?
很多人说这个肾水,不就是天一生水,金生水,从肺来的,肺属金,金能生水,从肺往下生水,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肺居上焦,脾胃在中焦,肾在下焦,这个水从金到肾绕这么一大圈,无论如何都必须经过中焦脾胃这一块,经过中焦土这一块。
所以,土对应中焦,脾胃这一块不好的人,肾水是不足的,所有胃气上逆、反酸的病人,都存在金不生水,都存在肾水不足。因为肺气的下降要通过胃气的下降,肺气才能往下收,才能金生水,如果这个胃气不降,胃气上反,必然会导致肾水不足,下焦肾亏。所以呢,胃和肾是一起的,胃不好的病人不调理肾,这胃永远调不好;肾不好,肾亏、肾阴虚的病人,如果不调理胃的话,这个肾也调不好。
地黄,又称地髓,地是属土的,对应胃。髓为精髓啊。
种过地黄的人都知道,种了一次,第二年再种就不行了,因为地里面的精髓都给地黄吸走了,所以地黄本身就能养胃阴,也能养肾阴。
这个熟地,我曾经开到80克、100克,病人服后连说好喝,味道甜甜的,甜味本身就是属土的,归脾胃。咸味才入肾,药书上说地黄是专门走肾的,其实是错的,地黄本身具有甜味,就是走脾胃的,本身就可以养胃阴。
土地没有水,浇上一盆水,水可以很快地被土吸收进去,但是浇上第二盆,第三盆,第四盆水……,大量浇水的时候,水湿会泛滥成灾。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胃阴不足,胃气上逆,就会导致肾水不足,这样的患者舌正中间有很深的裂纹,周围有很多细小裂纹,同时伴有胃气上逆,导致失眠,反酸,耳鸣,头昏等很多病症。用地黄是很好的,那么用多少合适呢?书上都说地黄碍胃,碍不碍胃呢?怎么应用呢?
此时如果用小剂量地黄,解决不了问题,就要大量应用地黄,用到60克,80克,100克。但是这个熟地用多了,大量滋阴药用下去,就像地面长期干旱,突然大量浇水一样,会造成水湿泛滥,那么就需要疏导,把水往下引,进入土壤更深层次。所以熟地用量大的时候,就要配半夏,当用到80-100克的时候,配上半夏,它就不会碍胃了。因为半夏往下降,半夏一降,阴液物质都往肠道走,胃就不胀了,药物到了肠道,肠道进一步吸收,实在吸收不了的就会通过大便排出。所以,大量应用熟地后,吸收不了就会大便变黑,大便多一些,但因为配了半夏,也不会碍胃而出现胃胀,病人会很舒服。
还有,这么多熟地吃下去会有些滋腻,会导致肠道之气运行困难,蠕动差一些。所以,重用熟地时也要配上陈皮。
陈皮、半夏、熟地这三味,用熟地填补肾阴、胃阴;用半夏往下降,胃气以降为和,降胃气,这样熟地把胃阴养好的同时还可以借半夏之力往下走,往肾上走,胃中也不会因为出现大量熟地而感到滋腻,借用陈皮行气,使其滋而不腻,补而不呆,熟地下行会很灵活。
熟地、半夏用好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讲火神派,认为好多病是阳虚造成的。其实现在很多人熬夜,长时间看手机,晚上睡不着觉、失眠等等。这些都会消耗人体大量的阴液,导致体内的阴液不足,阴分不足,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很烦躁、毛糙、脾气气躁,舌质偏红,舌头有裂痕,这些都是阴分不足造成的,并不是阳虚。
尤其对长期失眠的病人,最近发现应用大量的熟地,把下焦的阴分一养,半夏把胃气一降,病人失眠好了,睡觉很舒服。
我做了一个实验,我自己喝地黄,我是心火比较偏旺的人,用了250克生地,加10克左右桂枝,还加了点陈皮,然后睡眠很好,胃也不胀。
外地一个病人,长期失眠,给他用100克熟地,加点肉桂,陈皮,半夏,喝了三副以后,睡眠明显改善,当然,睡眠好了同时也能养阴。
大家不要弄错了,熟地补阴,但并不是凉性的药,它是温性的药。不要总觉得服用补阴的药会太凉,虽然熟地能滋养肾水、补肾阴,但并不是凉药,所以不需要担心。
关于熟地,明代张景岳又称张熟地,对它用的很广,对于肾虚,胃气不降,痰往上涌,虚喘的时候就很擅于用熟地。
在临床上,常用中药里面,能够独当一面、挑大梁的不多,不超过50味,也就20味左右,而熟地就是其中一味,把熟地用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大家学医要想学好,要想提高,就需要在常用的常规药物里面好好琢磨,像熟地,当归,人参,肉桂,附子,大黄,生石膏,代赭石,细辛......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药,能把这些常规的药用好,就可以解决很多大问题。
好,今天就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于熟地还有疑问的,可以进行提问,我进行解答。
师生对话:
1、学生问:半夏是用生的还是制的?降胃气,除了陈皮,砂仁,白豆蔻可以吗?大量地应用熟地,多余的津液到了肠道里,可以加厚朴帮助排出去吗?
余师答:这个半夏生的、制的都可以,它从夏至开始慢慢枯萎,是个从阳引阴的药,把阳气从上焦通过中焦往下焦引,中焦是个枢纽,是个周转,取的是半夏的从阳引阴。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半夏是从阳引阴的药。
陈皮就是行气药,这味药很有意思,配补益的药帮着补药发挥作用,配滋腻的药可以帮助滋腻的药发挥作用,和其他药不一样。
厚朴有宽肠的作用,什么叫宽肠?是指它有舒张肠平滑肌道的作用。如果用大量厚朴的话,有可能熟地通过胃到肠道里,还没有好好的吸收就排出去了,我们的目的不是把熟地排出去,而是让熟地在胃肠道内吸收,最后到肾。
2、学生问:金水六君煎之用?请您说一下。
余师答:号脉时,如果左尺不足,右手寸关上越,这时候就可以用熟地,陈皮,半夏这几味;如果舌苔偏腻,说明有痰湿,可用金水六君煎,其中有茯苓可祛湿;如果舌苔有裂痕,阴分不足的,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用熟地,陈皮,半夏,此三味是金水六君煎的核心思想。如果长期阴分不足,还会出现肝血不足、血虚的情况,可以加当归,把肝血养一养,熟地既能养肾,也能养肝,这三味是金水六君煎的简约版。
这三味主要是针对胃阴不足,胃气上逆,肾阴不足的状态。只要见到舌质偏红,舌苔有裂痕,反酸,摸到左尺不足、右寸关上越,就可以用这三味药。如果舌苔裂纹不明显,有痰湿的状况,出现脉象也可以用金水六君煎。
3、学生问:地黄分生地黄和熟地黄,老师今天讲的是熟地黄的用法,熟地黄性温,生地黄性凉,二者用法有何区别?
余师答:生地可以走心,如果左尺不足,右寸关上越,左寸关也上越,舌尖很红,心脉也亢,说明除肾阴虚之外,还伴有胃气上冲和心火亢盛,就可以用生地。如果觉得生地太凉,可以用大量生地搭配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