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
2
月
28
日在银保监会吹风会上表示,银保监会将积极推动金融供给结构改善
,
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
比如村镇银行、民营银行、中小型保险机构,今后会根据需要继续增加数量。
这些机构有一个特点,就是服务当地、服务社区。对于专业性特色机构,主要从丰富市场主体、满足金融多元化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一方面。
他表示,金融供给侧改革包括改善金融供给、畅通供给渠道、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等五方面。
下一步还会继续增加银行业保险业中小型机构的数量,并提高业务占比。
未来增加新的中小机构时,要研究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尽量避免新增机构出现高风险,
但不能保证这些机构百分之百没风险,因为金融机构本来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
针对潜在风险,监管部门将采取多种手段压降风险,
个别机构可以试点破产退出机制,但主要还是要采取兼并重组手段
等。
肖远企表示,要从五方面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改善金融供给,需要用好“一加一减”。一方面,增加有效供应,尤其要进一步增加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数量,并提高其业务比重。
另外,要充分调动信贷资源,确保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尤其是贷款、债券投资的资金供应要与经济增速相匹配,但也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搞“大水漫灌”。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近两年贷款平均增速为12.26%,2018年银行贷款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3.4%。
另一方面,破除无效供给。
要把有限的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减少甚至退出。以多种方式推动僵尸金融机构退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把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兼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为实体经济腾出新的信贷空间。
另外,要提高金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前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多变性与金融供给的不平衡、不适应之间的矛盾。要根据实际需求推出特色化、差异化甚至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进行精准金融服务。要推动金融机构改变经营模式,提高对实体经济供应的有效性。
二是畅通供给渠道。
要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尤其是从大型银行向中小型银行向非银机构传导的链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要打通市场梗阻,在风险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联通;要消除空转通道。
三是优化金融结构,促进行业回归本源良性发展。
要优化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结构,推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城乡金融结构。
四是提高配置效率。要把金融资源,特别是过度授信和多头授信的大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要加大新科技的应用,提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水平和范围。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行内部流程改造。
建立健全退出渠道。
五是降低融资成本,总体目标是实现“双降”——资金成本降低、时间成本降低。肖远企透露,目前,银行机构贷款利率明显下降,5家大型银行和邮储银行2018年四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06%,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该项贷款平均利率6.71%,较2018年一季度下降均超过1.1个百分点。
此外,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 李文红表示,原银监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和结构性存款相关的监管制度,从行为监管角度对结构性存款的信息披露、销售等提出了要求。因为结构性存款挂钩衍生产品,此前的衍生品管理办法、杠杆率管理办法等,也涵盖了一些主要要求。理财管理办法又进一步对此进行了规范。
目前我们关注到,
有一些结构性存款实际上是“假结构”。有的行权条件是极小概率事件,使得客户能够100%获得收益等,这些假结构设计不符合衍生产品管理规定。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推动银行把现有制度执行好,规范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