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电子计算机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战略分析》
在
"
七五
"
期间,特别是今后一、二年里浙江省电子计算机产业和应用应该怎样发展,采取什么样对策,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重要问题,我们受中国计算机学会和浙江省科委的委托,从
1985
年
3
月起,对浙江全省计算机制造、软件、应用、人才培养等现状作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本文,其目的是试图对我省计算机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战略与对策作一些探讨,以便供给各有关领导部门作相应决策时参考。
在这里谨向支持本项课题工作的全省数百位提供原始材料和整理数据、上机操作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1985
年上半年,曾对浙江省内
500
个有关单位进行了一次书面调查,回收到
413
份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所具有的硬软件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科技人员数量、业务水平,人员培养等。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结合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同时也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浙江省在
1980
年前仅有
10
余台中、小型计算机,应用项目大都是数值计算,有些机器甚至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甚微。
由于浙江省委、省府十分重视计算机的应用。根据我们收到的调查表统计,从
1980
年到
1983
年浙江省计算机数量几乎每年增长一倍左右:
1984
年达到高潮,装机台数约为
1983
年的四倍(详见图
1)
。
图1,1980年至1985年浙江省装机数量
到
1985
年
7
月底为止,全省各类计算机(不包括娃娃机和单板机)总台数为
1248
台。各类机型的数量与比例见表
1
。
各类计算机的型号共有
126
种,其中以
IBM PC ( XT
)及其兼容机和
Apple -
Ⅱ
微型机数量最多,两者相加,共计
700
余台,
16
位以上多用户微机或超级微机的数量在
70
台左右。各应用部门装机台数及比例见表
1
、
2
。
在计算机大量引进的同时,浙江省也着手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工业,现已建成了十多个组装,生产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单位,各具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基础。
1979
年到
1985
年上半年全省购买计算机的投资金额共
2,998.
4360
万元。每年的金额见表
4
。
在整机生产组装方面:
杭州计算机厂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开发了
IBM - PC
兼容机﹣西子﹣
PC ,1984
年组装生产量为
376
台,已销售
282
台,
1985
年计划产量为
600
台。
·
浙江大学附属工厂计算机车间已组装了
QS -80
机
50
台,
APPLE-
Ⅱ机
300
台,
1985
年组装
IBM PC
兼容机
100
台。
·
杭州大学教学仪器厂组装了
R1
机
1000
台,
TP -801
单板机
100
台。
·
浙江省电子技术研究所
1984
年组装了
TP -801A
单板机
438
台,
1985
年计划产量
1000
台。
·
浙江省计算所
1984
年
ZJ -1
型双板机组装
500
台。
·
温州电子所开发生产以
4
位、
8
位微机为主体的专用机。如粮食收购、供售机、工业控制单片机等,广受用户欢迎。
·
宁波电子所生产的
NCC80
积木式单板机,适用于工业控制和普通机床的改造,受到国家经委、机械部、电子部的重视。
·
金华无线电厂生产以单片机为主体的过程控制机系列产品
MCS -48
、
Z -80
系列等。
.杭州无线电专用设备一厂
1984
年生产各类型号线切割数控机
501
台,
1985
年可完成
600
台。
.慈溪桥头电脑制造厂,
1984
年生产了
MIC -80B
机
50
台。
MIC -68K
机
17
台,
1985
年计划产量分别为
100
台、
20
台。
·
绍兴电子公司
1984
年生产
MIC - PC / XT
机
23
台。
在外围设备生产方面:
·1978
年电子部决定在杭州开始筹建全国磁盘生产基地
4509
厂。
1984
年原电子部外围设备研究所(
52
所)迁来杭州,与
4509
厂合并成立了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成为我国磁盘机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该企业现已初具规模,
1984
年已生产出
SA400L
软盘机
552
台、
ZPC -201
盒式磁盘机
6
台、
D3462
盒式磁盘机
49
台,
JG -201
、
401
净化机柜
20
只,
Y14-1
磁盘测试仪
11
台。
·1984
年杭州自动化所与港商合作成立了杭星电脑公司,并与杭州汉字信息设备厂组成联合体,成为我国生产汉字终端的重要企业之一。
1984
年生产出汉字专用及通用终端共
265
台,
1985
年计划产量为
480
台。
·
浙江省计算所
1984
年生产出
TCH -10
汉字终端
10
台,
1985
年计划产量为
50
台。
杭州计算机厂正在着手生产
TCH -10
插接式汉字终端及
CAD
图形图象处理系统,
1985
年计划产量分别为
50
台、
10
台。
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厂生产
120
行行式打印机已有数年的历史,
132
行打印机的改型工作已接近完成。
U-16
微型打印机正在积极研制中。
·
杭州大学和杭州显示设备厂生产的等离子平板显示屏和平板荧光显示器已具有较好的质量,有利于向大屏幕终端显示等方向发展。
在元器件生产方面:
新建的绍兴
871
厂是我国集成电路科研、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将为浙江省发展计算机工业提供基础。
1984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在
绍兴
视察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开发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联合体之一的871厂,
这个厂去年共开发集成电路近70个品种,实现利润比1982年增长一倍,为发展我国的微
电子
科研和生产做出了贡献。
浙江省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工作,已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力量。据调查结果,现有从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的高等院校
14
所,研究所
11
个,软件中心
2
个。专业和应用人员数量见表
5
。
计算机得到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已在科研、农渔业、气象、石油化工、水利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冶金地质、轻纺、交通、邮电通讯、建筑设计、企业管理、财政金融、旅游、医疗等部门得到应用。据调查材料,到
1985
年
7
月底止,全省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已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共
400
余项,其中不少应用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例如:
·1984
年杭州大学使用计算机为镇海石油化工总厂建立的年生产计划调度优化模型,对该厂的各类产品年生产量作有最优化的计划安排,据实际统计已为该厂多创毛利
647
万元。
·
浙江省农科院和浙江省计算所
1984
年应用计算机对杭、嘉、绍部分地县的稻瘟病作了中,长期预报,据统计仅节省农药一项就达
364
万元。
·
温州离子所研制成功的饲料配方机速度比人工快
240
倍,比手工测量配方每公斤饲料至少节约
1
分钱;若在全省推广,一年可节约人民币
2,000
万元。
兰江冶炼厂用微机控制旁检验自焙铝电解槽,它能自动巡测系列电流、槽电压,并自动调整板距及报警和报表功能,经鉴定证明,铝电流电耗比人工控制时节电
331
度/吨,年节电量可达
60
万度。
·
浙大科仪系研制的多功能电度表能按不同时段统计耗电量及电费,这对企业节电起了很大作用,受到我国电力部门普遍关注,目前已转厂批量生产。
·
浙江省计算所研制的杭州饭店全面管理系统能对饭店的前、后台业务进行全面管理,提高了客房利用率,改善了服务质量,目前已推广应用到望湖饭店和云南的昆明饭店等。
·
浙江省电子技术研究所与杭州第一棉纺厂共同研制的电脑棉纱定级仪,可检测棉纱的条干均匀度、频谱等项目,这是检测棉纱质量不可缺少的仪器。在杭州第一棉纺厂试用一年多来,经该仪器控制和检测的产品中,已有三项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同时还及时发现了数次重大质量事故,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目前,纺织工业部正计划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
浙江省化工研究所用微型机控制敌敌畏生产,若按年产
5,000
吨计算,全年可节约
9,143
元。
.电脑控制汽车发动机最佳点火跟踪系统,可节油
5%
,而且能净化排气,减少污染。
·
浙江省电力系统研制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实现了全电网自动化,保证了安全供电,加强能源管理,大大提高了输配电效率。
·
省计经委计算站完成了
1982
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现正在为全省工业普查作准备。
·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研制的图案辅助设计系统,能对纺织、轻工、建筑等图案进行辅助设计。速度快、色彩新颖,构思丰富。现已在沪、杭等地印染行业中推广使用,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三维立体图案的研究,已用于服装款式设计和机械辅助设计。
.浙江省的软件专业人员在对几个引进的主要软件系统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软件。例如:
·
浙江省计算所与杭州大学在中科院计算所指导下编制的
TQ -16
机上的
BCY
语言编译程序,杭州自动化所研制的实时语言系统及中英文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elation C
,杭州大学研制的
CRO - MEMCO
系列机上的磁带操作系统。
·
杭州自动化所、浙江省计算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在不同支撑环境下开发出的各种汉字处理系统。如实用汉字打印输出系统(已在全国
50
多个单位推广使用)、
MX -80
打印机汉字打印软件(推广应用近
30
家)、接插式通用汉字系统(适用于我国已进口的不同类型、不同字长的计算机、深受用户欢迎)、汉字终端通讯软件(在海军的一次重要军事试验中,处理了
600
多万汉字无一差错,获得海军科技成果奖)等。
.浙江大学研制的大庆石油生产管理计算机远程网络系统,浙江省人民银行局部网络及各种不同机种的联网系统,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
浙江大学等单位研制的正负法数控绘图软件包,
CSCAP
座标系数控自动加工程序,计算机立体图形显示软件包,楼白层老中医计算机针灸和经络图像处理系统等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软件,很有特色,具有较高水平。
·
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浙江大学近年来对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多
机系统及分布式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相继建立了针对农业、探矿、轻纺、机械等各种应用系统。杭州大学三维成像与处理以及汉语语音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在人才培养方面:
浙江省现有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杭州电子工学院等三所院校设有计算机系,浙江工学院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杭州商学院有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杭州工业专科学校设有计算机专业,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今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中专生。全省硕士研究生、大专及中专的学生见表
6
。
全省还有
14
所高等院校将计算机课程列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从
1984
年开始在
81
所省属重点中学和
5
所小学中开设了
BASIC
语言课。
综上所述,浙江省的计算机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与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装机台数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数量仅占全国的
1
%左右;
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软件产品和应用项目为数很少;在计算机工业方面,除了磁盘机和汉字终端外,都非常薄弱;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上,还远
.
不能满足省内发展的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现有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低。
据调查统计,全省计算机的平均使用时间为
2.92
小时/日。其使用情形见表
7
。
使用效率低的这部分计算机基本上集中在开发和维护力量薄弱的企事业单位,技术力量较强的科研所及大专院校的计算机使用效率普遍较高。
我们认为,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
绝
不是现有计算机的数量过多,事实上,全省按人口平均每百万人只有
25
台左右计算机。而主要原因为:
(1
)不少单位购机指导思想不明确。购机前没有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是按自己的实际需要选购,而是盲目地贪大求洋,个别单位甚至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而购机。对计算机二次开发的艰难性估计不足,购机后组织力量进行继续开发工作不得力。
(2
)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的技术力量不足。平均一机只有一人左右,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刚改行的,只具备用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序的能力。加之全省机型较杂,更增加了应用开发的工作量。
(3
)计算机的维护修理力量严重缺乏。全省至今还没有一个有一定技术力量和设备的维修中心,致使机器的损坏率较高,坏了也往往不能及时得到修复。
(4
)全省有一半以上的计算机都是
1984
年后购置的,这些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尚需一、二年的时间。
二
.
计算机工业落后。
全省所需要的计算机基本靠引进,成本高,投资大,势必影响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已出现一些有一定组装能力的单位,但由于技术力量较薄弱,不能适应计算机飞速发展的形势,造成竞争能力差和产品积压。
三
.
专业人才缺。
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经过专业训练的维护、操作、修理人员更缺。省内的一些计算机重点高校,科研所,计算中心,普遍缺员。按照省内目前的培养人才力量,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只能为省内输送研究生
10
名,本科生
80
名,大专生
90
名,中专生
50
名左右(注:浙江大学、杭州电子工学院、杭州商学院为中央部属院校,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分配给浙江省的人数最多只占总数的
1/3)
,与实际需求量相差较大。再加上现有专业人员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水平不高和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全省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建议与措施
一.应用方面:
(
1
)、建议成立全省计算机统一领导机构(类似电子振兴办公室那样),其主要任务为制定我省电子计算机发展方向与规划:统一协调和指导计算机应用、软件、制造、人材培养等各有关领导部门的工作;审核计算机引进事项;统计和掌握全省计算机方面的各种重要信息。
(
2
)充分挖掘现有计算机的使用潜力,把提高这些计算机的经济效益放在相当重要位置。
其一是针对我省
IBM - PC / XT
和
Apple
II,
从
1985
年
3
月起,对浙江全省计算机制造、软件、应用、人材培养等现状作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本文,其目的是试图对我省计算机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战略与对策作一些探讨,以便供给各有关领导部门作相应决策时参考。
微型机占
700
台以上的情况,在近一、二年中,请省科委列出一个二次软件开发的项目,由省计算机学会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对这类微机上量大面广的通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如数据库、局部网络、表格处理、工资、财务、物资,人事等软件)优选或研制出软件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免费给予培训,以便尽快使用好机器,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我们建议省科委每年投资
5
万元,这对于全省已耗费的
3000
多万购机费来讲是一个小数,但实际取得的效益将会很大。
其二是在明年适当时机举办全省计算机应用展览,大力推广和交流一些经济效益高的应用成果,鼓励和支持计算机用户根据本身需要开发新的成果,提高机器使用效率。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