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各位熟吧?是不是听着听着就情不自禁跟着哼上了。
但你知道这首歌的作词人是三毛吗?
你能想象这首你会唱,你妈会唱,你妈妈的妈也会唱的歌,居然曾经因为一句歌词,一度通不过审查吗?
今天,十点君就要带你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咱们来说说听歌这件小事。
听说
这个「听说」不是彭于晏的电影「听说」,它是由出版品牌“理想国”策划的一档节目。
经常看书的人应该对理想国这个名字不陌生,我们熟悉的柴静的「看见」,龙应台的「目送」,包括木心等人的书都是理想国出版的。
它的作品和它的名字一样,致力于在浮华世界中,给文化留一块理想之地。
理想国部分作者
这年头,还抱有理想,在商业市场里玩文化的人不多了。
而「听说」,就是理想国做的“看理想”系列栏目中的一个,书、画、音乐,他们分别做了3个栏目,「听说」就是音乐类的那一档。
节目形式很简单,一个主持人,一个播音室,一只麦克风,告诉你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以及音乐人的前世今生。
但在看这个节目之前,我是万万想不到,一首简单的歌曲居然可能卷入时代的洪流,牵起一个社会的风潮。
主持人马世芳,台湾广播金钟奖得主,著名音乐广播主持人。
听过他节目的人,最忘不了的就是他那一把好嗓子,十点君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是这么形容他的声音的:
那种感觉就像一汪清泉慢慢流入你的心田,也像美妙的音符轻轻踏入你的耳中。
反正在我听到他声音的那一秒钟起,我就决定,这坑我入了。
而「听说」这个栏目拿给马世芳做,再合适不过。
他老妈陶晓清,是1970年代台湾校园民谣的主要推手,甚至被称作“民歌之母”。
我们平时要在演唱会,电视上才看得到的那些歌手,诸如李宗盛,王梦麟,郑怡等等,都经常在他家的客厅喝茶聊天。
李宗盛和陶晓清
马世芳从小耳濡目染,他对音乐的了解,不比任何一个歌手、词曲作家来的浅。
再加上他20几年来做音乐节目的积累,不夸张的说,听他的这档节目,不仅大开眼界,还是一种享受。
第一季第一期,他讲的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首歌「橄榄树」。
政治的影响力,哪个时代都不能幸免
「橄榄树」这首歌,最著名的应该是这个版本:三毛作词,李泰祥作曲,齐豫演唱。
之后虽然有无数的人翻唱过这首歌,但仍然没有哪一版比得过它。
它既不是艺术歌曲,也不是流行歌曲;不是民谣,更不是摇滚,齐豫对它的演绎,让这首歌跨越了音乐的门类,宛若天籁之音。
它的出世,犹如一个炸雷,突然让台湾音乐人意识到,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玩。
它大胆的破除了音乐门类之间的条条框框,何谓“雅俗共赏”,听这首歌你就懂了。
齐豫清唱「橄榄树」
别看这首歌现在唱遍了大江南北,你哼上一句,就有人能接下一句,它当年的成歌过程,可是一波三折。
1970年,李泰祥一直在尝试着将诗词加入到歌曲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三毛,两人一拍即合。
三毛一口气写出了好几首歌,包括「不要告别」、「一条日光大道」等,都先后谱了曲发行,但就这首歌,一直无人问津。
三毛
是它写得不好吗?不是,相反这首歌在当时无比准确的切中了很多台湾年轻人的心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1979年,台湾开放,台湾人民终于可以走出台湾岛,走向海外。
在此之前,我们说流浪流浪,到底能流浪到哪里去,对台湾年轻人来说,最远可能也就到澎湖。
但如今,“流浪”这2个字的背后代表的却是真真正正的远方。
沙滩、清泉、自由飞翔的小鸟,还有橄榄树,遥远的欧洲的橄榄树,那就是能让人心中热血翻腾的梦土。
他们对歌词改了又改,原版三毛的歌词里不好演唱、谱曲的部分,终于重新填词修改完毕。
并且这首歌还被电影「欢颜」用作了插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公开发行,这首歌八成就能一炮而红。
但没想到它竟然没有通过当时台湾新闻局广电处的审查。
这歌到底有什么敏感的?论你想破头也想不到,「橄榄树」这首歌通不过审查的理由是什么。
还是开头的那几句歌词: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被指有隐射国民党在内战中溃败,远离家乡,流浪台湾的嫌疑。
而因为审查当局与众不同的脑回路折翼的歌曲,远不止这一首。
「何日君再来」这首之后由邓丽君唱遍大江南北的爱情歌曲,在1930年代却遭到了日军及国军的双重禁唱。
日军认为,「何日君再来」中的君,也可理解为军队的“军”,演唱这首歌,是盼望着中国军队有朝一日再打回来吗?
日军不让唱,在当时的大后方也不能唱。
因为部分日军占领区,日本人刻意把这首歌改成“贺日军再来”,爱情歌秒变汉奸歌曲。
即使后来抗日战争胜利,到了国共内战时期,它依然是一首反动歌曲。
“何日君再来”,你是期盼八路军再来?还是期盼国民党军再来?无论在谁当权的区域,这首歌都承载了它本不应该承载的政治意义。
但这些歌却仍然流传开来,甚至传唱至今,真正的经典,政治禁令是万万盖不住其光芒的。
以我之歌,书时代洪流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1982年,还是愤怒青年的罗大佑在「鹿港小镇」中嘶吼出这句歌词,瞬间在台湾投下了1枚深水炸弹。
他直白、犀利,戳破了无数抱着黄金梦想到台北大都市追梦,却不幸幻灭,有家归不得的年轻人的天真幻想。
除此外,这首歌里更多的是对现代化冲击传统文明的不满和愤懑。
每一次时代的变迁,都无异于是一次对旧时代的剥皮挖骨。
罗大佑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无数像鹿港一样的文化古镇,在台湾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正在一点一点失去它曾经的样子。
听说他们挖掉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这群人是最早接触现代化带来的种种好处的一代,但他们同时又是在老台湾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对现代化的矛盾和对老台湾的乡愁无时无刻不在撕扯着他们的心。
他们无奈,愤怒却又阻挡不能,这样沉重的情绪配上罗大佑激切的摇滚,让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呐喊。
但时代并不会因为一首歌,一群人的恋旧就停滞不前。
但有罗大佑这样的怀旧者,就也会有开拓者。
成长在现代化下的新一代不再愤懑,不再遗憾,相反他们认为现在处处充满机遇的社会才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大展宏图的黄金宝地。
前辈们的恋旧和乡愁完全无法阻挡他们阔步向前。
我要去台北奋斗
据说那里什么都好
1990年,一个叫林强的男孩出版了一张叫做「向前走」的唱片,在歌词中,他公然向8年前的罗大佑叫阵。
他在歌词里这么说:
以前听人家唱,什么台北不是我的家
但是我一点感觉都没有
oh~ 什么都不怕
oh~ 向前走
当时的台湾社会确实就笼罩在这首歌描述的那种气氛之中。
年轻一代对于新时代不仅没有厌倦,反而充满憧憬和野心,甚至心怀感激,他们随时准备迎着时代的机遇而起,振翅高飞。
2首歌,中间不过8年,心境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20多年之后,当年雄心壮志要在台北闯出一片天的年轻人,此时吟唱的却又成了另一首歌。
陈建玮「台北怎么都没人了」,他同样也在用歌与20多年前林强的「向前走」对话。
若唱着向前走
就想起故乡啊
不知何时才是出头天
距离林强的「向前走」已经过去了23年,台北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孕育梦想的黄金大都市。
无数热血的年轻人一头扎进来,却又落魄的走出去。
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陆经济的崛起,让台北不再是那个最佳的追梦之地,他们或顶着一身疲惫,或怀着满腔热血,离开台北流向大陆,流向北京。
离开故乡
来台北打拼
离开台北
流浪到北京
3首歌,从1982年到2014年,从罗大佑对现代化的排斥和憎恶,林强对新时代的欣喜和大展宏图的喜悦,到陈建玮从台北到北京的无奈与迷茫。
3首歌,3位歌手的隔空对话,却走过了台湾30年。
崛起,繁荣,回落,他们走过的这30年,又何尝不是现在大陆的年轻人在走的路?
每期20来分钟,一季16期,以上我不过只提到了它的其中2期而已。
就像豆友所说,不听这个节目,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歌居然还有这样的意义。
而「听说」这档节目也曾经一度成为我的睡前必看。
你要说十点君是一个多喜欢音乐的人,其实也不是,但就像弹幕里有观众说的一样,看这档节目洗心。
马世芳缓缓如流水的声音,或激昂,或扎心的音乐故事,戴上耳机,隔绝窗外的车鸣狗叫,沉浮了一整天的心终于能够静下来。
回味过去,想想现在,梦梦未来。
如果国产综艺都像它,我大概看100期也不会腻吧?
想看的,后台回复“听说”。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欢迎把十点电影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前女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