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妈压榨、被媳妇压榨,以及被亲妈和媳妇联合起来压榨。假如把这些故事中的婆媳关系1:1复制到现实生活里,我想,这个世界上最先灭绝的物种大概会是广大已婚男性。
来源
|
Vista看天下
(ID:
vistaweek
)
因为公众号平台
更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
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
记得读完点一下“
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
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
不要忘记点
“在看”!!!
我严重怀疑,全中国的模范婆媳,都去拍情景短剧去了。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笨怂男人和亲密婆媳的故事正在
成为一种令人上头的电子咸菜。
令无数女性,沉沦在了这种亦真亦假的婆媳情景剧里。
▲
@天下婆媳
很奇怪。
如今随便打开一部热播剧,但凡涉及家长里短的,永远离不开婆媳不和的那点儿鸡毛蒜皮。
只有一群人,还在孜孜不倦地为全人类建造美好婆媳关系的乌托邦。
老公下班回家,媳妇端茶倒水,婆婆笑脸相迎,这是十年前被拍烂了的鸡精广告套路;
媳妇下班回家,老公端茶倒水,婆婆笑脸相迎,就成了如今网上最受欢迎的婆媳小剧场。
这些情景剧大多都有一套共同的模板——
媳妇受宠,婆婆偏心,老公(连带公公一起)受气。
常见的家庭分工是女性操心、男性甩手,那短剧就偏偏逆向而行。
媳妇吃完饭想主动洗碗?
婆婆:不行!这种活就得留给家里的男人做。
▲
@天下婆媳
婆婆故意甩脸子是最常见的剧情。
当然,臭脸都是摆给儿子和老公看的。
为的就是时不时鞭打鞭打家里
不守男德
的男人们。
买菜做饭、辅导儿子功课、每月工资上交……桩桩件件都必须干成十里八乡的男性模范。
否则,硬核婆婆们不介意大义灭亲。
▲
@幸子的选择
很多婆媳短剧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
欲扬先抑。
先制造一场矛盾,等观众血压都升上来了,再给你来个180度的剧情漂移。
开篇先来一场吹胡子瞪眼的灵魂诘问,让你以为又是哪个抠抠搜搜的婆婆把手伸到了媳妇的钱包里。
▲
@逗比婆媳
🏅
阿聪同学
而后一个大喘气,婆婆突然换上了一种“今天我不把你手扯脱臼我跟你姓”的气势。
三分狠辣,三分气急败坏,三分演不下去,一分漫不经心地把戒指塞到了媳妇的手里。
▲
看这演技,比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自然多了
看了半天,原来就是场新型凡尔赛表演。
我忍不住又往下翻了翻。
发现这种大反转的剧情是一个比一个野。
有当着老公的面故意刁难婆婆的。
言语上侮辱,行动上挤兑,看得观众恨不得冲进屏幕里把她一顿暴揍。
▲
@郭大宝和木子
老公也受不了了。
发了一通火,掏出一叠钱,冷着一张脸摔筷子走人。
就在观众忍不住在键盘上主持正义的时候,画面一转,婆媳俩脸色一变,开始快乐数钱。
原来,从头到尾都是两个女人联合起来坑男人演的一出戏。
说真的,我劝心脏和腰不好的观众少看这玩意儿,除非你的医保卡临近过期急着用。
有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想问,是不是
全中国最怂的已婚男性都活在了这些短剧里。
婆婆和媳妇永远是绝对伟光正的主角,公公和老公则在剩下的角色里挑挑拣拣。
有时候是开场恨得人牙痒痒、最后没有好下场的反派——
有时候是干啥不行,搞砸事情第一名的镶边逗乐喜剧人——
▲
@天津一家人
还有的时候更惨,是婆媳吵架的出气筒、纯粹挨打的工具人——
▲
@天津一家人
在这些短剧里,大部分男性的人生发展轨迹已经被三项日常占据:
被亲妈压榨、被媳妇压榨,以及被亲妈和媳妇联合起来压榨。
假如把这些故事中的婆媳关系1:1复制到现实生活里,我想,这个世界上最先灭绝的物种大概会是广大已婚男性。
倒不是广大女性对自己的老公、儿子怀有多大的恨意。
这种片子其实有点像微缩版的爽剧+喜剧。
看过喜剧就知道,不管是话剧小品还是电视剧电影,总少不了一两个用来调节气氛、卖蠢扮傻的小角色。
婆婆和媳妇分完了主角的剧本,能拿来开涮的就只有老公和儿子了。
至于爽剧,
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和现实的鸡毛蒜皮背道而驰。
现实里的婆媳关系是针尖对麦芒,那就偏要在情景短剧里安排一对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婆媳闺蜜”。
▲
@弯逗婆媳
现实里的婆婆经常一碗水端不平,在短剧里可以依然端不平。
但偏心的对象,从儿子变成了媳妇。
▲
@天下婆媳
现实里的男人老是在婆媳矛盾里和稀泥、推皮球。
但在短剧里,他们妙语连珠双线抚慰,甘做两头受气的夹心饼。
甚至,就连这种需要他们出面调停的情况都很少出现。
这些小短剧里的婆媳冲突基本都是对外的。
婆媳是亲密无间的小团体,公公和老公才是破坏家和万事兴的敌对分子。
特别典型的,是那种老公开玩笑说自己老婆蠢的段子。
措辞一般并不怎么冒犯人,甚至可能只是夫妻间的日常打趣,但老婆必须装作受伤生气的样子。
▲
@笑看微信 / 婆婆比媳妇还生气
接下来一般就轮到婆婆出场了。
要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怼得亲儿子哑口无言;
要么直接行使亲妈特权,上手揍到他不敢再张口。
这种视频的最后,多半是媳妇一脸大仇得报的窃喜,跟婆婆两人手挽手欢快地离开。
留下原地石化的老公,再配上点凄凉的音乐和含泪的双眼,感觉自己才是这个家多余的一份子。
这样的套路其实很难戳中未婚年轻人的心理。
在他们眼里,最好的婆媳关系是
“抬头不见低头也不见的陌生人”
,绝对不是这种看起来虚与委蛇的共同繁荣。
热衷于这些爱与和平小剧场的,大多还是已婚女性。
而且,多半是婆媳关系处得没那么好的那一批。
关于这一点,从视频的评论区就能看出端倪。
眼见着几个专拍这类视频的博主从小透明做成了小网红,评论区的面孔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评论内容总逃不过两个主题:抱怨和羡慕。
抱怨自家婆婆不好相处,羡慕博主的婆媳关系和睦融洽。
偶尔有一两个站出来炫耀“俺也一样”的路人,也能借势收获几百条表示羡慕的评论。
这类短剧大概是一些已婚女性的伊甸园。
她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意识到现实的婆媳关系很难进一步往良性发展。
沉积的矛盾,也不太可能在网上找到解决方案。
所以干脆找一个树洞,用别人家的美好故事,排解自己日常生活里的不快。
这大概也确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爽文了。
明明完全脱离了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却又恰好能让人把自己最稀缺的幻想投射到故事里。
哪怕有时候接连刷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剧本——
▲
@杨逗逗 / @御婴七宝
有时我会好奇,是不是只有已婚人士,才会对婆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抱有兴趣。
但在各个平台搜索“婆媳吵架”的相关视频,评论区又不乏一些未婚群体的身影。
譬如在那些展示着中国婆媳关系真实生态的新闻和调解节目里,总有年轻人留下“今日恐婚”的评论。
脱离了精致编排的剧本,这些视频里呈现的往往是令人头痛和害怕的一地鸡毛。
《社会变革与妇女问题》一书中的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离婚家庭中,有近半数的夫妻离异,根源都在于婆媳关系问题。
这本身就是中国式家庭关系里遗留已久的矛盾。
即便是暂时没有亲身经历的年轻人,也很难不从这些视频和身边人的故事里瞥见一些残酷的真相。
对完美婆媳关系的幻想也是他们所需要的。
所以才会有那些准媳妇去见公婆,结果第一面就被婆婆认定的视频成为爆款。
还有一种是婆婆公然偏心准儿媳的视频。
在男朋友家起晚了,错过了饭点。
婆婆看起来不怎么高兴,嘴上念叨,还不准男朋友给自己匀早饭。
▲
@旎旎不生气
本来以为自己的口碑凉了。
然后一扭头,婆婆推开男朋友手里的榨菜。
端上几盘事先藏好的硬菜,虾蟹俱全,有了大户人家的气势。
女朋友:大早上的就吃这些合适吗?
原来又是欲扬先抑。
这样的编排可能算不上高明。
但对于正在为未来的婆媳关系感到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它没有营养却能提供足够的安慰剂效应。
那些总在婆媳大战里左右为难的男人,对着那些媳妇大度持家、我妈以和为贵的视频流下热泪;
▲
@司小孩
那些总在两个女人的争执之中隐形、当软柿子的男人,则因为某个视频中男性同胞的妙语连珠感动不已;
还有总受到媳妇挤兑、儿子“胳膊肘往外拐”的婆婆,也能通过短视频幻想出一个能干懂事、工资上交的五好儿媳。
每一个溺在婆媳矛盾泥潭里的人,基本都能在这一类视频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共鸣。
甚至于那些不乐意温和地与现实矛盾和解的年轻媳妇,同样也能投身于另一种自欺欺人——
刚好有这样一类博主,热衷于在网上更新自己怒怼恶婆婆的连续剧。